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楠楠
摘要:在小學教育階段,小學語文課程被劃分到主要教學科目當中,意味著小學語文將會占用教學的大部分時間,簡單來說,次要教學科目兩天或一節,主要科目一天一節。雖然有很多的教學時間,但是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很低,導致語文課程教學有效性不高的原因,主要因為學生都是小孩子,歲數小,不能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并且對小學生得到課堂教育和其他高年級的課堂教育時間相同,學生吸收不了,并且小孩天性貪玩,難免造成課堂教學有效性低的情況。本文主要通過分析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對相應的問題提出針對性的改正措施,以便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提高;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有效性
當前我國教育已經進入了課程不斷改革的階段,尤其注重入學教育,也就是低年級教育,因為良好習慣的養成都是從小開始的。我國正式教育的第一步就是小學教育,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是小學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但是我國現在小學語文的現狀并不樂觀,因為面對的都是一幫小孩子,所以很多老師一直困惑在“怎么教”的問題中。老套的教學已經滿足不了不斷發展的時代,更無法適用于精靈古怪的小孩子身上,所以課程改革是必須要進行的。只有通過課程改革,對教學體制、教學模式進行相應的轉換,才能夠從根本上提高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1.了解我國小學語文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1.1教學方式過于老套
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模式依然是傳統的教學模式,本來語文就是枯燥乏味的,老師還通過單純講述課本上的知識進行相應的教學,本就是處在玩耍年齡的小孩子,還沒有一定的定性,沒辦法完全靜下心來投入學習當中,加上老師講的沒有趣,自然注意力就被吸引到別的方面了。小學語文老師應該準話一下自己的教學方式,不要僅僅通過朗誦、閱讀、聽寫等形式對學生進行相應的語文知識的教學,還可以在原有的教學模式上進行相應的改進和變通,比如:講文章改成相應的情景劇,讓學生參與其中等等。通過不同的教學模式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更好的教學。
1.2課程教學時間過長
小學語文的教學時間應該進行劃分,針對一二年級就不要時間太長,從三年級開始再加長時間。因為孩子最好的教學就是與大自然接觸,雖然一天上學的時間不多,但是不代表講的內容能夠完全接受。正常來說,一個沒有定性,一個還是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孩子,在上課的過程中,最開始都會全神貫注,如果時間太長,就會溜號走神,哪怕一個小蟲子飛過來,都會吸引他的目光,這個時候,老師要進行相應的應對措施。不要去嚴厲的批評他,因為他也是認識世界的過程,要漸漸引導,讓他投入到學習當中。要精簡課程教學的時間,其他時間可以多進行結合實際生活的學習和指導。
1.3教師在備課方面準備的不夠充分
小學語文老師還是像原來的教學模式那樣對第二天的課程進行相應的備課,主要是針對教材上的知識點進行相應的備課,但是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自己的水平,在新時代課程教學的背景下,老師和學生的關系已經發生了變化,老師在課堂中從主導地位轉換到引申的地位。通過輔助引導的方式讓學生自己去發掘教材中的知識,不再是將自己備好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小學語文老師要懂得了解并認識自己的教學優勢和不足,這樣才能根據自己的優勢,在教學的過程中設計一些環節,讓學生更有興致,也能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更好的進行教學。
2.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改正措施
2.1更新教學模式
語文教師不能再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運用全新的教學方式進行相應的教學。提煉每節課的重點,將重點知識轉化成多種形式進行相應的教學。在教學當中可以適時的添加一些新的元素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播放視頻、將文章改成情景劇、比賽提問等等模式。播放視頻通過圖畫和聲音來給學生帶來視覺和聽覺上的興趣,提升他們的感官能力。通過情景劇的模式可以讓學生切身處地的融入到所講內容當中,更好的了解和體會文章內容。比賽提問的小競賽是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因為小孩子都愿意被夸獎,都想成為最好的,所以這種教學互動可以讓孩子集中注意力,有助于教學課程的進展。
2.2縮短課程教學時間
在原有的課程教學時間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的縮減。長時間的教學并不意味著會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但是如果在縮短課程教學時間的基礎上還對課堂氛圍進行相應的烘托,一個好的課堂氛圍,加上精煉的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影響是有一定影響的。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對與學生來說,是學習最好的一個環境。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對于老師的要求是很高的,要求老師能夠認清自己的位置,輔助并且引導學生對教材的內容進行學習和了解,尊重學生的個性,每個人都有每個人更好的學習方法,正如孔子所說,因材施教才能夠全方面的培養綜合應用型人才。
2.3在備課的時候注重新課程改革
新課程改革對學生來說,是提高學習興趣,增進與老師間距離的良好改革。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老師要對自己備課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老師要明確自己備課的目的,其次根據自身的優勢來進行備課,在不足之處可以通過課堂上學生的反饋進行相應的改革,最后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將備課的知識點全面的應用到教學當中,確定相應的教學目標,結合教學目標不斷引導學生自我學習,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3.結語
通過上文對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的分析,了解了現在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主要面對的問題,并且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政策。因為學生歲數比較小,所以老師起到的作用就是非常大的,這就給老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老師要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身處和諧輕松地環境中學習。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對教材上的知識點進行相應的教學,同時應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各個感官的感知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要打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能他問的問題和課堂的內容聯系不大,但是也要耐心的回答。因為老師的態度也影響著學生今后對所學課程的喜愛程度。積極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暢所欲言,要敢說再去學怎么說,這都是一個個過程,配合著新課程改革的契機,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進行提高。
參考文獻:
[1]王穎.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培養[J].小學生(下旬刊),2017 (9):57.
[2]劉浩.緊扣有效,潤課細無聲——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 (1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