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園園
【摘 要】目的:探究產科護理實施過程中不安全因素,并積極予以防范對策干預。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間收入產科孕婦80例,按照護理模式不同分為兩組,對照組40例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40例采取產科優質護理,對兩組護理過后產生差錯事件進行分析。結果:觀察組差錯率為7.5%,低于對照組25.0%,兩組差異有意義(P<0.05)。結論:產科工作較為復雜,不安全因素較多,因此,依據上述出現狀況因積極采取防范措施,能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對提高我院整體護理質量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關鍵詞】 產科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防范對策
【中圖分類號】R181.3+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4-194-01
護理工作實施過程中,未存在法律法規限定以外的損傷發生,如損害、障礙、缺陷以及死亡現象。各大醫院內,產科作為一個高風險科室,因此,護理人員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1]。隨著現階段人們法律意識不斷增強,對維權事件存在一定了解,因此,不斷加強產婦婦產科工作安全性,對后續管理工作開展及其質量都有質的要求,通過臨床有效措施干預,能減少或降低糾紛事件發生,能進一步提高產科整體護理質量[2]。因此,本文就我院產科護理過程中潛在危險因素展開調查及其研究,對所產生問題因素進行有針對性干預,以降低不良風險事件發生率,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間收入產科孕婦80例,按照護理模式不同分為兩組,各40例,納入標準:①納入對象經過臨床診斷確診為妊娠;②經過患者、家屬同意后自愿參與本次試驗研究;③臨床依從性偏高,能遵從醫護人員開展治療及其護理;④本次試驗開展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①臨床一般資料不全者;②存在精神異常、抑郁癥患者;③存在影響本次試驗開展疾病。對照組中初產婦27例,經產婦13例,年齡23~44歲,平均(29.8±2.4)歲,觀察組中初產婦26例,經產婦14例,年齡24~45歲,平均(30.8±2.6)歲,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問卷調查 可采用問卷調查形式將科室中不安全因素發生原因進行總結,注意護理過程中安全制度,同時可將文獻資料與我院產科護理進行結合,調查過程中側重點為醫護人員責任心不強、醫護人員自身危險因素,護理人員與患者溝通強度不夠、業務水平不精湛、孕產婦自身危險因素。因此,針對上述不安全因素,合理開展有效護理措施干預,能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
1.2.2 護理措施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措施干預,早期告知孕產婦如何對胎動、胎心、產兆、血壓等水平加以監測,定期監測兩次,指導孕產婦正確飲食、休息,對臥位情況正確加以指導。觀察組采取優質護理,提供舒適安靜病房環境,控制病室內部溫濕度,維持有效空氣清新,同時加強與孕婦之間溝通交流,詳細說明分娩過程中相關注意事項及其配合,讓孕婦有充分心理準備。產后嚴密監測生命體征,觀察是否存在陰道流血癥狀,做好后期觀察記錄。加強對元產婦補水,并鼓勵產婦產后6小時內下床自主排尿,可促進產婦后期身體恢復。禁止食用過冷、刺激食物,指導產婦合理食用含有蛋白質、高維生素食物,若產后3天內未排便,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緩瀉劑。
1.3 觀察指標 通過上述有效護理措施干預,對兩組孕婦入院后出現差錯事件進行比較。
1.4V統計學處理 文章統計學軟件采用SPSS 18.0,x±s表達計量資料, t檢驗用于計數資料表達,并以百分比表示,x2檢驗結果為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差錯率為7.5%,低于對照組25.0%,兩組差異有意義(P<0.05),詳見表1。
3 討論
產科工作開展過程中,重點是對產婦診斷、防治及其護理,同時包括妊娠分娩生理、病理情況變化等。對高危妊娠、難產病例預防、診斷、治療等,同樣為產科工作主要內容。產科日常工作中,每一項細節應予以重視,當遺漏以上任何一個環節均會引發不安全因素,造成不可挽救后果,影響到新生兒、產婦生命健康[3]。同時,產科護理質量水平會對產婦分娩方式、產程進展及其母嬰安全產生一定影響。
本文研究表明,臨床通過優質護理措施干預,能進一步降低差錯率,與對照組比較,P<0.05。本文就產科中出現差錯事件發生因素及其應對措施進行以下總結,具體如下:引起產科不安全主要因素為醫護人員因素,其次為孕婦自身因素,主要與產科工作繁忙,導致多數護理人員不能按照規章制度操作,造成不良事件發生,同時,部分護理人員缺乏責任心,對異常病情狀況未能及時監測[4]。而產婦及其家屬因陌生環境、分娩等因素,出現心態變化,而護理人員對產婦護理不到位等,引起不良事件發生。院內環境同時也為差錯事件發生重要因素,包括地面濕滑易摔倒,夜間光線不佳易出現安全隱患。因此,針對上述現象,科室應加強管理制度實施,提高護理質量,定期做好人員培訓、考核工作,只有不斷提高業務水平,才能提高科室整體護理質量。同時,及時加強與患者、家屬之間溝通,能進一步緩解心理壓力,降低差錯事件發生率。加強病區安全隱患排查,對存在問題及時做好處理,能降低安全隱患發生率[5]。
綜上所述,由于產科特殊性、復雜性,相比較其他科室,不安全因素較多,因此,要求我們有針對性制定相應防范措施干預,能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對提高我院整體護理質量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 王海琳,吳月萍,王海霞等.基層醫院產科護理風險因素分析及管理[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4,14(24):195-195,196.
[2] 張亞東.產科護理中潛在的不安全因素調查及防范對策[J].中國社區醫師,2017,33(35):164,166.
[3] 裴金蘭,羅紅儀,沈彩玉等.產科護理的不安全因素及預防措施分析[J].臨床醫學工程,2016,23(6):800-801.
[4] 賀紅梅,李曉霞.產科護理中不安全因素調查與防范對策[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7):84,90.
[5] 尤艷,牛秀艷,孟波等.產科護理風險不安全因素及防范的探討[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5):269-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