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川軍
摘 要:中學音樂教育是中學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音樂課程教育改革不斷向前推進,多元文化就成為中學音樂教育的主要基本理念之一。通過將這個教育理念引入到中學音樂課程教育中,對發揮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主動性,增強課堂教學趣味性有著重要現實意義。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思想束縛,中學教育以升學率為標準,大部分中學音樂教師對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認知還存在一定不足,思想方面存在一定誤區,教學中存在很多問題。為此,進一步明確多元文化在中學音樂教學中的目標,引導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本文主要結合實際情況,首先分析了我國中學音樂教育現狀,然后論述了多元文化視角下中學音樂教學對策。
關鍵詞:中學音樂 多元文化 教學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12-0-01
多元文化教育理念是中學教育中的一種比較先進的教育觀念,他主張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過程中,應該舍棄過去對其他民族其他國家音樂表現形式和音樂文化的忽視,引導學生樹立多樣的音樂愛好,引導學生形成綜合音樂素養。另外,教師還應該注重培養學生多元文化的音樂鑒賞能力,加強不同民族不同國家音樂文化音樂表現形式的學習和了解,使學生形成多元化的音樂學習習慣,學習其中優秀的精髓,并借鑒自用,融入到本民族文化和自身學習當中。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在中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有利于培養學生綜合音樂素養形成并引導學生堅持從多樣化的角度去看待不同音樂表現形式,更好的體會世界民族音樂的多樣性,陶冶自我情操。
一、中學音樂教學現狀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學音樂教學一直被置于邊緣地帶,學校和教師都對中學音樂教學重視程度不高。即便是有的學校能夠開設音樂課程,教師一直沿用傳統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堅持以課堂教學為主。傳統中學音樂教學模式,主要采用灌輸式教學,教師在課堂上滔滔不絕的講解,學生在課堂上被動聽講。教師練習一遍之后,讓學生模仿教師的練習。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會利用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回顧記憶上節課的學習內容,并向學生提出本節課堂的教學重點和學習要求然后進行教學。這種不合理的教學形式,不能夠切實發揮學生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課堂教學氛圍陳舊古板,不能夠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缺乏有效的創新意識。此外,教師在教學模式選擇上也十分單一,不能夠將先進的教學方法如多媒體教學、分組教學、合作探究教學融入其中。由于教學模式單一,學生對學習音樂知識,音樂課程積極性不高,興趣不大。通過作者多年來的實踐經驗發現,很多學校在開設音樂課程時,并沒有從更加深入入手,課程內容主要是引導學生學習唱歌,這樣的教學目的,不利于提升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整個課堂缺乏音樂創作、表演、演奏等內容,教學內容枯燥乏味,缺乏形象生動性,多樣化不足。這種教學現狀在大部分中學校園中十分普遍,需要引起各個部門的高度重視,加強現音樂教學模式創新。在中學音樂教學中實現多民族,多國家音樂的傳播、鑒賞,培養學生的綜合音樂素養。
二、多元文化視角下中學音樂教育對策
1.將我國傳統音樂和中學音樂教育有效融合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56個民族共同構成了多元化的文化中國,因而我國音樂表現形式兼具有民族多樣性。要想實現多元文化音樂表現形式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融入,首先應該發掘本我國傳統的音樂文化,引導學生重視中國傳統文化,掌握不同民族的音樂文化。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搜集各個民族的音樂作品,將一些民族歌曲、舞蹈、樂器融入到中學音樂教學中,增加音樂教學的多樣性,吸引學生注意力和興趣。例如不同民族的祝酒歌、勞動號子,表達方式存在較大差異性,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對同一個音樂曲目進行分析,了解不同民族之間的不同勞動方式,風俗習慣。在具體教學實踐中,還可以將不同民族的樂器引入課堂,如葫蘆絲、竹笛、嗩吶、古箏、箜篌等,這樣一方面能夠有效拓展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的認知,豐富學生的音樂視角,另一方面還能夠引導學生主動接觸音樂,學習音樂,尋找自己喜愛的樂器。56個民族在歷史長河發展過程中不斷融合,中國傳統音樂也在不斷完善發展。在進行教學改革過程中,應該注重將中國傳統民族音樂融入其中,讓學生通過掌握民族音樂了解民族文化,了解民族發展歷史,利用音樂發揮國家情感教育的功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新課改要求,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全面貫徹,尊重每一位學生,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音樂表演,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頻率,將課堂真正交還給學生。
2.將本土音樂和中學音樂教育有效融合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該注意將本地區的民族音樂和音樂教學有效結合。寧夏地區是回族聚居區,回族民族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特色的民族音樂和民族樂器,常有的代表曲目有《上去高山望平川》、《眼淚花兒把心淹哈了》、《花兒本是心上的話》等。同時,寧夏地區的少數民族,有本民族獨特的樂器,如口弦、羌笛、筍,通過將這些獨特的民族音樂、樂器和中學音樂教學內容有效結合,弘揚本土音樂文化,增強學生對本土文化和音樂的認知度、了解度。
3.將國際音樂和中學用音樂教育有效融合
中學音樂教育不僅要注重對本國民族音樂的融入和學習,同時還應該具備世界眼光,重視對全世界不同民族音樂形式的學習。不同國家,不同民族,音樂表達方式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引導學生欣賞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音樂表現形式,有利于培養學生形成多元化的音樂觀念。在目前的音樂教學過程中,不管是教材還是教學內容都沒有涉及到世界各民族音樂。所以在多元文化視角下,中學音樂教師應該將世界各地的音樂和音樂教學有效融合,教會學生鑒賞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音樂,提升學生對各個民族各個國家音樂的接受程度,以此來提升學生的綜合音樂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發展。
總之,在中學音樂教學過程中,需要尊重文化的多元性,并在多元文化基礎上,引導學生學習本民族、本地區、世界各地各民族的音樂。拓展學生視野,增強學生的多元化發展,進而促進中學音樂教學向著良性方向轉變。
參考文獻
[1]喬晶晶.多元文化音樂教育下的中職音樂教育研究[J]. 大眾文藝. 2017(21)
[2]馬晨. 基于多元文化視角下談音樂教育[J]. 課程教育研究. 2014(28)
[3] 侯曉賀.淺談農村音樂教育[J]. 文教資料. 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