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霞
現在農村的孩子在小學階段有機會學習英語,但是在三年級才涉及英語。三年級才開始學習英語,與城里的孩子相比,輸在起跑線上了,盡管他們都認真地學習英語,總和城里的孩子有一定的差距。城里的孩子有好的學習英語氛圍,對西方國家的文化意識理解深。孩子能力方面不存在太大的差距,但是怎樣縮小此差距呢?英語和語文同屬于語言類學科,語文有一定量的課外書,英語也有一定的課外書。究竟什么樣課外閱讀適合不同年齡的學生?
一、面臨困境,學生零基礎,調動他們的閱讀興趣是難題
為什么農村的孩子在學習英語開始是零基礎呢?農村的孩子大部分和爺爺奶奶在一起,他們根本不懂英語;即使孩子在幼兒園接觸到一些英語,但到了一、二年級又不學習英語,所以三年級再重新開始學習英語就是零基礎,而且學起來還比較吃力。城里的孩子一、二年級都在學習英語,到三年級學習英語的興趣絲毫未減,雖然任務多,他們也愿意花時間去學,學的很輕松。而我們學生不同,凡事都要從ABC開始,相同的任務擺在他們面前,他們需要花雙倍的時間去學習,更談不上開展課外閱讀活動。
二、家長和學生對待英語的態度
(一)家長的重視程度不夠
1.家長反映自己孩子課本上的內容還沒學完,何必花這錢?從平時的抽測來看,不會涉及課外的內容。孩子還是先把該學的學好就罷。我們也不希望孩子出國留學啊。
2.購買語文閱讀課外書是規定,這些課外書故事性比較強,學生看了愛不釋手。在平時檢測中,也會涉及課外書的內容。這時學生閱讀的目的性就比較強,有一定動力鼓勵學生去讀,具有可查性。
3.語文課外閱讀書,家長們大部分可以檢查孩子的閱讀情況,但是英語閱讀他們就束手無策了,即使有些家長認識一些單詞也不敢教孩子,擔心出現錯誤盡管通過查字典知道其意,也不愿意教孩子。
(二)學生學習英語的態度不夠端正
1.學生通過觀察課程表的安排,英語每周只有三節課,學生認為一周也就三節課,沒有語文、數學課多,不重要。學生教師見面的時間較少,學生存在這樣的僥幸心理。
2.曾經有一位學生對我講,老師你知道,我們每年買的語文課外書是英語的幾倍,我們讀完這些書,再來讀英語時間是不夠的啊。況且學校定的課外書,我們根本沒興趣讀,枯燥乏味。
3.對于班上的后進生,在原一、二年級的基礎上又增加一門必修課,他們更是忙不過來,更別說學習英語。
三、小學英語課外閱讀意義
小學英語課外閱讀對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還能促進兒童認知發展,減少寫作的焦慮感,增添愉悅感。小學英語閱讀是培養小學生英語語言輸入能力的重要渠道,是發展小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前提和基礎。小學是他們接觸英語的起始階段,教師要注重教會他們掌握正確的英語閱讀的方法,運用不同的英語閱讀技能,并逐漸培養他們的英語閱讀素養。
四、中年級如何選擇閱讀材料
對于中年級英語教學,三年級為起點,三年級是強化字母、單詞的認讀,四年級注重詞句、小短文的閱讀,對于高年級則是圍繞一條故事展開趣味閱讀。高年級與中年級相比,他們的語篇不僅變長,而且完整呈現了閱讀前閱讀中閱讀后的閱讀過程,更加注重閱讀技巧的培養。
針對不同的年級選擇不同的課外閱讀材料。三、四年級是發展英語閱讀能力的準備階段,主要涉及詞和句的認識。學生能看圖識詞;能在指認物體的前提下認讀所學詞語;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讀懂簡單的小故事;能按照正確的意群和語音語調朗讀課文。語言需要不斷的交流才能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首先三年級的閱讀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閱讀。讀是三年級學生的首要任務,同時通過口頭表達將讀到的信息說出來。所以三年級的課外閱讀物應選擇圖文并茂的形式,創設一些游戲,如迷宮、填入缺字母、找不同等練習調動他們的興趣,寓學于樂。
四年級的學生已有一定的英語基礎,要求會有所提高。四年級學生要求讀懂,即要讀懂形式文本,然后通過選詞填空完成句子等練習來檢測對文本的理解。同時,四年級還更加強調規范性。所以四年級的課外閱讀的選擇應選擇適量的圖幫助學生理解,還需要有一定的練習加以鞏固。
五、高年級對閱讀材料的選擇
高年級的材料選擇簡單的小故事或小短文。學生在閱讀時,要求學生能夠根據上下猜測詞意,提煉故事主旨大意,完成課后練習,并能簡單進行推理。
學生在閱讀時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掌握簡單的閱讀技巧如預測、朗讀與默讀、略讀和訓讀等。高年級學生應該具有一定的文化意識,在閱讀短文時,學生能夠充分這一優勢,對文章進行猜測,如生詞,根據題目猜測語篇的大致內容,猜測故事情節。在閱讀技能中,預測的要求較高。因為學生無法從文中找到現有的信息,而是需要根據上下文進行猜測。這就對閱讀者的詞匯量、背景知識、語法知識和閱讀經驗等要有一定的要求。
略讀是通過瀏覽文本來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略讀的特點是速度快,精度較低,它僅僅圍繞5個W來尋找信息。
尋讀的目的性很強忽略不相關的或次要的內容,尋找出某個特定事或具體細節信息。針對性尋找問題的答案,這種方法能在最短的時間找到需要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