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縵利 林小博
摘 要:目的 探討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醫學??圃盒I韺W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隨機選取我校2個2017級口腔醫學專業班級的學生共295人作為研究對象,并通過抽簽的方式設為實驗班和對照班。實驗班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對照班采用傳統教學模式。課程結束后,采用階段測評、期末考試和調查問卷的方式對教學效果進行評估。結果 實驗班學生的生理學成績明顯優于對照班,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于生理學教學中各種指標的滿意度均達到80%以上。結論 在生理學教學中引入混合式教學模式能明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課堂活躍度,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同時課堂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值得在醫學??圃盒I韺W教學中進一步推廣應用。
關鍵詞:生理學 混合式教學模式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12-0-01
生理學是一門基礎的醫學課程,在醫學課程體系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1],學好生理學是學習其他醫學專業課的必要條件。生理學主要介紹的是人體或動物各組成部位的功能活動及活動規律,內容相對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等固態的結構較抽象,這就需要學生良好的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而恰恰??茖W生在這一塊能力欠缺。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教學模式也在日益更新,以更好地滿足各種人群對知識的需求。混合式教學模式就是兼顧傳統教學模式和網絡教學模式的優勢,既要發揮教師引導、啟發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與創造性,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2]。本研究以我校2017級口腔醫學專業295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在傳統教學即線下教學的基礎上加入線上教學的混合式教學,并與傳統教學模式作對比,為醫學??圃盒I韺W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一、對象和方法
1.對象
隨機從我校2017級7個口腔醫學專業班級中選取2個班共295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并通過抽簽的方式設為實驗班和對照班。對照班:2017級口腔醫學4班學生,148人;實驗班:2017級口腔醫學7班學生,147人。
2.教材和授課教師
實驗班和對照班均采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白波、王福青主編的《生理學》第7版教材;實驗班和對照班生理學課程由不同教師擔任,且其教學能力根據教務處近三年的反饋水平一致。
3.研究方法
對照班:2017級口腔醫學4班采用的是傳統教學模式,即教師按照教學大綱面對面授課。
實驗班:2017級口腔醫學7班采用的是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具體方法如下:
課前:教師通過QQ群、微信群以及人衛慕課網絡教學平臺等多種信息技術手段將預習資料、測試題以及相關消息通知發送給帶班學生,學生提前預習、完成測試題并以小組為單位將問題收集起來。
課中:每個小組派出一名學生代表闡述本組總結的觀點,例如,以“第二章 細胞的基本功能”為例,有的小組總結第一部分內容“單純擴散的過程和特點”,有的小組總結“易化擴散的過程和特點”,另有組別總結“主動轉運的過程和特點”,等等類似這種模式,同時將自己提前總結的問題拋出來,大家一起交流討論,教師作最后點評陳述和總結,充分體現學生為課堂主體、教師為知識引導者的地位。
課后:學生針對本節課的內容撰寫報告和心得體會,若有問題還可以放在群里繼續交流討論。教師作知識拓展并設置作業,以檢驗學生的掌握程度。
4.評價方法
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期末考試采用相同考題進行閉卷考核,同時對實驗班學生進行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問卷調查。調查問卷發放147份,回收有效問卷145份,2名學生臨時請假,有效回收率為98.6%。
5.統計學方法
對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學習成績的分析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進行t檢驗,檢驗的顯著性水平設置為0.05。
二、結果
1.兩班學生一般情況比較
對照班:148人,年齡( 18.2±0.4)歲;實驗班:147人,年齡( 18.5±0.3)歲。兩班學生均為統招生,兩班學生的性別、年齡和入學成績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符合研究要求。
2.兩班學生期末考試成績比較
期末考試為閉卷考試,總分100分。對照班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為(78.57±3.15),及格人數為135,及格率91.2%;實驗班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為(89.48±2.76),及格人數為139,及格率94.62%,兩班成績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實驗班調查問卷結果
實驗班教學效果調查問卷結果如表1所示。
三、討論
作為醫學院校的一門基礎必修課,學好生理學是醫學生干好臨床工作的基本條件,十分必要。因生理學涉及的都是功能及功能活動規律,內容較抽象,需要學生良好的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相當一部分學生特別是專科院校的學生反映生理學難學。傳統的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面對面授課,教師站在講臺上按照教學大綱和制作好的PPT授課,學生認真聽的時間在25分鐘左右,甚至更少。加之醫學院校一般是大班額授課,教師精力有限,很難時刻兼顧所有學生,導致教學效果不是很好。如何對生理學教學進行改革,提高學生接受生理學知識的能力,提高教學效果,是生理學教師面對的嚴峻而又實際的問題。
當今,迅速發展的信息技術已經影響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對教育的影響,很多在線課程驟然興起,對實體課堂的傳統教學模式造成巨大地沖擊[3]。本研究涉及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就是在這種大環境下應運而生的一種“線上+線下”的教育形式。通過對實施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班級學生的反饋結果來看,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混合式教學模式更易達到預期教學目標。主要表現有以下幾點:
首先,實驗班學生的學習成績較對照班有明顯的提高。兩班期末考試采用統一試卷進行閉卷考試,總分100分。對照班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為(78.57±3.15),及格人數為135,及格率91.2%;實驗班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為(89.48±2.76),及格人數為139,及格率94.62%,兩班成績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其次,實驗班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更深入。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提前將上課資料推送給學生,讓學生做好預習工作,學生需要通過搜集相關資料、進行小組討論,從深層次分析問題并發現問題,學習效果更勝一籌。
再次,實驗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增強。課堂上,大多數同學能夠積極參與分組討論學習,積極到講臺上匯報展示自己組的學習成果。課下,在QQ群、微信群里,同學們已經習慣于有不懂的問題及時提出來,同時見到有同學提問時,自己主動嘗試回答,學習主動性加強,并且有利于加深班級學生之間的交流。
當然,實施混合教學模式對學生和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對學生來講,學生在課前線上預習,這就需要學生有較好的自學能力和自控能力,否則在課堂上很難參與到其他學生的談論中,隨之會對學習失去興趣。對教師來講,教師在設置線上線下的討論題目時,既要考慮如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要考慮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更要考慮是否對學生學習有提升效果[4-5]。
總之,混合教學模式較傳統教學有諸多優勢,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也有一定的難度。為了更好地在醫學??圃盒5纳韺W課程中實施混合式教學模式,需要教師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改進,從而提升更有效地教學效果,穩步推進生理學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龐煒,李肖霞,李爍,等.案例教學法在護理專業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醫學教育,2016,18(1):13-16.
[2]張其亮,王愛春.基于“翻轉課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4,24(4):27-32.
[3]門路,王祖源,何博.MOOC本土化的可行性和關注點一—MOOC平臺的大學物理課程混合式教學實踐[J].現代教育技術,2015,25(1):53-59.
[4]蔣桂英,桂萍,羅宏海,等.《作物栽培學》課程混合式教學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8,37:143-144.
[5]李小龍,張宸瑞,耿斌,等.高職院?;旌鲜浇虒W模式改革:“MOOCs 時代”的探索與啟示[J].電化教育研究,2015,12:52-58.
作者簡介:孫縵利(1987.8-),女,山東濟寧人,講師,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生理學教學與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