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沂聰
摘要:中學生對于學習是否有興趣是中學生教學質量的重要衡量指標,因為大部分的中學生學習壓力大、學習效率較低,被動的學習只能進一步降低中學生的學習動力。只有真正在學習中感受到快樂,對于吸收知識有所期待,才會更快樂地投入到學習過程當中,并且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一種快樂,才能主動地去提升素養與能力,同時也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本文通過分析我國中學教學現狀以及中學教學中學習興趣培養的重要性,研究中學生學習興趣培養的策略。
關鍵詞:中學生 學習 興趣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1-0168-03
一直以來我國對于教育的重視程度就非常高,因為中國要在全球化中不斷發展,就需要大量的國際化人才,而能夠進行熟練的對話、寫作就是成為國際化人才的第一步。過去我國的教學偏向于單方面的知識輸出,也就是教師在講臺上講課,學生在臺下聽、記筆記。這樣的教學方式讓教師與學生之間出現了較大的鴻溝。尤其是在中學教學當中,教師不知道自己講的知識學生是否完全吸收,而學生即使是有問題也很少主動去問教師,造成了教師與學生對于課程理解的差異性:教師認為自己教過了,而學生則認為教學不生動,自己學習沒有動力,就算有不明白的知識點也害怕去問教師。這樣就陷入了一個非良性的循環當中,教師依然在講臺上單方面輸出知識,而學生則越來越聽不懂。
一、中學生英語學習現狀
(一)被動的輸入教學
目前,我國的英語教育過程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學生是相對被動的群體,而我們都知道,在教學過程中吸收知識的是學生而并非教師,因此學生才應當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體,教師只是承擔一個引導的作用。但是在大部分的英語教學當中,教師充當了主體,教師在單方面的、主動地輸出英語知識,而學生則是被動地吸收。這樣的教學方式讓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發揮。學生不會主動吸收知識,“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下學生只會死記硬背,這樣的背下來的知識,非常容易就會被遺忘。
被動的輸入教學在國外發達國家早已被淘汰,但是在我國,被動的輸出教學方式現在依然是英語教學甚至于是所有學科教學的主流。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死記硬背大量的知識點來應對考試,提升考試成績,這是一種畸形的教育方式。單方面提升中學生應試能力導致學生對于英語知識的轉換率過低,許多的中學生雖然考試能夠獲得高分但是一旦實際應用能力卻相形見絀。
(二)英語教學目的有所偏差
英語的學習豈能只是僅僅為了提升成績?英語是一種國際化的語言,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當中能夠建立一種國際化的視角,了解西方文化,形成國際化的思維方式對于其日后的成長非常有幫助。我國的英語教育始自洋務運動,洋務運動的口號是“師夷長技以制夷”,其以興辦英語課堂,培養能夠與外國人順利地交流的人才為目標。由此可見,英語教學的初衷或者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與外國人交流,而并不是單純地提升英語成績。
但是我國在高考制度的影響下,在一些師生以及家長的認識中英語的教學目的發生了變化,因為英語成績決定了學生能否考上一個優秀的學校,所以教師與家長以英語考試成績提升為最終目的來對中學生的英語開展教學。由于教學目的出現了偏差,教學的方式自然也就偏離了正確的軌道,教師與家長單方面地要求學生提升英語成績,卻不思考如何改變自身的枯燥的教育方法。以這樣的教學目的為前提,在偏差的教學方法應用下,中學生的英語學習壓力增大,自然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當中。
(三)教師與學生沒有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
中國自古就有尊師重道的美德,教師的威信得到體現,并且也便于教師更好地管理學生,但是這也造成了課堂上中學生只是“聽講”自己卻不愿意張口去說這樣的情況。學生對于學習即使產生了厭煩甚至恐懼的心理,也不敢與教師交流,只是把情緒深埋自己的心底,最后當教師與家長發現中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變差時,已經很難扭轉其不良情緒了。
英語教師與學生之間沒有建立起良好的溝通關系,在教師的威嚴過剩情況下,學生心中有什么想法都不敢告訴教師。在英語教師講解英文課文、單詞、語法、時態的時候,中學生如果一知半解卻不向教師反映,那么就會出現學習成績好、能聽懂的學生越來越好,學習成績差、聽不懂的學生越來越差,兩極分化愈發嚴重。英語作為一門必修課程,學生以較差的狀態來聽課,學習成績下降,英語教師的壓力也會增加,學生與英語教師的壓力都很大的情況下,二者之間就不會去親密溝通,中學生與英語教師的關系則越來越疏遠,對立將越來越明顯,那么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自然就更低了。
二、激發中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必要性
(一)英語對于中學生的重要性
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英語必將成為一門十分重要的學科,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學習英語已經成為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因為在英語教學中,學生不僅僅要將教師所講述的內容學會,更要懂得如何培養自身的英語學習積極性。由于英語是一門必修課,所以無論是在傳統的英語授課中還是在未來的英語教學體系完善中,英語課程對于學生而言都是至關重要的。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在自身多年的教學中總結教學經驗,只有不斷反思和研究,才能夠更好地探究出新穎、適用的教學體系。
學習英語的目的就是進行英語的交流,英語教學的關鍵手段就是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擁有一顆喜愛學習的心。英語是目前國際上應用較為廣泛的語言之一,英語的學習不分國界。在學習一些較為著名的英語文學作品時,就應該仔細對其進行賞析性閱讀,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的英語人才,就需要對學生加強學習興趣方面的培養教育,開闊其眼界,增強其國際精神,為其日后成為具有極高專業性的英語人才做好鋪墊。
(二)英語學習興趣培養是新課改大綱的重要內容
新課改下,英語教學也在面臨改革。在新課改中,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其奠定了新課改的思想基礎與指導方向,幫助教師明確教育的目的,并不僅僅是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也是為了讓學生喜愛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在我國中學英語教學當中學生興趣的培養的效果如何已經成為教師評價的一項重要指標。如果學生都不喜歡學習英語,對英語不感興趣,那么英語教師就做得不夠合格。而如果學生喜歡熱愛英語,會主動地去學習英語知識,不懂就問,有探索精神,這說明英語教師真正擔負起了一個教師的職責。endprint
三、中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培養對策
(一)完善英語學習興趣培養體系
英語學習興趣培養體系的完善是幫助中學生提升英語學習效率的第一步。在英語教學的同時,也增強了對人文、自然、社會等科目的學習,目前我國的英語課程較多,大量的英語課程帶給中學生較大的學習壓力,而培養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促進其對英語的學習。反觀如今的英語教學卻以量取勝,注重英語教學知識量的積累,卻忽視了對于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這樣做是十分不合理的。
在中學生英語教育過程當中,要建立完善的英語學習興趣培養體系需要從文化知識入手。讓中學生閱讀大量的英語文化成果,先從簡單的英語故事入手再逐漸深入。中學生的英語基礎較牢,專業性增強,但是語言技能的使用能力卻在下降,造成了外語專業的學生邏輯性差、分析能力弱等現象。英語不僅僅是一門語言,英語學習中要學習英語相關的文化,包括科學知識、人文、哲學、宗教、民俗、政治等非常多的方面。這些課外的英語知識可以很好地培養中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單純的語言學習只會讓學生成為工具型的翻譯人才,綜合素質不高,缺乏文化知識。所以在英語專業的學習課程中要加入一系列與學習興趣培養有關的人文課程,像西方文明史、西方哲學史等能夠讓學生更加了解西方文化的優秀之處。此外,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也對英語學習有著非常大的幫助,中西結合的方式能讓學生更多的思考中國與西方文化、宗教、哲學等的差異,讓學生自主進行思考,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與邏輯性,更重要的是將中西融會貫通,形成較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提高教師資質水準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中學生而言,在學習英語知識的時候,最能夠影響其學習積極性的就是教師授課能力的好壞以及教師的教學能力。這些因素對于中學生的學習成績有著直接的影響。而教師自身的英語能力和授課能力也將會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積極性。早在民國時期我國英語專業就開始擺脫外籍教師的授課形式,一般都是以本土教師為主,但是這種教學形式也存在著一些弊端,比如教師師資力量較為薄弱的問題。如果充分認識到師資力量的重要性,并且注重對中學英語教師自身能力的培養和完善,必將會對我國中學英語教學的未來發展起到莫大的促進作用。在西方一些國家當中,人們非常注重教師的資歷和授課水平,通常都會由工作經驗非常豐富的教師為學生授課。較高的文化造詣和先進的科學知識,這些都是中學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
優秀的教師是中學英語教學長期發展下去的關鍵性因素。從宏觀的角度上來看,教師自身專業水平的高低也是十分重要的。很少有學生會去主動學習,而這就需要教師善于抓住學生的心理。教師作為知識的傳輸者,一定要懂得如何去分析學生的心理,要與學生之間形成一種默契,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提升中學英語教學的效率。除此之外,教師一定要多搜集一些與英語有關的信息,不斷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開闊自己的視野。師資力量建設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這不僅僅需要教師自身的努力,更需要有關教育部門的支持和鼓勵。只有不斷提升教師教學質量和師資力量,才能保障中學英語教學長期穩定地發展。
(三)建立優秀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是培養中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橋梁,只有好的師生關系才能讓中學生與英語教師的隔閡變小,這樣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課堂的氛圍也會更加和諧,有了和諧的英語課堂氛圍,英語教師就能更好地去引導中學生,帶動中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高漲起來。優秀的師生關系能夠促進中學生更好地接受英語教師傳授的英語知識。有了良好的師生關系,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起來更輕松。
四、結語
培養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是目前新課改要求下的教學中最主要的內容之一,只有正確適用的教學方式才能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聯系變得更緊密,培養中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提升其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任樹榮.淺析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留學生,2016(6):42.
[2]楊再容.略論中學生英語學習習慣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5(13):113.
[3]夏小鋒.淺析如何培養中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J].新課程學習(下),2012(5):40.
[4]張萍.淺析如何培養中學生英語學習興趣[J].學理論,2012(14):261-262.
[5]張桂.淺析英語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快樂閱讀,2012(1):48.
[6]張坤.淺析英語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新課程學習(綜合),2010(9):125.
[7]許明偉.淺析如何加強中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J].新課程(教研),2010(6):132-133.
[8]宋磊.淺析高職英語教育中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培養[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5):23-24.
[9]李冬梅.淺析英語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9(12):154.
[10]李蓉,徐云青.淺析英語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成功(教育),2007(12):101-1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