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風
貴州省都勻市牛場完全小學校
美術本身就屬于人文學科藝術課程,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人文素養等多方面都有著十分顯著的促進作用,同時還能更好地提高學生對于文化以及美學的理解。多媒體技術能夠有效的改善美術教學現狀,更好地滿足小學美術直觀性與創造性這一特點,有效的應用多媒體技術,就能夠借助于直觀的色彩、形象以及線條來更好地引導學生感悟繪畫的思想和精髓,同時也能促進學生思維得以發展,最終有效的保障小學美術教學質量。
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美術欣賞是十分重要的構成,也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以及美術認知的關鍵[1]。在傳統的美術課堂上,因為受限于展示困難、素材搜集不夠全面等因素,很多教師在進行美術欣賞課程教學的時候,大多是草草了事,學生在課堂上能夠真正欣賞的內容也十分有限。應用多媒體技術就能有效的改善這一點,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技術來提高美術教學素材數量以及質量,而且在實際的教學中,作品的展示也不再受限于文字、圖片和口頭講解,可以借助于動畫、視頻等多種形式來讓學生欣賞,這樣就能有效的提高美術欣賞教學的生動性以及直觀性,真正引導學生從不同方面和角度來認識美術作品,從而也就能夠讓小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美術欣賞課教學之中,真正有效的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如:在講授《假如我是汽車設計師》一課時,設計一個了解汽車的歷史的課件。從世界上第一輛汽車的誕生,到汽車工業飛速發展的今天,汽車都發生了哪些變化呢?欣賞現代的汽車設計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最后,學生都設計出了不同的汽車,從而對本節課所學的內容十分感興趣。
小學生年齡較小,所以在生理、心理上都和成年人具有較為顯著的區別,天性活潑、天真浪漫更是小學生較為突出的特點。在傳統的小學美術課堂上,學生只能被動的聆聽教師講解繪畫技巧,或者是借助于美術作品的觀看來學習,整個教學過程死板無趣,學生天性以及創新思維明顯得到了抑制,從而也就無法體現出美術教學的創造性,學生觀察能力、繪畫能力以及創造能力都無法從中得以提升。針對這一點,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技術來為學生創設出多樣化的美術教學情境,通過這一舉措來為學生創設出身臨其境之感,這樣就能讓學生在自由的課堂氛圍下對美術學習產生興趣,并且積極的投身到美術學習之中。
我在講授《我喜歡的交通工具》一課時,利用多媒體進行美術教學,與學生共同觀察、討論、感受和體驗,并設計制作了一個樣圖游戲環節,在多媒體上選擇合適的幾何圖形拼出交通工具,要求與眾不同。最后,學生都拼出了不同的交通工具,從而對本節課所學的內容十分感興趣。有效地拓展了學生的思維,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傳統的美術教學中,大多是單一的教學手段,整個美術教學效果因此而大大降低,美術教學內容也十分的表面。針對這一點,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技術來展開教學,這樣就能夠有效地豐富美術教學手段,而學生也能因此而獲得更多的學習內容以及渠道,在全新的美術教學手段下得以進步。例如,教師在進行《組合與寫生》教學的時候,教師除了使用傳統圖片以及組合體展示的方式之外,還可以使用動畫模擬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借助于建筑三維結構來更好地讓學生感受到多媒體對于教學手段的豐富[2]。美術課中有一課是關于“戲曲人物”的,許多學生對京劇感到陌生,不感興趣。在進行授課時,學生會對京劇人物的“老生”“花旦”“小生”等角色覺得乏味而枯燥。這時教師可以給他們講解楊門穆桂英這位女將的故事,通過多媒體展示多幅穆桂英掛帥的京劇圖片給他們看,并把講臺變成舞臺,于是學生們爭先恐后地模仿著京劇英雄人物的動作,一個個表演得非常認真,積極性高漲。筆者當場示范了一幅“武生”的戲曲人物臉譜圖制作,做得有趣生動,使他們積極地進入了創造領域,達到了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這樣的課堂安排很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也使他們開闊了視野,激發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從而促進了中小學美術的課堂教學效果,提高了學生自覺參與、主動探索的興趣,達到了教學的目的,也培養了學生的藝術想象力。
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創新能力以及想象力可謂是學生學習過程中十分重要的內容,可是無論如何藝術源于生活都是基礎,所以在應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小學美術教學的時候,教師一定要將物質本質認識放在同等地位之上,借助于多媒體技術來提高學生對于物質本質的認識。例如,教師在進行《多變的水紋》這一課程內容教學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應用動畫來將不同場景下的水紋有效的變幻出來,學生在這一過程中也形象的感受到了下雨、微風等情境下的水紋變化,整個教學過程不僅變得更加的生動,還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美術欣賞能力。
綜上所述,多媒體技術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有著十分顯著的價值,能夠滿足美術教學特點,也能滿足小學生身心發展需求。為此,教師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意識到這一點,應用多媒體技術來提高教學生動性、創設教學情境、豐富教學手段、提高學生認知,從而真正保障小學美術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