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貴州省都勻市牛場完全小學校
學生們在計算過程中,往往大多數情況都是因為馬虎出錯,看不清題目就下筆。甚至有時候抄寫的時候把數字都抄錯把3看成8或者把69寫成96;或者是計算的時候少算一個數。像這些情況在平時的學習中都屢見不鮮。
小學學生們做題都有一個普遍現象,不管加減乘除,就是從左到右依次計算,這樣不但容易造成計算錯誤,而且還會使一些簡單的題目復雜化,比如37.28+12.56-15.28像這樣的題目如果依次算過去不但會加重計算的負擔還容易計算不準確,如果掌握了簡便方法可以變成37.28-15.28+12.56這樣就很容易算出結果也不容易出錯。
有些學生字跡潦草,書寫不規范;有的演算不用草紙,隨意在本上桌上算,往往抄寫答案的時候會張冠李戴,明明算對了,結果抄錯了;甚至還有的都不愿意進行演算,一律口算……這些不良的計算習慣,都成為了計算上失誤的因素。
根據以上問題的報告,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來減少計算中出現的差錯呢?就此我們必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來制定行之有效的辦法。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數學來說,讓孩子喜歡數字就是提高計算能力的根本。教師應該從口算入手,利用競賽的形式來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例如,可以每天課前抽出幾分鐘的時間,從口卡練習冊中抽出幾道題以座位(排)為單位依次口算,然后統計各排的時間和準確率,一周以后進行評比,繼而產生口算優勝組,并給與獎勵。這樣一來,學生們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口算也變得有趣簡單,既提升了學生們的自信心,又提高了學生們的計算能力。
口算是筆算、估算和簡便運算的基礎,口算的速度、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到計算能力的提高。只有口算能力強,才能加快筆算的速度,最大程度提高筆算的正確率。注重學生口算方法的掌握。如:表內除法56÷7=( ),可以指導學生想7×( )=56。堅持每天口算,通過不斷的練習來鞏固學生對口算方法的熟練掌握程度。我在每天上課之前用兩到三分鐘,出示10~20道口算題目全班共同口算或接力算,適當注意口算方法的指導,或者每天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口算的練習,持之以恒,就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小學過程中的學到的三種數,無非就是自然數,小數,分數。小學過程中學到的運算無非就是就是四則運算——加、減、乘、除,每一類數,每一種運算都有它的法則,這些法則必須要熟悉掌握,熟練運用。所謂“書山有路勤為徑”這就離不開練習,練的多了,自然而然就能運用的得心應手,就像我們看見類似1+1,3×5這種題目一樣,不用思考就知道答案1+1=2,3×5=15,因為十以內的分成,九九乘法表我們早已爛熟于心。
2.3.1 計算前的習慣
要培養學生們計算之前認真審題的習慣,大概可以分為幾個步驟:一看,拿到題以后,不要盲目提筆去做,首先看一遍題目,看清里面的數字和運算符號;二審,認真審題,審視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有沒有簡算,有沒有可以運用的律法;三算,認真記錄每一個數字符號,仔細運算。務必要求學生牢記這三點并嚴格運用到每一道習題。
2.3.2 計算過程中的習慣
要培養學生們打草稿的習慣,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計算過程中不打草稿純口算已經是一種普遍現象了,而教師布置的練習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口算出結果并保證結果的準確性。針對這樣的情況,一定要要求學生們準備草稿本,規規矩矩打草稿。并嚴格落實這項措施,相信久而久之學生們一定會養成這樣的習慣。
2.3.3 計算完成后的習慣
要培養學生們計算完成后驗算的習慣,檢查時要細心細致,這就可以結合上面所說的打草稿,清楚規矩的草稿能夠很一目了然的看到當時的解題思路,很好的配合檢查。一查,數字符號有沒有遺漏;二查,演算過程有沒有錯誤;三查,答案有沒有偏差。
按照以上我提出的三點進行計算,一定會大大提升計算的準確率。
教師要對每天的練習進行指導,并及時發現學生們出現的問題,并給與解決。在錯誤量多的題目上,全班講解加以分析,并找出同一類型的試題讓學生們反復練習鞏固;如果出現連續錯誤的同學也不要急躁,要耐心指導幫他們克服學習中的困難,達到共同提高的教學目的。
由于每個學生們的資質不同,有的學生接受快,有的慢,教師們也要因材施教,顧及一些能力不足的學生,積極的幫助他們,這就需要教師和學生們密切配合,在學習實踐中摸索出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小學生們計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應該貫徹在整個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是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但需要教師們的認真鉆研,工作中的不斷努力,更需要學生們自身好習慣的養成還有跟教師的密切配合。我相信只要根據以上所說幾點,打好學生們的計算基礎,小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是指日可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