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校官方微博作為高校的信息服務平臺,是高校宣傳的窗口。在內容來源、發布規范、運營管理技巧等方面,高校官方微博都有一定經驗可循。
【關鍵詞】 微博 新媒體 高校
較之其他新媒體平臺,微博是一個側重于信息傳播的雙向關注平臺,具有傳播速度快、受眾面積大等特點。這個特點決定其運營具有獨特的技巧。
一、內容來源與發布規范
一般來說高校官方微博的定位是信息服務型平臺,粉絲主要有在校師生、畢業校友、關注學校的公眾和意愿報考的家長學生。日常內容發布不外乎學校新聞通知、學生活動預告、校園生活資訊、國內外時事新聞、區域性動態、教育新聞、心靈雞湯、知識分享、學生原創作品等。
在校慶、新生開學、迎新晚會等重大時間節點上,官方微博管理者要提前策劃,尋找活動亮點,突破固有傳播形式,有側重地進行宣傳報道。尤其可以通過高校錦鯉等有獎轉發活動吸引學生關注,提高閱讀量。如上海交通大學2016年百廿校慶活動,經過一年的鋪墊,在校慶當月發力,傳播效果覆蓋十余國家、100余所高校,覆蓋1500萬網友,“交大成長舊貌新顏”話題閱讀量達600多萬。
內容方面,要以客觀公正為中心,遵循準確、嚴謹的態度,不帶有運營人員個人主觀色彩的評述,做到字斟句酌,杜絕錯別字、病句,堅決杜絕虛假、錯誤信息。在發布微博前養成預覽的習慣,在轉發來自其他網絡平臺的信息時,要標注信息來源避免侵權。校園新聞做到“先核實、后發布”,在涉及學校相關信息的新聞上,以學校官網新聞更新內容為準,對于來源不明、內容不準確的信息不予發布。內容更新應有規律地進行,原則上一小時內不連續發送,而且盡量選擇在學生下課、午休、晚上等高峰時間集中發布微博。在形式上,通過長微博、話題、音視頻搭配等方式,提高閱讀量和轉發評論量。
總之,微博內容要緊跟平臺定位但形式上不墨守成規,堅持真實性、準確性與嚴謹性原則。
二、運營管理技巧
運營團隊納新時要確保學生政治立場堅定明確、政治信仰可靠可信,面向全校納新,廣泛吸收來自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網羅不同技能的人才精英,實現微博組織的全面發展。納新結束后可采用“師徒制”的培訓方法,充分利用已有資源經驗,通過老帶新的方法,一方面讓內部人員在實踐中反思自己、提升自己,一方面在老生與新生的交流溝通中,實現更實用更便捷更高效的培訓,達到傳承發展的效果。培訓要線上線下有機結合,通過多種方式推動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永葆團隊競爭力凝聚力創造力,通過培訓的成員進入試用期,在實踐中進一步考核工作能力與態度,確保正式上崗后能勝任新媒體的工作。評價制度可采取“自評+負責人評+教師評”,對學生進行多方綜合評價,保持公平公正公開透明,建設健康高效充滿活力的運營團隊。
日常運營可實行日輪班制,七日一周期,每人負責天的運營、輿情監測、熱點追蹤、后臺維護等工作,目標明確、權責到人,365天不間斷提供給受眾最好最穩定的微博服務。
微博是一個雙向互動交流平臺,官方微博需積極與粉絲進行交流互動,如關注活躍粉絲、及時回復粉絲的私信、評論、力所能及地幫助粉絲解決問題、閱讀活躍粉絲的微博并擇優轉發、評論呼應等,以拉近與粉絲的距離。
三、探索構建微博矩陣
高校微博矩陣通過聯合各具特色的校園媒體、班級團體、學生社團、名師教授、后勤集團、教務招生部門等微博賬號,能夠實現實現“蒲公英式傳播”功能,可以發揮協同作用,通過不同賬號來進行針對性的傳播和互相轉發互動,對滿足需求的群體多次覆蓋,提高微博管理效率,形成持續的影響力。
2017年山東大學聯動國內高校創建“高校聽你說”話題、2018年云南大學組織舉辦“帶著大學去旅行”活動,每周聯動發布相關內容,通過高校合作,充分利用各高校粉絲資源與對不同群體的影響力,擴大單一高校的微博輻射范圍,傾聽來自不用高校學子的聲音,有利于合作交流擴大發展方向,建立起自己的“高校朋友圈”,加強對于高校官方微博在新形勢下的適應能力。
高校官方微博運營是一個不斷實踐探索、日積月累的過程,需要腳踏實地不斷學習,在發展中保持高校自身特點、和而不同,為講述獨特有味的高校故事開辟更多線路,以服務和推動學校發展。
【參考文獻】
[1] 黃淑敏.高校官方微博發展及運營策略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12(01):38-43.
[2] 李剛存.高校微博的傳播與運營淺析[J].新聞知識,2012(02):67-68.
作者簡介:姜楠(1997-),男,山西大同人,在讀本科,云南民族大學,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