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安國
摘 要:《道德經》是先秦時期道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作,其中蘊含的哲理讓后人受益匪淺,“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這句話筆者亦是感受頗深,結合對高校領導干部的要求,筆者從修心、修德、修身、修學等幾個方面進行闡述,對高校領導如何提高個人道德品行修養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德道經;高校;領導干部;道德品行
《道德經》一文的作者是老子,他是我國先秦道家學說的創立者,老子一生都有著傳奇的色彩,道家后人將老子視為宗師,與儒家的孔子相比擬。老子在《道德經》中十分推崇“上善若水”。老子以水為喻,擇其善者,利者而論之,體現了老子的道德理念,更深刻地反映了老子的處世哲學。老子把他理解的天人關系、倫理道德,處世謀略,價值觀念,社會管理和國家治理等一系列思想融合到一種理念當中,并將這一理念歸結到“上善若水”這一“水德”上。老子從水的一些自身特性出發,并以此來闡述圣人的高貴品質和處世原則,并將其最后總結歸納為“夫唯不爭,故無憂”。這句話是老子論述“上善若水”的根本主旨,他認為,唯有做到不爭名、不爭功、不爭利,才不會有任何過失和過錯,也不會有任何憂患。在老子的觀念中,不爭并不是無為,后人對老子的觀念有很多誤區,認為老子的無為就是順其自然,不做改變與努力,恰恰相反,是要順勢而為。在老子看來,水的特性近于道的特性,而圣人的特性就是水的特性,圣人與世無爭不主觀妄為,做到了這一點往往能夠獲得意外的收獲,這恰恰是不爭的好處。要做到不爭,就要順應自然法則,只有效法自然,按客觀規律辦事,才不會有過失和憂患。無私奉獻。那么,作為高校的教育管理者,我們要怎么樣才能提升自身的個人品行。
一、提高高校領導干部個人品德修養要修心
黨的十八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九大標志著新時代的到來,新時代對黨的建設提出了新要求,對高校黨員領導干部的標準的個人素質以及能力也有了新要求。面對新變化、新要求每一個黨員干部都要正正衣冠,對照鏡子重新審視自己,對心進行重新的修煉,一是首先要把對理想信念的要求放在首位,努力提高政治站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這就要求作為一名高校工作者在為了誰工作,為什么工作,只有首先明白了這一點才能談怎么工作,怎么做好工作。立德樹人的宗旨不能忘,不忘初心,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任務要時刻牢記于心。二是,不忘初心,做明白人。清代顧炎武有句名言,“誠欲正朝廷以正百官,當以激濁揚清為第一要義”。只有涵養月明風清的政治生態,營造風清氣正德的做事氛圍,提升清正干事的政治能力,才能凝聚強大的能量。要加強作風建設,做本本分分、老老實實的“明白人”。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夠站穩腳跟,明白對錯,不能有任何的猶豫和顧忌,高校管理者在意識形態領域不能有任何的疏忽,師生在思想認識的源頭上不能受到任何的侵蝕。在各種誘惑面前一定要立場堅定,不能被外界的事物迷惑了雙眼。同事之間要說真話,交朋友真心實意,不能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切記不能搞團團伙伙親親疏疏、拉幫結派結黨營私。
二、提高高校領導干部個人品德修養要修德
高校的管理者是做人的工作,特別是高校教師,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管理這樣的一群人,靠的更是規范的制度,領導者個人首先要處事公正,德行端正,一時的小聰明取得他人信任,只能是暫時的,一個人真正的成長關鍵還是靠品行,靠修德,只有品行良好的人才能長久。有德無才要誤事,有才無德要壞事,德才兼備方成事。德是才的統帥,決定著才發揮作用的方向;才是德的支撐,影響著德的作用范圍。與才相比,德始終是第一位的。一是,要有寬容之心,對于他人的錯誤要能容忍,作為副職要指導、要理解,幫助他人成長,而不是一味的苛責,今年部門新進了工作人員,要給他們時間、幫助他們成長,帶領他們在部門正職的領導下做好相關工作;二是,要有憐憫之心,學會換位思考,對于他人的處境要設身處地的著想。當人的心胸寬大后,必然會有悲天憫人之心,高水平的領導者都具有這樣的心懷,學會換位思考,自己的同事如遇困難要伸手幫忙而不是落井下石;三是,要堅定的決心,對于工作要有做好的決心,萬事不怕難,真正的困難來源于心理的畏懼,正是這樣的畏懼心理鎖住了手腳,只有突破畏懼心理才能更好的開展工作。
三、提高高校領導干部個人品德修養要修身
一是,深懷忠誠之心。高校每一項功能的發揮和延續,都離不開廣大師生的參與,師生才是學校事業發展的主角。高校領導干部的忠誠之心,落實到具體工作上,就是要忠于師生信賴和重托,情系師生,把師生利益和關切裝在心里、扛在肩上,“言忠信、行篤敬”,一諾千金,說到做到。必須忠于自身崗位職責,愛崗敬業,要端正立業態度,要尊重規律,把立德樹人作為事業追求,傾注全部精力和熱情。二是,勇擔育人之責。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座談會上曾說過:“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那么我們的高校管理者應當要以此為著力點,努力培育當代大學生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的抱負。工作中要直面問題,補足短板,改進效果,特別是當前,要持續做好“三全”育人大課題,做好詳細規劃,扎實推進育人工作。三是,胸懷要廣大。工作以來,我的感觸是一個好的教育工作者,一個好的黨員領導干部一定要有胸懷。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尤其是從學校發展的立場上看待問題,而不是局限于部門甚至是個人,只有內心真的把學校當做自己的事業了,才能做到與學校生存與共,才能從學校的大局角度思考問題。
四、提高高校領導干部個人品德修養要修學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引用的“君子之學必日新,日新者日進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進而不退者。”來勉勵大家要端正思想、端正學習態度。高校應當成為黨宣傳陣地的前沿哨所,思考如何有效傳達黨的精神,成為宣傳黨的主張和思想的主陣地。要做到這一要求,那么高校管理者必須帶頭學,自己善于學習,要將知識融會貫通,滲入到工作中,利用好時間主動學習,善于學習。一是堅持學原文、學原著。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特別是黨的十九大報告,可以說是經典范文,要不斷地學,提高學習質量,經常溫故而知新。二是讓學習成為一種習慣。讓自主學習成為一種日常的習慣,學會在工作中擠出時間學習,通過日常學習積累知識,增長知識提升自身素質,要時刻明白一個道理,真正的差距來自8小時之外。三是學會主動思考。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自己要先思考。目前,宣傳統戰部門的工作許多還需要重新架構,需要重新做好頂層設計,已開展工作也遇到了一些瓶頸,如何有效貫徹落實黨委的決策,讓決策得以有效執行,自己要主動思考。
筆者認為,老子的“上善若水”中“善”的修煉,最終都要通過實踐來檢驗和落實。當前,在工作面前、重大事件面前表現出來的理想信念、政治立場等,是對“善”的最好檢驗;在履行崗位職責中的工作動機、工作態度、工作作風、工作成效,是“善”在一定時間內最集中、最直接的反映。作為高校管理者,要在“善”的修煉中,提升自身素質、提升自身的覺悟,善于思考問題,提升政治站位和政治敏感性,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李雨霞.公務員品德修養問題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 2015.
[2] 楊璐.我國公務員個人品德建設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0.
[3] 歐三養.淺談黨員干部如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J].傳承(中旬刊),2011(07).
[4] 殷相國.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就要加強黨性修養[J].赤峰學院學報(科學教育版),2011(08).
[5] 孫亞萍.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自覺加強黨性修養[J].中共烏魯木齊市委黨校學報,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