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文蘭
摘 要:在小學美術課程教學中,微課是一種以線上知識學習為主的,以美術課程學習人員為中心的可視化學習資源。在現階段小學美術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著“教”與“學”失衡情況。因此,本文根據小學美術課程知識教學現狀,對小學美術課程教學中微課資源開發進行了分析。并結合微課教學特點,提出了幾點小學美術課程教學中微課應用措施,以期為小學美術課程教學效率的提高提供依據。
關鍵詞:小學;美術;微課
美術是21世紀核心藝術項目。在小學中開展美術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小學生動手實踐及創新能力,而且對提高小學生審美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小學美術課程中,由于小學生思維發散性較高、性格活潑等特點,導致其在美術課程教學中注意力不夠集中。再加上小學美術課程教學存在的小學生學習能力差異、演示與講解多次重復等情況,導致整體課程教學效率不高。因此,對微課這一新型教學模式在小學美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進行適當分析非常必要。
一、小學美術課堂中微課資源開發
(一)合理利用多種微課信息資源
在小學美術微課制作過程中,小學美術教學人員可以根據自身需要及教學目標,合理選擇多種微課資源制作方式。如視頻格式、PPT格式、三維動畫方式等[1]。
(二)加強微課資源整合的針對性
一方面,在小學美術課程開展過程中,小學美術教學人員應以碎片化知識講解為要點,結合微課課程移動性知識點特點,進行微課資源的開發。
另一方面,為了進一步豐富小學美術課程微課教學內涵,小學美術教學人員可以將日常社會生活或校園生活場景錄制成課程資源,或者下載剪輯網絡影視、動畫資源。
(三)保證美術微課資源質量及時效性
一方面,對于小學美術課程微課資源而言,整體制作過程不太復雜。小學美術教學人員僅需要利用電腦攝像頭或者平板、手機等裝置。結合格式工廠、ED等軟件的英語,就可以制作良好的微課資源。而為了保證微課資源質量,教學人員可以采用Premiere軟件在時間軸上調整播放速度及時間。結合文字的適當添加,保證教學時間內微課教學效果。
另一方面,在美術微課教學課程中,小學美術教學人員應控制自身講解時間在10分鐘以內。并控制微課視頻整體市場在5分鐘左右,保證微課視頻時效性[2]。
二、微課在小學美術探究性學習中的應用
(一)拓展小學學生思維空間
一方面,微課教育教學模式的小容量特性,決定了其實際應用的普遍性,如微課可以在電腦終端、平板等移動設備等多種渠道進行播放。這種情況下,為了進一步拓展小學學生思維空間,小學美術教學人員可以制作微視頻將其發布到家校平臺上,要求小學學生在課外獨立完成美術課業。如在《彩墨畫鳥》等中國畫內容教學過程中,短時間課程指導并不能促使小學學生了解國畫的深刻內涵。這種情況下,小學美術教學人員就可以將中鋒、潑墨、逆峰等主要技法演示及要點制作成一個單獨的微課視頻。通過微課視頻的發布,對國畫感興趣的小學學生可以在課外時間通過觀看微課資源進行練習模仿。并在練習過程中得出自己的見解,為小學學生思維認知能力的提升提供依據。
另一方面,在小學美術課程教育教學過程中,小學美術教育人員不僅需要向小學學生傳播美術知識及技能,而且需要訓練小學學生想象能力,進而提高其在各個學科學習中的創新能力[3]。而微課教學手段的應用,可以從根本上打破教學模式及教學空間的限制,豐富美術教學內容,為小學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提供良好的幫助。如在手工類美術課程開展過程中,即使美術教材中已經介紹了具體的制作步驟,但是多數小學學生并不能了解具體的手工藝品制作方式。因此,為了提高小學學生動手能力,小學美術教育教學人員可以利用微課的方式,將手工藝品制作的每個步驟進行詳細解讀。并著重分析課程教學要點,從而幫助小學學生順利完成手工作業,并激發小學學生動手實踐欲望。
此外,由于美術課程教學時間的限制,多數內容并不能長時間全面展示。這種情況下,小學美術教學人員就可以針對具體內容,預先進行視頻錄制。并利用計算機軟件對相關信息進行刪減處理。通過課程關鍵點的著重分析,可以為小學學生最大程度詮釋美術作品的美好,并為小學學生動作實踐指導提供充足的空間。
(二)營造美術情感教學氛圍
一方面,從本質上而言,美術學科是一種藝術性學科,其主要利用色彩、線條等將日常生活中平凡事物采用藝術性表示手法詮釋出來。通過小學美術課程學習,可以為小學學生心中美感表達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這種情況下,小學美術課程教學中情感教學氛圍的營造就非常重要。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小學美術課程教育教學人員可以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利用視頻、圖片、圖像等資源的有機整合,營造與特定教材相符的教育教學情景。如在《中國龍》美術知識教學過程中,由于龍是我國遠古社會群眾想象的事物,在實際美術課程教育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并不能為小學學生提供真實的參考。為了激發小學學生創新想象思維,小學美術教育教學人員可以搜集相關信息,如在微課中集中展示動態的關于龍的卡通動漫,結合神話故事講解,吸引小學學生注意力,并為其營造立體的教學情景。
另一方面,美術具有造型藝術的特點,而為了保證美術造型藝術內涵的充分詮釋,在常規美術課程教育教學過程中,小學美術教育教學人員就需要利用微課視頻資源創設更加開放的美術教學課堂[4]。即將日常社會生活中的花草魚蟲、草木鳥獸、人生百態融入美術微課視頻中,促使小學學生通過微課視頻的觀看,進入實際生活情境中去體驗、感受、回憶,最終激發小學學生創作熱情。在實際生活情境構造過程中,小學美術教學人員可以將實現制作的影像信息以導游的方式進行內容講解。如在《泰山石刻》課程教育教學過程中,小學美術教育教學人員可以將畫像石刻、摩崖石刻、佛教石刻等圖像信息整合到微課視頻中。結合我國漢字演變歷史的講解及配樂壓縮,促使小學學生獲得真實的感性認知。
(三)構建以小學學生為主的自主探究式學習平臺
在小學美術課程教學過程中,幫助小學生了解美術作品并掌握一定的圖畫創作能力是美術課程教學的主要目標。在這一目標的指導下,小學美術課程教育教學人員就需要依據新課程標準要求,明確自身教育者、指導者、監督者的定位,合理利用微視頻資源,充分調動小學學生在美術課程中的積極主動性,并激發小學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如在動物類美術作品講解過程中,小學美術教育教學人員可以為學生講解常見的動物,并在微課件中展示相關動物動態圖像,促使小學學生切實了解動物的特點,并可以根據相應特點進行簡單動物圖像的繪制。在課程進行中,小學美術課程教育教學人員也可以在課程中播放常見動畫剪輯微視頻,如《喜羊羊與灰太狼》、《熊出沒》、《小豬佩奇》等動畫片。在激發小學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可以引導其構造自己思維深處的卡通動物形象,提高其在美術課程學習過程中的創新創造能力[5]。
此外,在以小學學生為主的自主探究式學習平臺中,基于小學美術課程獨特性,在具體美術課程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小學美術教學人員也需要合理利用微課資源引導小學學生將自己的獨特看法發表出來,在培養小學學生美術作品賞析能力的同時,也可以為其藝術品位、藝術修養的提高提供幫助。如在關于昆蟲類課程學習過程中,小學美術教學人員可以利用微課資源展示各種美麗的昆蟲。并要求小學學生講解自己關于昆蟲的故事,發表自己對昆蟲的看法。
三、小學美術教學中微課技術應用要點
首先,相較于以往單一美術課例、教學設計、教學課件等資源類型而言,微課教育方式主要是以視頻為主要載體,以某一知識點為主體的教學資源的整合。因此,在小學美術學科教學活動中,美術教學人員應在微課中合理設置問題情境,以便幫助小學生了解美術基礎知識,并發掘其在美術方面的才能。
其次,為降低小學美術教學人員工作負擔,在小學美術微課視頻制作階段,小學美術學科教學人員可以美術課程知識點講解、美術過程演示、美術知識點微探究、美術技能微練習為主要框架,進行各個層面的合理設置,保證微課后期應用效果。
再次,在微課技術應用過程中,小學美術教育教學人員應逐步擴展美術微課教學創新空間。并將小學美術課程學習人員積極主動學習作為研究要點,以便真正提高小學美術課程學習人員在微型學習、移動學習、碎片化學習中的積極主動性。
最后,在小學美術微課教學過程中,為了保證微課資源得到充分的應用,小學美術教學人員可以將相關教學資源,利用多媒體渠道發送給學生監護人員,鼓勵小學學生監護人員在空閑時間將相關微課信息在家庭中播放。通過家校互動教學模式,可在滿足小學學生個性化美術學習的同時,為小學學生自主掌控學習方式及良好家校學習教育氛圍的營造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總結
綜上所述,微課在我國各地教育培訓體系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因此,作為小學美術教學人員應跟隨時代發展步伐,以培養小學生創新審美能力為目標,摒棄以往演示——講解的教育教學模式,在美術課程教學過程中加大微課教學模式的應用。通過將微課與美術學科教學內容的全方位融合,在提高小學學生在美術課堂中注意力的同時,也可以為小學美術課堂優化轉型提供有力的支撐。
參考文獻:
[1]陳麗潔. 識微見大——微課在小學美術探究性學習中的作用[J]. 課程教育研究, 2015(32):138-138.
[2]王金凱. 構建無“微”不至的課堂——小學美術教學中網絡微課資源的整合運用實踐[J]. 新課程(小學), 2017(12).
[3]甘方誠. 巧用微課,助力小學美術課堂——基于微課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探究[J]. 新課程(小學), 2017(12).
[4]萬娟. 讓“微”風吹進美術課堂——談微課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 寧夏教育, 2017(z1).
[5]王瑞娟, 印志鴻. 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任務驅動式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 現代教育管理, 2017(12):8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