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邵菲
摘 要:在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中會出現一些“問題”學生,“問題”學生的產生有各類原因。本文主要對高職院校學生管理中的一個典型案例進行客觀的分析,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最后總結出經驗和啟示。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問題”學生
高職院校是培養各類專業人才的基地,也是培養國之棟梁的搖籃。在高職院校中,輔導員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輔導員與學生接觸時間最長,關系最為緊密,了解情況最多,最容易做學生工作。因此,輔導員有責任管理好學生,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高職院校學生現在面臨的壓力過大,造成心理的落差比較大,這與整個社會發展的形勢和家庭的影響是分不開的。目前的就業形勢比較嚴峻,自我和家庭對學生前途所定的目標過高,有的學生有一種為家長讀書的想法,有的是給自己定了一個不太符合實際的目標,那么都可能在最終結果上產生很大的心理落差。另一方面,現在很多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由于父母過度溺愛,他們過于自我、任性,害怕吃苦,依賴性較強,社會適應能力弱。這一類學生對自己的定位和認識不準確容易走極端,“問題”學生很容易就出現在這些學生群體之中。
本人在任輔導員期間,接觸到了不少“問題學生”,以下就是學生管理工作中的一個典型案例。
一、案例背景
2015級會計專業的葉某,于1990年出生在四川,為家中的獨子。父母都是老師,從小生活環境優越,沒有受過任何苦,思想偏執,以前學習成績較好。他在上高三的時候曾和班主任因遲到問題起過爭執。隨后在父母的提議下同意留級,又因高二重點班人數已滿,直接留級到了高一。留級過后,效果非常好,他一下子考到了年級第一,然而到高三下半學期的時候,他突然病倒了,此后一蹶不振,連著三年都沒考上本科,2015年被父母勸說上了一所高職院校。也許是父母從小對孩子“考上好大學”的期望過于強烈,以致于在孩子心中產生烙印,盡管已上了專科,他還是念念不忘考本科,平時上課經常遲到早退,偶有曠課,整天復習高考,慢慢地成了班里的“問題”學生。
二、案例概述
葉某,2015年9月進入高職院校學習。自制力較差,上課經常遲到早退,偶有曠課。輔導員多次找過他談話,都沒有顯著效果。
有一天晚上,他給輔導員發了一份電子郵件,并寫了一封信放在辦公桌上。電子郵件里全是關于他復習高考的圖片,上面寫道:“這就是我奮斗兩個月的寢室,你不用對每個過客負責,也不必對路人說教,謝謝你!給我個機會。”他在信里則詳細地講述了他高中經歷的一切,并明確地講明了他要退學,回高中復讀。信中還希望老師不要給他父母講這件事,暗中給他辦退學手續。輔導員立即找他溝通,并讓他明白學校的規章制度,沒有家長同意學校是不能擅自給學生退學的。之后,他又給父母各寄了一封信,目的就是要父母支持他退學。他父母知道這件事后大為震怒,嚴重地批評了他。當晚,他醉酒要求宿管放他出宿舍樓,被宿管拒絕,隨后就發酒瘋,揚言要打人、跳樓。宿管請來輔導員老師到寢室給他做思想工作,談至半夜,他的情緒才趨于穩定。
第二天,他父母來到學校,主要是為了制止他退學。由于其父對孩子從小采取高壓式的管理,學生逆反心理嚴重。家長越是反對,他越是要堅持。最后矛盾激化,父子倆要斷絕父子關系。
后來,經學部領導調和,父子各退一步,學校先給他請了一個月的長假,讓其調整心態,也給學生一個思考的時間。
一個月后,葉某某仍然堅持退學,輔導員便和其家長聯系,家長說要來學校。當晚,葉某某得知其父母又要來學校,怕退學不成,就趁沒人的時候悄悄收拾行李溜走了。
葉某的父母來到學校以后,得知情況,非常生氣。最后在學校的建議下給葉某某他辦理了休學手續。
一年以后,葉某在外吃盡了苦頭,最終浪子回頭,重返校園,認真學習。
三、案例分析
從以上案例中可以分析出以下幾點:
1.葉某某是1990年出生的,25歲,這個階段的孩子個性較強,叛逆心較重。
2.生活環境優越。環境對人的性格有很大影響,葉某從小家庭環境優越,沒有經受過苦難和挫折。他是家中的獨子,從小嬌生貴養,自制力和獨立性較弱。
3.從小學到高中一直處于被人看管學習的狀態,逆反心理很嚴重,到大學后很難適應自主學習的環境。
4.高中時期連留兩級對他的影響很深。
5.由于父母從小的期望,考上重點高校的思想根深蒂固。
綜上,葉某的主要問題是思想偏執。大學生思想偏執的產生與其個人因素、家庭因素和社會因素有關。就其家庭因素而言,現在的很多家庭中父母往往重視工作和事業,而輕視子女教育,家長把子女送到學校后,把教育問題全部托付給了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孩子的家庭教育環境不亞于學校這個大環境,家庭教育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子女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其次,從社會環境來看,我們現在的生活已進入信息時代。孩子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多了,而不像以往孩子每天所接觸的只有學校的老師、家長和身邊的親友。現在不同,電視、廣播、互聯網等等,還有其他媒體,這些大量的信息渠道融入到孩子的視聽中,這樣就把家長這一信息渠道所獲得的信息大大地淡化了。我們的生活已進入知識時代,學生可以多途徑掌握信息,逐漸就形成自己的意識。最后,從學生自身來看,現在很多大學生進入大學后,個人的思想還不成熟,面對一切新的環境,大多感到不知所措,即對自己的大學生活感到新奇又感到無所適從。在這種矛盾的心理狀態下,部分學生就很容易受外界環境的不良影響,導致這些學生思想容易出現偏執,甚至出現過激行為。
四、解決方案
針對此類“問題”學生,本人主要提出以下幾點解決方法:
1.要想改變一個人最重要的是了解他。高校的輔導員對于“問題”學生要有耐心,對他們要進行認真全面的了解。只有這樣才能尋找到解決問題的切入點,免于做無用功。
2.與家長保持密切的聯系,可以了解到學生更多的個人情況,從而順利的開展工作。
3.經常與這類學生進行一對一的交流,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注。
4.在這類學生向老師尋求幫助時,要傾盡所有的努力幫助他。贏得他們對自己的信任,消除他們對老師敵對的心理。
5.給學生講清楚道理,引導他選擇一條正確的路。
五、經驗與啟示
從這一案例中可以看出輔導員工作的重要性。輔導員必須本著為學生負責的態度,耐心細致的對這類型的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在工作中總結經驗,將工作做好做細,才能做好學生工作。
1.在生活上關心愛護學生。學生的發展與老師對于他的關注程度有關。每個人的性格不一樣,有的學生就需要多關注,多關心一點,消除學生在學校里的陌生感和孤獨感,幫助學生盡早適應學校的生活,融入班級生活,積極參加班級和學校組織的各項健康有益的活動,讓學生養成樂觀和積極向上的優良品質。
2.找準機會及時和學生談話,通過談話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內心想法,去幫助和引導他們制定與自己相適應的目標。經常性的開展談心活動,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自尊、自愛、自律、自強的優良品格,增強學生克服困難、經受考驗和承受挫折的能力,能有針對性的幫助學生處理好學生的各類問題。
3.通過走訪學生寢室,了解和掌握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況,及時對學生間的矛盾和學生自身的問題進行化解,并及時進行教育引導,維護正常的教學秩序和校園穩定。
4.建立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建立健全班級管理制度。讓班委積極參與班級的事務管理工作,充分發揮班級骨干和優秀的模范帶頭作用,加強班級管理的監督、檢查和信息反饋工作。
5.輔導員對學生要有愛心,對工作要有耐心。學校是一個大家庭,輔導員是大家庭的家長,有責任帶領大家營造和諧的家庭,使每一個學生在這個大家庭中感受到愛,最大限度的滿足他們心理需要。現在的大學生獨生子女較多,性格叛逆。高職院校輔導員負責的學生數量較多,工作瑣碎、復雜,在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的時候會遇到很多困難。然而對學生要一視同仁,做到不放棄每一位學生,認真耐心地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6.充分發揮學生正能量。解決問題時不能單單只靠老師,還要利用班干部和其他同學的力量,一起努力。加強師生之間的聯系,在學生工作中要采取平等的溝通方式,贏得學生的信任。輔導員還要主動去接近學生,并調動幫干部對其他同學進行幫助。
總之,高職院校輔導員的工作要建立在深入、耐心地了解學生真實情況的基礎上,找到工作的切入點,才能扎實推進學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