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杏娥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普及和社會對于人才要求標準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其中名著閱讀是閱讀教學中的核心內容,也是教師重點研究的對象。本文將針對當前名著閱讀教學中的問題進行分析,從多角度探討閱讀教學策略和方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名著閱讀;問題對策
新課程改革中明確對初中階段學生的閱讀量和自主閱讀能力做出了要求,并且重點針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多元化思維方式提出了標準。然而由于傳統閱讀教學方式帶來的弊端尚未消除,使名著教學面臨著不少問題,影響了教學效率。
一、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中的問題
1.教師對名著閱讀教學認識不足。在當前語文課堂中,教師難以將課堂教學與名著教學結合起來,在進行名著閱讀教學時的形式與課文教學相似度較高。而名著作為文學性和藝術性的綜合體,其篇幅往往大大超過傳統課本文章。在這種情況下,采用傳統的預習、講解和重點句子賞析的形式,很容易形成流水賬式授課。學生也如同盲人摸象,感受不到名著閱讀的整體美和豐富的精神文化內涵。由此可見,教師對名著教學認識不足,缺乏足夠的教學經驗,教學模式有待開發和完善,這是造成名著閱讀教學效率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2.名著閱讀教學理念落后。在名著閱讀教學中,教師依舊重視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筆試解題能力,在這種情況下,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往往會以出題、解題的方式進行教學。首先這種方式對學生的名著閱讀興趣有一定的打擊,其次還使得學生難以認真品讀文章的內容,對感受作者精神世界和想表達的思想造成了阻礙。也就是說,當前語文名著閱讀教學功利性較強,教學理念偏落后,使學生沒有自主性。教師在教學中掌握了進度和方式,使學生被動接受來自教師的理解和知識傳授。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名著閱讀的長篇幅使得學生將閱讀感受和個人生活經驗結合起來,產生不一樣的感悟和想法,僅僅靠教師的指導和傳輸難以達到應有的效果。
3.初中生學習壓力大,閱讀習慣差。當前初中生面臨著升學壓力,在學校和家庭的雙重壓力下,閱讀時間被大量縮減,導致大部分學生埋頭于不同學科的筆試能力提升上,對于名著閱讀缺乏一定的興趣。另外,由于當前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快速發展,使學生習慣于接受碎片化的信息,對篇幅較長,內涵較為深厚的名著缺乏閱讀興趣,并且閱讀能力逐漸降低,很多學生即使在閱讀,也沒有良好的習慣,經常出現邊閱讀邊玩手機的現象。
二、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對策
1.教師要正確認識名著閱讀教學。首先,教師要對名著教學有著明確認識,對名著教學價值和意義有深刻的理解。在名著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以學生為本,建立起一套優秀的、良好的教學模式,給予學生足夠的引導和幫助。教師應當使每位學生結合自身經歷進行感悟,從而得到不一樣的閱讀體驗。名著閱讀能夠提高學生理解能力和發散思維,是提升學生其他學科成績的重要基礎。在名著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閱讀教學功利化的特點,為提高名著閱讀教學有效性創造條件。
2.采取分層分類教學法進行教學。初中生大都有自己的閱歷和喜好,在名著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體會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在指導過程中以分層分類的教學方式,使名著閱讀教學更具針對性。比如,按照學生閱讀能力進行分層知道,按照歷史、科學、人文等不同名著種類進行分類,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在名著閱讀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在引導過程中,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設立不同的閱讀目標,為學生打下良好的基礎,使每位學生都能得到進步和發展。
3.完善名著閱讀教學手段。當前名著閱讀教學面臨的困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教學手段的單一和僵化,再加上學生時間不足和興趣闌珊,導致閱讀教學成效甚微。在這種情況下,要不斷完善名著閱讀教學手段,除前文中所說的分層分類教學外,教師還應當對閱讀教學和課堂教學進行優化,使二者能夠完美結合,達到豐富學生閱讀量,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和人文素養的目標。另外,教師還可以組織一些閱讀活動,拓展學生的課余時間,激發學生對名著閱讀的興趣,使學生真正的熱愛閱讀。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閱讀名著閱讀教學中,教師和學生都面臨著挑戰。要想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閱讀能力,教師應當轉變理念,采取有效的措施改變學生當前的閱讀狀態,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名著閱讀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方法,初中教師要積極解決當前教學中的困難,開辟新的名著教學道路,使學生由被動的功利性學習,變成主動的興趣性學習,從而實現學生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的不斷提升,為他們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杰.初中名著導讀教學的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D].鞍山師范學院,2018.
[2]谷思慧.基于敘事學的中國四大名著教學現狀及其對策建議研究[D].天水師范學院,2017.
[3]劉琴.新課標下農村初中文學名著教學有效性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