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諾熹
摘要:隨著國民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貼近民生的諸多現實問題越來越引起大家的關注。電影《我不是藥神》的熱映,更是引發了公眾對自身健康及醫療問題的熱烈討論。當前,在我國愈發健全和完善的法律制度背景下,一些新興顯現的實際問題或許并不能通過現有的法律設計來妥善解決,從而造成問題在情理與法理兩個層面碰撞。由此,在法律制度未發生修訂的情形下,政府可通過第三方的合理介入方式,恰當處理所遇到的問題,緩和法理與情理的沖突,使得法律與現實生活中出現的棘手問題之碰撞得以妥善的解決,讓法律設計更有溫度。
關鍵詞:情理;法理;碰撞
今年暑期檔,一部國產影片《我不是藥神》以百姓曾熱切關注的治療白血病之特效藥為背景,講述了眾多病友因無法負擔天價藥品,無奈之下購買印度仿制藥品以救命,而作為代購仿制藥品的商販最終因觸犯現行法律而鋃鐺入獄的故事。該片自公開上映以來,票房的火爆程度和良好的口碑,一定程度地從側面反映出大眾對仿制藥品相關問題的關注熱度從未降低。作為對法律十分感興趣的高三學生,在看完這部電影后,思索良多。
影片中提到治療白血病所需的藥品格列寧,患者若在國內通過正規途徑購買,所需花費須萬元以上,而通過徐崢所扮演的代購商買入療效相當的印度仿制藥,不僅治療效果與國內所買的藥品藥效相當,同時藥價也大大低廉,因此造成了患者的瘋狂搶購。而最終,代購商也因觸犯了走私罪、銷售假藥罪而被判刑入獄。
站在還是一名尚未真正系統學習過法律的高三學生角度,通過網絡查詢了相關的法律條文,我認為,影片中的情節有值得大眾進一步探討和思索的地方。我國《刑法》第141條明確規定了“銷售假藥罪”這一罪名;對于“假藥”的定義,根據《藥品管理法》第48條中“必須批準而未經批準生產、進口,或者必須檢驗而未經檢驗即銷售的的藥品”按假藥論處的規定,影片中的仿制藥代購商通過國際海運,未經我國相關部門批準、檢驗而銷售的行為,顯然違反了我國《刑法》的規定,觸犯了走私罪和銷售假藥罪。
然而,根據我們普通百姓最樸素的認知和理解,“假藥”一般是指沒有治療功效或所含成分不對癥的藥品;影片中的印度仿制藥卻是實實在在可以救治白血病患者,并且以大眾可接受的低價銷售為優勢的藥品;同時,影片中的仿制藥品的代購銷售商后期也并未通過抬高價格銷售仿制藥來賺取利潤,恰恰其是本著挽救廣大長期患病又無力購買國內正規渠道藥品的患者之初衷而采購并轉售,這種初衷本善的行為,難道真的要因為僅僅未經相關部門的批準和檢驗,而被認定為“假藥”而停售,讓數量龐大的患者面臨無藥可用而直面死神的境地,也讓本著挽救他人之心的代購商販因此獲罪而入獄嗎?
誠然,國家之所以有相應的海關以及檢疫檢驗規定是從宏觀大局考量,有利于我國的海關及藥品管理秩序有條不紊;但是,法律的出發點和制定宗旨應是貼近民生,貼近生活的,也更應是良善和契合實際的。在廣大患者確實無法負擔高昂的藥品費用時,法律設計針對患者對同樣可以治療疾病的仿制藥的切實需求也應給予足夠高的重視和關注,畢竟生而為人,生命和健康是最重要和需要優先被考慮的。與那些故意制造藥不對癥、耽誤患者服藥治療,從而貽誤治療時間而對患者生命健康帶來損害的假藥制造、販賣商販相比,影片中的仿制藥代購商是否應被法律給予區分對待?由此可以看出,從法律制度的設計考慮,國家的相關行業秩序與公民的生命健康權利在法律層面是存在沖突和碰撞的。
影片末尾交代,仿制藥的代購商被依法判處有期徒刑五年。然而,案了事未了,該案引起了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其后續獲得了減刑并提前釋放。而此后,政府借由此案所引發的大眾討論與啟示,持續推動醫療體制改革,大批慢粒白血病人陸續得到了有效救助,諸多如格列寧等原本價格高昂的藥品也先后被納入了城鎮醫療保險。在今年,我國也開始對進口抗癌藥實施零關稅的政策。我認為,在當前國家法律未改變的大背景下,政府通過公權力的介入推行上述舉措,正是考慮到了此前患者“看不起病、吃不起藥”的苦衷,也看到了法律設計和公眾情感二者之間沖突和碰撞的現實問題。上述舉措不僅逐步在解決問題,同時也是對法理與情理之沖撞現狀的一次回應。
作為高三的學生,影片折射出的法理與情理的碰撞問題更是激起了即將步入大學殿堂的我對于法律問題學習和研究的興趣和熱情。當前,我認為國家在今后可以通過出臺更詳盡的法律來回應和解決現實中所遇到的民生問題,將實際生活中貼近百姓情感和樸素道德正義感的行為予以更全面和更合理的考慮,謹慎地將它們剔除出定罪的范圍;而對于故意利用法律制度漏洞之人予以嚴厲制裁,從而盡量作到在依法定罪裁判、維護法律尊嚴和權威的同時,也真正顧及和考慮到公眾的樸素情感和認知,達到法理和情理在具體案件上的平衡與和諧。另外,在法律制度無法或很難修改的情形下,政府可以如影片中那樣,采取合理的介入方式,最終以第三方的形式,輔助解決法理與情理沖突的問題,讓現行的法律制度更有溫度,凸顯法律在人們面前與心中的權威和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