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鐘軍華
(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西 南昌 330095)
教師將信息化理念融入教學設計,信息手段貫穿課堂教學,能有效激發學習者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食品微生物檢驗》是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食品類專業的核心課,也是教學改革試點課程。但是,傳統的《食品微生物檢驗》授課模式簡單,內容枯燥。為此,筆者結合《食品微生物檢驗》“教學做”一體改革實踐,探究利用信息化手段創新傳統的教學模式。
《食品微生物檢驗》是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食品類專業的核心課,與將來的食品檢驗崗位相銜接。在掌握食品微生物特性的前提下,通過理論學習、實踐操作、綜合實訓等方式,增強學生食品微生物檢驗職業技能,提高學生食品質量管理過程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傳統的《食品微生物檢驗》多以平面素材、教師理論講授為主,內容較抽象,不利于調動學習者的積極性,尤其是文科出身的學生。
選擇該課程的一個實訓項目食品微生物菌落總數的檢驗作為案例,說明信息化資源在教學設計中的具體運用。
根據職業要求,本課的教學目標分為3個層次: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和素質目標。《食品微生物菌落總數的檢驗》的教學重點設計為平板菌落計數法原理以及細菌菌落總數的計數與報告,結合學生的學習水平,難點定為傾注平皿操作[1]。
為突出“教學做”一體的職業教學特色,以信息化教學手段為載體,以“食品微生物菌落總數檢驗”任務為主線,輔以食品安全案例分析、教師演示教學法等增強教學的有效性。主要采用查閱資料法、觀摩法,以及小組合作探究法、目標學習法等,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
結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高職教育理實一體的教學模式,將教學過程設計為5個環節:情景導入(15 min)、任務原理(30 min)、任務實訓(120 min)、拓展訓練(15 min)、評價考核(課后)。任務實訓環節將整體任務細化為4個小任務,學生在層層深入完成4個任務的過程中,不斷溫故知新、拓展深化。分解難點,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學生的成就感[2]。
2.3.1 情景導入
課前,通過班級QQ群,提前發布預習內容;學生根據要求進行信息檢索、知識準備,促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提高課堂效率。課堂上展示新聞案例,即某品牌菌落超標現象,引導學生思考第一個問題:這是如何實現的?通過創設情景,有效激發學習者興趣,順勢引出本課的內容。
2.3.2 理論學習
通過登錄教學共享資源庫,帶領學生欣賞常見的微生物菌落圖片,在復習菌落概念的同時,感受微生物世界的絢麗多姿,培養學生的職業興趣。
結合《食品微生物檢驗》網絡課程,梳理菌落計數法的原理和步驟。視頻展示,帶領學生探究歸納菌落計數的過程。通過網絡課程中的在線測試試題,考查學生對相關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突出了教學重點,為實踐環節奠定良好基礎[3]。
2.3.3 任務實訓
整個實訓項目設計為微生物培養基的制備、傾注平皿、微生物培養和計數報告等4個小任務。為更好地說明信息化的教學效果,筆者結合“傾注平皿”詳細講解信息化在任務教學中的運用。
傾注平皿是整個實訓成功的關鍵。①教師首先通過課件講解傾注平皿的操作流程,從而使學生有一個整體的感性認識。②示范操作,對關鍵點,尤其是容易發生錯誤的步驟進行重點講解,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思路。在無菌操作方面,主要通過邊操作邊講解的方式,突出無菌的重要性。針對培養基溫度不容易掌握和極易凝固的特點,通過設計、展示對比實驗說明控制溫度的具體措施。③實訓操作部分。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教師巡視,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并及時給予指導[4]。
2.3.4 考核評價
在全班范圍內,結合實訓過程與結果,評選出最優秀的實訓報告,并將電子稿上傳至教學共享資源庫,既豐富了教學資源,也是對學生的積極評價。
根據項目評價表,開展導、學、思、做4個方面的綜合性評價,評價成績發至學生QQ,全面合理的評價模式可以促進學生由被動的學習向主動的、有思想的實踐活動轉變。
借助網絡課程平臺、班級微信群等信息化手段,教師可以監測教學效果。通過使用多種信息化資源,豐富本課程整體的教學設計。充分利用信息手段創新傳統的教學模式,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可以較好地完成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