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瑞霞
摘 要:數學是我國教育體系的基礎,也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探索能力等素質的重要學科。在教育體制的嚴格要求下,高校應用數學教學應不斷深化改革,培養學生數學意識,本文將對此展開討論,闡述應用數學的主要內容、改革應用數學教學方式的有關策略,提升學生數學意識的有效舉措等內容。希望能以此文章給予我國高等教育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應用數學;高校;數學意識;學生
數學是各個階段的基礎學科之一,學生在進入大學前已經對數學有了系統的學習。但數學的學習應更傾向于生活實踐,以及學生數學意識的培養,在生活中遇到問題時,應以數學思維加以解決。因此,在教學中應變革教學方式,以實踐為主,以強化學生數學意識得基本目標,實現高校數學教育的變革,提升應用數學教學質量與效率。
一、應用數學內容分析
長期以來,學生都在反映數學太難,應降低數學難度。但從長遠角度來看,數學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條件,甚至讓生活變得更加有趣。其中,應用數學對學生的實際生活、思維能力、探索能力等均有所幫助。實際上,應用數學是數學的一個分支,主要包括數學建模、概率分析、計算機基、實變函數、復變函數等多領域內容,在培養方向與應用領域上有著相對的特殊性與差異。研究重點為數學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以培養學生課堂理論轉化為實踐能力為主,不再單純的強調學生記憶與研究能力。在應用領域上,高校開展應用數學,更加傾向與對學生未來工作技能的幫助。
例如,數學與汽車行業的結合,主要涉及到數理計算、汽車模型建設等,利用數學知識解決汽車制造中存在的問題。可見,應用數學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其他學科的發展,并將數學作用發揮到極致[1]。
二、應用數學教學改革的重要意義
由應用數學內容可知,該門課程與實踐能力有著緊密的聯系,更加看重學生理論與實踐轉化能力的培養。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探索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品質。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將應用數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探索出適合當前社會發展的教學模式。利用數學思維來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發揮數學作用。并將應用數學與其他學科相結合,促進學科發展,促進社會進步。
如今數學教學在蓬勃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一些問題,即學生數學意識落后,無法了解學科的本質,自然不能理解應用數學的真諦。可見,要變革應用數學教學模式,強化學生數學意識,鍛煉學生數學能力,將應用數學與自我發展相結合,培養學習目標,充分認識到應用數學的重要性,強化學生數學思維。才能促使高校應用數學質量與效率的提升,才能實現應用數學基本目標,
三、應用數學改革與數學意識培養的有效舉措
(一)轉變觀念 變革手段
高校應用數學教學中應準確定位教學觀念,根據專業需求適當調整,以適用性為原則制定教學計劃,以提升學生自身綜合素質為教學目標。在改革過程中,要重視數學育人功能,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轉化能力,實現綜合素質的提升。
在教學過程中,不應過度強調數學的嚴謹性,要為學生日后職業技能提供更多的幫助,改變以往數學基本教學手段,以學生為中心進行相關教學。以啟發式教學為主導,改變單一教學方式,讓學生主動接受相關知識。教師應以更加靈活的教學方式,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因材施教,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例如:在講授《概率學》的有關問題時,可將學生分成小組,對市場現象進行調研工作,分析市場中的概率現象,并以發表形式開展有關教學計劃。而在調研的過程中,便能夠提升學生的分析能力、探索能力等綜合素質,也能夠將應用數學的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有效結合在一起。
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重視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由于應用數學更強調實踐能力,因此應以多媒體教學設備輔助教學計劃,并利用實踐活動完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不同的教育手段中實現自我價值,深入應用數學的核心,而教師也能夠實現教育質量與效率的提升,培養出具有實踐能力的綜合素質型人才[2]。
(二)變革內容 優化體系
高校應用數學教學中,應與專業掛鉤,有針對性的提升學生服務能力、技術能力、以及專業能力。要根據發展的需求,來確定教學內容與體系,合理設置課程,要實現課程的整合性與課程分類的詳細性。高校應根據人才培養的目標,以及學生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增減與優化,以必需、實用為基本原則,實現教學內容的現代、綜合化。在教學過程中,應將數學思想、數學實驗、數學史、以及數學文化等眾多知識融入在內,并體現在基礎課程中。
課程體系優化應以內容改革為切入點,重視精品課程的建設,以及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專業課程中要包括解析幾何、計算機基礎、數學建模等課程,而普通課程中則以人文科學等內容為主。專業課程中要包含抽象代數、實變函數、復變函數以及實驗課程等,而系列選修課程中則應包含基礎類、教育類、以及應用與經濟類課程等。以此,不同需求的學生可選擇對應的學習內容,以自身實際情況為基礎,培養學生的學習的主動性與潛能,形成個體優勢。進而在不斷的發展中,強化學生數學意識,將所學知識與專業掛鉤,強化創新與探索能力[3]。
(三)改善教學體系
教材能夠引導教師教學方向,但無法豐富教學內容,無法左右教師教學方式。面向21世紀教育新要求,應在教材內容基礎上適當擴充教學資源,鼓勵教師根據本專業需求、學生實際需求、人才發展戰略適當增加所學知識,編寫教材與輔導用書。借鑒優秀的校園教學體系,為主干教材提供配套輔助習題,引導學生主動關注有關知識,進而完善主教材的教學內容。
在此基礎上,高校應改善教學體系,以實踐教學為主要內容,以增強學生實踐能力為主要目標。利用專業的訓練,將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相結合,提升學生應用能力。在開展過程中,高校應以謙虛的姿態學習優秀校園的成功經驗,在能力范圍內加強數學實驗以及數學建模的指導與訓練,完善專業綜合技能的培養,讓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還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
根據高校教學體系,完善教學評價監督體系。在深化改革的同時,評價體系與監督體系也不容小覷,要與實踐相結合,不斷完善質量監督、管理、以及評價等工作內容。以教學檢查為途徑,對師生互動、考試結果、教學督導等內容進行檢查。并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不用的考核評價方式,深入了解教學質量。例如:對理論教學環節應以筆試方式進行,對于學生身心素質與專業實踐能力的考核則應以活動方式進行考核。最終將筆試成績與專業實踐成績相結合,評價學生的綜合能力。而對教師的考核則主要包括工作質量、教學質量、教學科研能力等方面的綜合分析。最終,實現高效應用數學體系的不斷完善,得以持續發展。
四、結論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應用數學教學變革與學生數學意識培養的有效途徑。得出,應轉變觀念,不斷創新教育手段,充分重視學生,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要變革教育內容,優化教育體系,教學內容與專業掛鉤,有針對性的確定教學內容與體系,以實現人才定向培養。要改善教學體系,從教學內容到教學評價監督,逐步完善高校教學體系,實現最終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楊策.分析高校數學網絡實踐教學與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J].通訊世界,2017(09):259-260.
[2]李延敏,張力.民辦高校應用型培養模式下經濟數學教學綜合改革研究[J].人力資源管理,2016(12):225-227.
[3]陳國華,廖小蓮,楊篤慶.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方向建設教學改革探索——淺談在高校數學系開設金融數學本科專業[J].科技咨詢導報,2007(13):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