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科技時代,創新成為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各個行業和領域不可缺少的重要發展動力,尤其是在教育領域,在創新人才的培養領域,高校的教育正在打破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進一步深化創新教育改革。在高校聲樂教學實踐中,創新推動著高校不斷更新聲樂人才培養的創新理念,并在聲樂教學的課程設計、目標設計、教學手段、教學模式等方面都作出了許多創新探索和嘗試。姚青編著的《高師聲樂教學及其有效性實踐研究》(2016年7月中國書籍出版社出版)立足于高等師范院校在聲樂教學及聲樂教學有效性上的大量研究,增加了聲樂表演的藝術實踐經驗和教學實踐經驗來共同構建聲樂教學的規范性和創新性指導范本。該書共分為七個章節,分別論述了教育學視野下有效教學實踐的教學理念變革、師生關系變革、課堂教學模式變革、舞臺實踐變革、心理疏導研究以及聲樂有效教學中的反思,從多角度呈現了有效教學實踐研究中不同的策略和路徑,給高校聲樂教學實踐的教師及學生帶來許多借鑒和啟發。
第一,創新視角下的高校聲樂教學實踐正在越來越凸顯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輔助指導,充分挖掘學生在聲樂教學中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進一步釋放學生在聲樂知識結構學習和聲樂實踐表演中的創新力和想象力。傳統的聲樂教學模式主要是通過教師自身扎實的專業基礎和豐富的聲樂實踐經驗,對學生的相關聲樂樂理知識和表演技巧進行示范和指導,顯而易見,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處于較為被動的狀態,學習的方式較為單一,學生很容易開小差或難以與集體的學習步伐保持同步,從而降低了聲樂教學的有效性。對此,在創新視角下,我們要加快聲樂教學實踐中平等互動師生關系的確立,以及學生主體意識的強化,讓學生成為聲樂教學過程中的主動者,幫助學生根據自己的基礎來制訂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控制適合自己的學習節奏,并針對自己在聲樂學習和聲樂表演過程中的困惑來向教師尋求指導和幫助??偟膩碚f,這種以學生為主體,以平等互動為標志的師生關系將切實提高聲樂教學實踐的有效性。
第二,創新視角下的高校聲樂教學實踐正在打破傳統的學校與社會音樂市場之間的隔絕狀態,引導學生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去接受和學習多元化的聲樂理論和實踐經驗,在鮮活、生動和豐富的聲樂實踐創新體驗中更加切實地實現聲樂教學的個性化實踐發展。傳統的高校聲樂教學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學生的聲樂知識結構和表演經驗往往是從校園內部或課堂教學中獲取的,而隨著互聯網信息時代的到來,社會音樂市場的多元化交流日新月異,對高校聲樂教學來說,閉門造車顯然是不對的,而應當以開放的態度,積極地在校園聲樂教學和社會聲樂發展中搭建一個溝通互動的橋梁,讓學生在專業化和系統化的聲樂教學訓練基礎上,更好地融入多元化聲樂發展的現實情境中,從而更快地提升自身對聲樂理論的深刻體會,切實提高聲樂表演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第三,創新視角下的高校聲樂教學實踐正在構建混合式的教學新模式,通過引入和運用互聯網的新技術、新設備和新理念來實現聲樂教學模式的豐富和升級,讓聲樂教學能夠在線上和線下的綜合性教學模式中,給予學生更加全面的、豐富的、生動有趣的學習體驗,切實提高聲樂教學的有效性。創新視角下的高校聲樂教學實踐必然離不開現代互聯網和新媒體技術的創新應用,對聲樂教學實踐來說,技術的引進、設備的升級和理念的創新都是聲樂教學模式探索中的一個啟發和助力,它們共同推動了教學的信息化和現代化。近年來,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在聲樂文化傳播和聲樂表演傳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和價值。一方面,它能夠以有聲有色的信息表現形式讓學生對優秀的聲樂作品和聲樂表演有一個更為直觀、鮮活和全面的認識和理解;另一方面,它也能夠將學生的聲樂訓練成果和聲樂表演作品進行傳播,從而廣泛征集意見并得到及時反饋,從而在真實的社會評價中更快發現自身的亮點和缺點,做到放大亮點、減少缺點,提高聲樂表演的質量和水平。
總的來說,創新視角下的高校聲樂教學實踐要敢想、敢做、敢開放、敢多元,讓學生成為聲樂教學中的主體,讓創新成為聲樂教學模式變革的核心觀念,從而從不同側面來共同提升聲樂教學的有效性,增強我國聲樂教學和聲樂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水平。
(朱艷/碩士,泰州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