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雄
摘 要:隨著科技和經濟的持續進步,高校教育已經逐漸變成目前我們國家十分重視的對象之一。現如今已經進入了信息化時代,大數據技術逐步融入到了多個領域之中,教育領域亦是如此。為此,高等院校在進行學生管理的時候,理應充分應用信息技術,緩解教育管理的困境。本篇文章將闡述大數據背景下高校學生管理信息化起到的主要作用,探討信息化管理的具體現狀,并對于改進方法方面提出一些合理的見解。
關鍵詞:大數據;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信息化重構
從現階段發展而言,信息技術的應用范圍也在逐步擴大。為此,高校工作人員在進行學生管理的時候,同樣需要積極應用信息技術,完成數據信息的整理工作,為日常管理提供信息數據,進而推動教育工作的快速發展。
一、大數據背景下信息化對高校管理起到的主要作用
現如今科技進步的速度越來越快,信息技術的應用率也在逐步提升,其技術自然也在生活生產服務工作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從而不斷完善。在現如今的服務行業在會中,教育領域中的服務模式也有了巨大的改變,逐漸體現出特殊性以及復雜性價值,同時對于完善服務制度方面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進行教育事業服務的時候,其管理制度同樣需要不斷完善。現如今市場對于人才方面有著更高的需求,早期的教育模式已經顯得十分陳舊,無法滿足學生們的需要,自然也很難將其潛能全部發揮出來。為此,高校管理工作必須做出相應的改變,積極應用信息化技術,順應時代的變革,從而讓信息技術逐步演變為學生們個人學習的重要工具,推動教育活動快速發展[1]。
二、高校信息化管理的實際現狀
(一)信息化管理的職能有所缺失
在當前背景下,雖然絕大多數學校已經開始重視信息化管理工作,但是具體的實施仍然缺乏主動性。通常主要表現在并主動行使信息化管理職能以及利用資本。盡管學校希望能夠培養出更多的綜合型人才,但是由于對于信息管理工作的意識存在偏差,未能制定完善的管理培養計劃,導致管理工作缺乏足夠的科學性和專業性特點,當前的管理資源也沒有得到有效分配。如此一來,信息化管理的發展自然會受到嚴重影響,從而無法達到預期的水平。
(二)信息化管理的效率十分低下
當前社會對于人才方面有著非常高的需求,伴隨教育活動的全面普及,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投入到高校學習活動之中,以此不斷完善自我。如此自然會造成輔導以及管理人員的數量需要進一步提升。然而,普遍院校很難滿足學生擴招工作的需求,同時教師自身的個人素養也有著差異化過大的情況存在。如此一來,管理工作自然會有各方面問題存在,導致管理效率大幅度下降[2]。
(三)信息數據的不夠完善
由于高校數據結構存在缺陷,從而造成信息的收納和整理均未能達到預期效果。這也自然造成學校在開展管理工作的時候,其制度內容的細則缺乏先進性特點,同時管理系統的信息操作也無法得到有效配合,從而造成管理人員在實際工作的時候,其需要處理的事物過多,同時也會對信息的傳遞造成一定程度的延誤。
(四)信息數據的分享難度較高
對于不同信息的管理職能來說,其往往會被劃分到多個不同的部門之中。然而,高校內部的信息數據缺乏開放性特點,同時也無法有效兼顧到絕大多數網絡內容,從而造成學生和教師之間無法有效完成信息交流,進而影響了數據的傳播和分享。
(五)信息功能的缺失
高校內部的教師以及學生數量十分龐大,其信息資料的數量自然也很難進行預估。不僅如此,信息資料還在持續更新,這其中,自然會有大量重復內容存在。然而,信息整理的功能往往很難進行識別,同時一些遺漏的內容也無法有效歸納,從而給信息化管理的工作帶來了巨大的阻礙。
三、加強高校學生管理信息化發展的具體方法
(一)頂層設計和整體規劃
高校學生在開展信息化管理的時候,理應對原有的頂層設計展開重新構建,其主要包括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相關基礎設施的規劃與建設、學生管理工作信息化資源的重新配置、管理機制的創建、管理團隊的配備以及信息化重構的評估等。
(二)人才引進和培養提升
在進行學生管理的時候,必須提前制定人才發展的計劃,并充分應用信息技術。為此,學校可以采取“雙輪驅動”的基本戰略。其一,學校應當針對管理人員進行全面培訓,以此提升其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并為其提供個人發展的基礎平臺,讓其充分展現自我。其二,學校還需要加強相關人才的引進,以此為內部管理團隊提供新鮮的學業,從而推動學校內部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快速發展[3]。
(三)資源整合和有效利用
在開展高校管理工作的時候,學校應當對現有的全部資源進行整合,以此提升其本身的利用效率,從而為其提供優良的基礎環境,促使管理人員能夠更好地投入其中。不僅如此,學校還需要在基礎政策、資金成本以及技術能力方面予以充分支持。從某種角度而言,只有在真正意義上將現有的資源全部整合到位,才能使得管理工作可以更好地展開。
(四)過程監管和科學評價
信息化建設工作屬于一項系統性工作,無論是具體規劃還是建設都需要相關工作人員進行監管,同時還要對其實踐展開全面評估,并逐步提升其科學性以及針對性特點。為此,學校應當設置評估部門,針對當前的管理情況,制定相應的評估制度,并根據其細則機械能實施,以此提升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質量。
(五)文化塑造和素質培養
提升學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可以看作是文化內化的一個過程。一般來說,無論是管理人員還是學生,其自己都具有一定的信息化潛意識,這也為信息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通過文化氛圍創造的方式,自然會有效促進們管理人員以及學生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大數據背景下,高校管理工作也發生了全新的轉變。為此,學校應當針對原有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采取一些針對性措施進行改進,進而提升管理的整體質量。
參考文獻:
[1]顧永惠.大數據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信息化管理的研究與實踐[J].文教資料,2016(15):121-122.
[2]趙連濤,王琦,李慧中.大數據背景下高校學生管理信息化建設探討[J].考試周刊,2017(14):98-98.
[3]張碧媛.大數據背景下大學生管理信息化重構探究[J].湖南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7(6):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