◆
(甘肅省肅北蒙古族自治縣蒙古族學校)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滲透,網絡已經在工作、學習、生活中乃至被各行各業都廣泛應用。利用網絡教學,將死板的教材生動地再現在網絡多媒體上,學生會更加直觀、生動、深入地了解每一部分語文知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打好語文基礎,促使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語文是教育中的基礎與必修的一門課程,在我們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單一的對課程與教材進行講解,老師都是把字母與漢字寫在黑板上讓學生來記憶,對老師的提問是非常害怕的,學生坐在課堂上與老師四目相對,干巴巴的聽著課,然后在進行各種試題的測試,對錯題的講解,這樣很容易造成學生的厭倦心理。有的家長以打罵為主,很少了解一下孩子的內心世界。近年來,發生多起孩子因為來自學習的壓力,而父母又很少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導致發生多起惡性事件,引發我們思考,這樣的教育到底給下一代帶來了什么,又有多少教學達到了教育的目的與指標。此外,受教師教學態度和教學理念方式的影響,語文一直受到教學體制的忽視。因此,利用互聯網技術開展語文課堂教學,對于調動起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一)創設教學情境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科學,具有很強的操作性,語文的知識內容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也就是說語文的知識有一部分是來自于生活當中,教師可以通過設立問題的情境模式來講述知識點,不僅在課堂中在生活中我們也可以更好的學習語文,激發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和問題來創設問題情境,來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與學習的動力。比如,利用多媒體技術,教師不僅可以創建一個根據語文教材內容和繪畫,和現場的聲音結合起來的情景,同時也讓那些學生們不能看到的抽象的或難以通過繪制在屏幕上再現該內容的那些東西,并可以來調節時間的長短,來適應各種基礎的學生。
例如,在講解朱自清的《背影》這篇文章時,教師先通過播放一段視頻來讓下學生欣賞,我們感知與體會作者的情感,再引發小學生的思考,教師通過創設情境的教學方式,激發對語文課堂熱情,有效地提高了教師教學的能力,也有助于培養對語文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的積極性,豐富了教學形式與內容,提高了教學質量。
(二)運用互聯網進行語文課堂的合作學習
教師首先應該增加與學生的互動,讓學生與教師一起在線閱讀文章或者利用網絡下載多方面的語文書籍,拓展學生多元化的思維模式,使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開闊學生解決問題的多種思維模式,在語文知識的海洋中發現自身的不足并且快速的改正,在小學課堂中將不同語文水平的小學生進行分組,在每個小組里設置一臺電腦,讓幾個學生運用電腦來跟老師一起學習,合作學習中注意發揮每個學生的特長與興趣,對差生積極鼓勵引導,給予正確的教學態度,對于優生給予贊美與肯定,同時在語文的課堂中也可以增強學生的抽象思維與概況思維能力,教師也應加強對現代互聯網的教學知識的學習,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加強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激發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就連一些理科界專家、前輩們都子教導我們語文的重要性。由此可見,語文對我們每個人與生活、工作、學習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認為,首先語文培養了我們觀察世界,了解世界的能力,在我們的語文教材中無論是祖國的大好河山,還是古今中外的著名典故都讓我們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了解了許多在現在無法知道的事情,通過語文的學習,使我們感知與體會中文文化的魅力。
總而言之,教師是教育的根本,只有在外部環境與內在動力達到和諧一致的狀態下,小學語文教學的實效性與有效性才能真正實現。在教學理論的基礎上,對互聯網的技術應該廣泛應用,不僅在課堂中在生活中也要運用,解決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改變傳統模式,使教學的方式更具有科學性與創新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互助性,強化學生的思維、表達等能力。在語文的學習中強化合作意識與競爭意識,并且通過互聯網課程學習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實現小學生自身的全面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陳永紅.巧用互聯網技術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J].新課程,2017,(05) :116.
[2]周廷明.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微[J].現代交際2016,(05) :221.
[3]李光友.探析“互聯網+”時代下的鄉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J].小學科學,2016,(08) :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