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云瀚 冉海蘭 陳健宇 劉小鈺
摘 要:貧困生資助工作一直是高校教育發展的重要工作之一,貧困家庭學生的資助工作是否做到位是直接關系到各高校甚至國家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本文以武漢高校地區為例,在深入了解現有貧困生資助體系現狀的基礎上,指出不足,并提出完善貧困生資助體系的對策,進一步優化教育結構,促進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貧困生;資助體系;對策 ;教育公平
一、武漢高校貧困生資助體系現狀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深入發展,我國的教育也取得了跨越式發展,進入了國際公認的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階段。但是,這種跨越式發展伴隨著很多深層次的矛盾出現,其中由于家庭經濟困難引發的教育公平問題尤為凸顯。為了保障貧困生能夠順利完成學業,武漢市各高校根據湖北省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的相關政策,建立和發展了各高校的資助體系。據報道,直至2018年6月,湖北省屬高校落實資助人數474011人,資助資金59890.93萬元。全省資助總人數和總金額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19.7%和15.6%。
目前武漢市大多數高校基本建立了“獎、助、補、減、貸、勤”多種方式有機組合,無償與有償手段相輔相成的助困資助體系。為了解資助落實的實際情況,本課題組采取問卷調查,設計關于在校大學生對高校貧困生資助體系及現狀看法的調查表,以及采取訪談法,并深入走訪高校的貧困生,了解他們近年來的資助情況以及走訪資助工作的負責人,了解貧困生認定工作程序。通過分析當前貧困生的資助現狀,總結資助工作中的不足以及尋找應對措施,對完善高校資助體系極具參考價值,同時也能保障真正家庭經濟困難的大學生能得到切實的幫助。
二、目前高校存在的問題
據調查結果,武漢市各高校實行的資助體系已經較為成熟且向多元化發展,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讀書難”問題,保障了貧困生學業發展以及生活需要,但在高校學生資助工作規范化管理方面仍存在欠缺。
(一)貧困生資格認定難度大
盡管有貧困生認定標準進行參照,但認定工作不能精準評定,而且部分不滿足貧困生認定標準的學生,仍能通過某種途徑來獲取 “家庭困難證明”等證明信息,可信度比較低。盡管認識到不能夠如實反映大學生真實的家庭背景,但高校卻無法每家每戶核實驗證其信息的真實性,從而使貧困生認定工作難度加大,剝奪了部分真正貧困的學生受到資助的機會。這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貧困生認定工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也影響了很多高校大學生對資助體系的信任和對資助工作的支持。
(二)提供的勤工助學崗位單一且數量不足
目前高校普遍都存在著勤工助學崗位少、服務內容單一、服務層次較低等問題。據悉,高校提供的多是一些打掃教室、整理書籍等崗位,沒能提供一些與學生專業相關的工作,這使的經濟困難的學生無法發揮自己專業知識以及個人能力得到提高,同時學校提供的助學崗位較少,遠遠不及貧困生人數,只有少數同學能夠得到勤工助學的工作。
(三)貧困生心理健康問題沒有充分引起重視
部分學生自尊心強,怕辦理了助學貸款會被其他同學看不起,怕別人了解其家庭狀況,所以有些學生公開自己家庭信息接受資助后心里極易發生扭曲。若高校沒有做好學生心理排解工作,學生易產生自卑心理,影響學業發展和身心健康。
二、進一步做好高校貧困生工作的對策
高校貧困生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解決高校貧困生問題要從社會救助、國家高層次人才培養和構建社會主體和諧社會的高度來認識和解決,與此同時,針對高校落實貧困生工作中的具體問題,進一步做好工作勢在必得,具體對策有:
(一)高校應該積極建立救助貧困生的有效機制,依據相應的政策法規,明確界定獎學金和助學金的范圍,突出獎學金“獎優”和助學金“助貧”的功能,并進一步完善貧困生學費“減、免、緩”制度。建議高校成立專門的貧困學生管理辦公室,統一負責貧困生管理,統一負責組織本校學生的貸款工作;建立健全已有的助學體系,設立貧困生專項獎勵和扶助基金,同時積極爭取社會各界支持和幫助,增設專門的貧困生基金。
(二)為了掌握貧困生實際情況,高校應該規范審核貧困生的程序和內容,審核可包括人品、學業、健康和家庭經濟狀況四個方面,通過國家有關部門制定并實施相應細則,規范貧困生的審核工作。可設專人專崗,定期、不定期地到某地區貧困生家庭中走訪,一方面考察貧困生家庭條件,另一方面可以上門慰問交流。另外,可以分批發放助因金,同時和后勤部門聯系了解學生就餐消贊情況,并參照學生穿衣打扮、娛樂消費等方面,來進一步核實,如發現說謊報貧者,立即取消發放,并作出嚴肅處理。此外,通過輔導員、班主任、班干部盡量提前做好專業、班級的貧困生情況調查和建檔工作,對于小部分有自卑情緒的貧困生,高校的教師應主動關心引導,及時提供各種解困指導,鼓勵其勇敢面對現實,尋求有效的幫助途徑,將有限的助困資金用在真正貧困的學生身上。
(三)為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并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全國各高等院校為貧困生設立了一批助學勞動崗位,貧困生可以通過勤工助學得到一定的報酬,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生活費用不足的壓力,從而安心學習。據南華大學調查,學生對勤工助學崗位的要求順序為:管理型40%,智能技術型33%,勞務型14%,專業研究型11%,無所謂7.9%,學生偏重希望用自己的智力而獲得相應的報酬,而目前高校能提供給學生的崗位更側重于勞務型,簡單而煩瑣,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貧困生的積極性;同時貧苦生多而勤工儉學崗位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建議拓展高校內技術型和專業型的勤工崗位;加大勤工助學的宣傳力度,充分發揮網絡平臺的宣傳作用,創造更多需求;同時加強在崗學生的培訓管理。
(四)構建貧困大學生的心理資助平臺。高校貧困生是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由于經濟困頓,會導致各種心理障礙。這些障礙不及時解決就會影響他們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學校要及時了解他們在學習、生活上的困難,教育他們正確看待和認識貧困,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要培養他們積極向上的精神,努力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例如: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向貧困生傳授心理知識、心理調整方法,進行專業的心理訓練,使貧困生能正確認識學習和交往中的心理問題,并學會自己合理解決問題。同時加強心理輔導工作,構建貧困生心理發展平臺。制定科學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測查方案,通過科學規范的定期心理測查,建立健全學生心理檔案。對測查中發現的各種心理問題,要加強跟蹤輔導,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幫助解決高校要制訂完善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制度,經常性地舉辦面向全體學生、以發展性為主的心理輔導和咨詢活動。通過個別咨詢、團體輔導活動等多種形式,有針對性地向大學生提供經常、及時、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導與服務。
(五)我國當前社會信用體系并不健全,導致部分高校貧困生不按時還貸,更有甚者惡意拖欠貸款,這種違背誠信原則的行為,極大的影響了銀行貸款的積極性,嚴重破壞了高校助學貸款的信譽環境;加上大學生助學貸款的后期管理不到位,沒有建立針對貸款學生的回查、回訪的跟蹤機制。目前,人民銀行的個人征信系統數據庫已經開通,要利用這個契機,在國家助學貸款制度設計上建立失信懲罰機制。對于違約學生,要將其記錄在案,一方面通過媒體公布其相關信息,另一方面就是通過個人征信系統,對于類似違約學生,商業銀行不再向其發放任何形式的貸款,以此督促貸款學生早日還貸。高校對于申請助學貸款學生也應及時進行感恩教育。
三、結語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而扶智的教育扶貧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國家高度重視高校貧困生就學難問題,頒布了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師范生免費教育、國家助學貸款等一系列有關政策規定,但是資助體系的建立和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各高校在執行的過程需要與時俱進,實事求是,和學生的根本利益和真切需求結合起來,建立物質資助和精神資助,真正將資助工作落實到位。
參考文獻:
[1]湖北省2018年春季學期學生資助工作簡報,2018.7
[2]曹勇,陳忱.高校貧困生資助體系現狀考察,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第29卷第3期.
[3]張曉,周蕾.我國高校貧困生資助體系: 現狀、問題及完善策略西南交通大學學報 ( 社會科學版 ) 2009.10,第10卷第5期
[4]吳鵬,鐘錯.高校貧困生資助現狀及對策研究,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07.8,第25卷第4期.
[5]馬元興.我國高校貧困生救助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2,第6卷第1期.
[6]戴歐琳.我國大學貧困生資助現狀及對策研究,20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