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樹波
摘要 目的:探討經尿道雙極電切術與等離子剜除術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療效。方法:收治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70例,分為甲組和乙組,分別采用經尿道雙極電切術與等離子剜除術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甲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膀胱沖洗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和不良反應發生率均顯著優于乙組(P<0.05)。結論:經尿道雙極電切術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療效顯著,術后不良反應少。
關鍵詞 經尿道雙極電切術;等離子剜除術;良性前列腺增生
資料與方法
選擇7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術式差異分為甲組和乙組,兩組詳細資料比較,見表1。兩組患者的常規性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組間數據可以進行研究和分析。
方法:①甲組采用經尿道雙極電切術進行治療:首先用生理鹽水對電切鏡進行沖洗,設定功率120w,電凝功率90w,通過監視器置入電切鏡,觀察實際情況。對患者進行連續硬膜外麻醉或者全麻,選擇截石位,插入F27電切鏡,觀察尿道、前列腺等具體情況,首先切除中葉,而后切除兩側,然后對尖部進行修正。切除膀胱三角區域的前列腺窩,退出電切鏡到膜部,需要進行電凝止血。灌水進行檢查,放置22F三腔氣囊導管,注入氣囊到30mL,采用生理鹽水對膀胱進行沖洗。②乙組采用等離子剜除術進行治療:進行硬腰聯合麻醉后,患者取截石位,進行消毒后鋪巾。首先進行小塊范圍剜除,將前淚腺增生想象成一個橘子,首先剜除中葉或者頂葉,最后進行分塊剜除。對于中葉增生或者兩側增生的現象,處理中葉以及側葉后,在頂葉做溝,在兩側剜除。
評價指標:本次研究中將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膀胱沖洗時間、術后住院時間作為評價指標。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24.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在本次研究中對甲組和乙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膀胱沖洗時間、術后住院時間進行比較。實踐證明,甲組的各項系數明顯少于乙組,組間對比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在本次研究中對甲組和乙組的不良反應率進行比較。實踐證明,甲組的不良反應率5.7%,乙組的不良反應率11.4%,甲組的不良反應率低于甲組,組間數據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討論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當前臨床常見的癥狀,對患者自身有嚴重的影響。針對其特殊性,在臨床實踐階段需要做好護理管理工作,達到理想效果。
隨著臨床術式的不斷調整,手術成為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首選方式,以經尿道雙極電切術與等離子剜除術為主,其中經尿道雙極電切術的優勢更為明顯。在手術階段需要掌握術式要求,該手術形式能讓患者術后盡快康復,整體優勢明顯。此外經尿道雙極電切術優勢突出,從解剖學的角度入手,找到腺體和外科包膜之間的層面,沿著完整層進行剝離和切除,此外切除腺體組織后,能讓患者盡快恢復。該手術形式安全性比較高,術后不會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在手術過程中采用0.9%的氯化鈉溶液作為沖洗液,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不良癥狀,此外電切鏡鞘的間隔作用明顯,能直接覆蓋創面,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不良炎癥。手術階段,醫護人員要掌握操作要點,手術視野比較清晰,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切割速度,縮短手術時間。對于比較大的前列腺剝離效果更為明顯,能快速切除大塊的腺體,不用擔心出血切穿的現象。此外外科包膜間隙的前列腺組織直接受到阻滯,出血量比較少,根據臨床手術具體要求,必須提前對治療指標進行了解,結合患者病情變化給予指導和治療。本次研究中對患者分別應用經尿道雙極電切術與等離子剜除術進行治療,在實踐階段要做好指導工作,提升患者對自身疾病的了解,同時對兩種手術形式的流程進行掌握,減少心理壓力,積極配合接受治療。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膀胱沖洗時間、術后住院時間等是衡量手術治療效果的重要指標,必須從實際情況人手,做好病情評估工作,按照治療指標要求進行,進而滿足臨床治療要求。
本研究說明對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經尿道雙極電切術進行治療,其效果明顯,患者不良反應率比較低。
綜上所述,經尿道雙極電切術在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患者對其滿意率比較高,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