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烽墻
摘 要:如何在大學校園里引領青年學子樹立崇高理想,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積極進取,是高校團組織的使命與擔當。文章采用實證研究法,通過線上發放和回收調查問卷,統計分析了高校團組織在服務青年的功能上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結合個別訪談,最終應用相關理論,提出了解決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高校;團組織功能;服務青年
高校共青團是共青團組織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院校先進青年學生的群眾性組織。在服務學校中心工作,服務青年學生成長成才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為全面深入了解新時期共青團組織功能發揮情況,準確把握團組織功能發揮特征,深入研究團組織工作的規律性,本調查從對團組織認同度,團組織活動評價,團組織工作能力評價等方面了解現在團組織功能發揮現狀,為更好的發揮團組織功能提供借鑒對策。
一、問卷與數據
本次調查采用自編的《關于團組織功能發揮情況的調查問卷》,共回收有效問卷277份,其中問卷的克朗巴哈α系數為0.902,KMO統計量觀測值為0.922,說明問卷的信效度較好。
二、分析結果
(一)團組織活動情況
(1)團支部經常組織團員活動。(2)一般團支部開展的活動是同學們感興趣的。(3)團組織的活動起到了團結、教育和引導青年的作用。(4)團組織的活動起到了服務和幫助同學成長的作用。(5)多數同學會主動參加團組織組織的活動。
(二)團組織工作能力評價
(1)團干部的工作組織能力很強。(2)團組織活動與受訪者的需求較契合。(3)團組織活動不吸引人,在某些情況下是因為團干部創意不夠。(4)不入團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受訪者未來的職業發展。(5)團干部的工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團組織活動的效果。(6)受訪者比較在乎自己是否是團員。
(三)團組織改進
(1)廣大學生對團組織還是有期待的,只要團組織活動更符合大眾口味,大家對團組織的向心力會更強。(2)團組織的工作能力越強,學生對團組織的認同感越強。(3)團組織的工作能力越強,團組織功能發揮越好。(4)團組織功能發揮越好,學生對團組織的認同感越強。
三、問題總結
(一)團員意識淡薄
由于入團門檻相對較低,基本所有大學生都是團員,導致大家對團員身份失去優越感。很多高校大學生在參與基層團組織的活動時使命感和榮譽感不足,態度比較消極。
(二)團組織活動單一枯燥
31.7%的學生認為團組織的活動所起到的作用不大,太官僚、無實質性內容;62.5%的學生認為如果團干部的工作能力再強一些,團組織活動會更有魅力。目前高校的團組織基本以班級為單位,活動基本都是政治思想宣傳,或者愛國主義教育,會議精神學習等,這很難吸引學生的參與熱情。團組織要和班委會聯合起來多組織一些增進同學感情,豐富課余生活,增強班級凝聚力的活動,讓同學們對團組織有歸屬感。
(三)基層團組織職能定位不準確,團干部業務能力不夠
許多高校基層團支部的團干部很少接受到團組織的系統教育,對團干部業務知識不熟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夠。而且,從工作量上看,絕大多數的團支部工作都是由團支書來承擔的,組織委員、宣傳委員一般只起輔助作用或根本不發揮作用,從而導致團支書工作壓力大,熱情衰退。
(四)基層團組織凝聚力不斷弱化
目前,高校的很多共青團工作都由院系分團委來主持完成,大型的共青團活動也一般以院系為單位組織實施,而真正落實到基層團組織的工作往往都是類似于團費收繳、團情統計等瑣碎的缺乏活力的事務性工作,很難提升團員青年的參與熱情,戰斗力也被大大減弱。
四、對策與建議
(一)加強團組織自身建設,明確團組織的基本職能
共青團組織承擔著組織青年、引導青年、服務青年和維護青年合法利益四項基本職能。通過選拔、培訓、任用、考核等一系列程序加強團干部隊伍建設,重視對團干部的系統教育,提高團干部的業務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基層的積極性,主動性,靈活性,有效增加青年參與團活動的機會,擴大團工作的覆蓋面和受益面。使團組織立足于青年感興趣的團活動載體,有針對性的開展主題團日活動、實踐活動、志愿服務和文化活動,在具體行動中加強團組織建設。
(二)充分發揮高?;鶎訄F組織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強青年團員的歸屬感,必須以學風建設與思想引領為核心,借助共青團和學生組織,充分發揮學生黨員的骨干帶頭和先鋒模范作用,重視學生黨員發展工作,注重早期培養入黨積極分子,加強大學生黨員的先進性教育,提高黨性修養,竭誠為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服務。同時,積極指導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完善素質拓展第二課堂成績單的建設,探索實踐育人的長效機制。定期組織大學生參加義務勞動、志愿服務、公益活動、科技發明和勤工助學等社會實踐活動。
(三)建立健全基層團組織的工作制度,規范基層團組的管理
基層團組織的良好運轉,離不開標準化的制度規范和管理。具體可以通過制定每年度開展工作的內容和時間安排、評優細則、主題團日活動制度等來加以規范。同時,構建科學的團組織活力考評體系。基層團組織的獎勵機制不僅可以促進整個團隊的發展,進而提高對基層團組織的認同度,而且能更有效地調動團員青年的積極性,激發集體榮譽感,增強凝聚力。通過對各基層團支部和分團委的考核,定期評出示范團隊,調動和鼓勵團隊積極性;針對團員個人的考核,對團員思想、學習、生活、工作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加強培養先進團員,在推優入黨及各類評優活動中予以優先考慮。
參考文獻
[1] 仇海念.發揮高校黨團組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要作用的探索[J].考試周刊,2018(69):129.
[2] 任少平.高校團組織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對策研究[J].學理論,2018(08):189-190.
[3] 李威利,鄭長忠.高校團組織功能虛化問題及其出路[J].思想理論教育,2015(02):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