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照東
【摘 要】目的:探討和分析在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中自擬中藥治萎湯的效果。方法:此次抽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醫治的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96例)當分析的對象,以入院順序分甲組、乙組,每組48例。此次研究乙組是常規西藥治療,研究甲組是自擬中藥治萎湯治療,總結胃粘膜病理評分、血液流變學指標、療效。結果:甲組的非典型增生評分、腸化評分、萎縮評分均小于乙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甲組的血漿黏度、血細胞比容均小于乙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甲組治療的總有效率(95.83%)大于乙組(77.08%),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中,自擬中藥治萎湯的治療有效率高,且明顯改善胃粘膜病理情況、血液流變學指標。
【關鍵詞】慢性萎縮性胃炎;自擬中藥治萎湯;常規西藥;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2-0-02
臨床中,慢性萎縮性胃炎是常見的一種消化內科疾病,發病率較高,其發生主要是因嗜酒、胃血流量不足、動脈硬化等致使胃腸黏膜的功能出現障礙而發病[1]。萎縮性胃炎易引發腸炎,病情進展很快,甚至可發生癌變。而且該病病情反復,久治不愈,同胃癌還密切相關[2]。為了探討和分析在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中自擬中藥治萎湯的效果,此次抽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醫治的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96例)當分析的對象,具體研究內容如下:
1 資料、方法
1.1 資料 此次抽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醫治的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96例)當分析的對象,以入院順序分乙組、甲組,每組48例。其中甲組男性27例,女性21例;患者年齡在42-78歲之間,平均為(61.11±3.32)歲;乙組男性為28例,女性為20例;患者年齡在41-79歲之間,平均為(61.16±3.37)歲;比較兩組詳細資料的差異,結果P大于0.05,說明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可進行研究對比。
1.2 方法 此次研究乙組是常規西藥治療:每頓飯前口服5mg的枸櫞酸莫沙必利片[商品名:加斯清,進口藥品,日本 Dainippon Sumitomo Pharma Co., Ltd.,英文名稱:Mosapride Citrate Tablets (Gasmotin),注冊證號:H20090657,藥品特性:化學藥品,5mg],每天3次,治療兩個月。研究甲組是自擬中藥治萎湯治療:組方是15g的黨參、15g的丹參、15g的白術 、10g的莪術、15g的麥冬、10g的制半夏、20g的白芍、10g的柴胡、20g的白花蛇舌草、20g的薏苡仁、30g的黃芪g,水煎,取汁400ml,每次200ml,早晚各1次,治療兩個月。
1.3 觀察指標 此次研究記錄血漿黏度、血細胞比容等血液流變學指標。
1.4 評價標準 此次研究通過非典型增生、腸化、萎縮等進行胃黏膜病理評分,分數高則病例嚴重[3]。無效:臨床癥狀改善不明顯,甚至是加重;有效:癥狀體征好轉,經胃鏡檢查發現炎癥減輕,在病理學檢查中萎縮縮?。伙@效:癥狀體征基本上消失,經胃鏡檢查發現炎癥好轉,在病理學檢查中萎縮明顯縮??;痊愈:癥狀已完全消失,在病理學檢查中胃萎消失[4]。
1.5 統計學分析 選SPSS21.0軟件對數據做出分析,()表示胃粘膜病理評分、血液流變學指標,實施t檢驗,(%)表示療效,實施x2檢驗,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時檢驗P值小于0.05。
2 結果
2.1 總結胃粘膜病理評分
如表1,甲組的非典型增生評分小于乙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甲組的腸化評分小于乙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甲組的萎縮評分小于乙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總結血液流變學指標
如表2,甲組的血漿黏度小于乙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甲組的血細胞比容小于乙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總結療效
如表3,甲組治療的總有效率大于乙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在中醫學上,慢性萎縮性胃炎屬于痞癥、胃脘痛等范疇,主要表現是胃部隱痛、胃脘脹以及、消瘦,病機是長期寒濕內侵、飲食不節、七情刺激以及勞倦內傷導致脾胃臟腑的功能失調,水濕、氣血、以及津液等運化障礙,胃失和降、阻滯為瘀以及郁而化熱而發病,在病情發展中,機體胃炎組織有不典型性增生和腸腺化生等出現,甚至是可致使胃部癌變發生。臨床常通過胃鏡對慢性萎縮性胃炎進行診斷,同時做病理組織學檢查。該病發病可能同機體年齡、長期感染以及不良飲食習慣等因素相關,所以應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用藥合理,改善胃動力。該病主要是在胃酸和胃蛋白酶對于胃部黏膜的自身消化中產生,目前可治愈該病,但當病情復雜時,治療難度較大,而且患者易復發,影響到身心健康與生存質量。
莫沙必利是5-羥色胺4受體的激動劑,可敬胃腸道膽堿能中間神經元大量釋乙酰膽堿,從而使胃腸運動功能增強,使患者胃腸道癥狀得到改善,不會明顯影響到胃酸分泌。但單一使用時效果不佳,還會對胃黏膜產生較大的刺激,易出現不良反應。
在中醫學上,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病機本虛標實,主要是脾胃虛弱和肝氣犯胃而導致胃部炎癥,長久以往,胃失濡養,所以中醫治療是以益氣健脾為主。自擬治萎湯是純中藥湯劑,方中的丹參存在明顯的活血化瘀功效,可健脾養胃;麥冬可抑制胃火,同黨參配伍可氣陰雙補;薏苡仁存在清熱解毒功效,可緩解疼痛;麥冬同半夏的配伍,調理胃部失養,可健脾養胃。上述諸藥合用,可對胃腸道黏膜功能進行改善,利于胃黏膜修復、恢復,從而對胃腸道不良癥狀進行改善,治療效果確切。為了探討和分析在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中自擬中藥治萎湯的效果,此次抽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醫治的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96例)當分析的對象,結果是:甲組的非典型增生評分、腸化評分、萎縮評分都小于乙組,差異顯著。甲組的血漿黏度、血細胞比容都小于乙組,差異顯著。甲組治療的總有效率大于乙組,差異顯著。
綜上所述,在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中,自擬中藥治萎湯的治療有效率高,且明顯改善胃粘膜病理情況、血液流變學指標。
參考文獻
曲智杰,張博.自擬健脾養胃方輔助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效果觀察[J].山東醫藥,2016,25(34):38-39.
馬志勇.自擬調胃升降湯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8,19(5):123-126.
王豹,張振林,崔花潔.自擬疏肝益胃湯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療效觀察[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26(29):105-106.
王云航.自擬通絡養胃湯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臨床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6,17(33):399-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