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汶曉 黃羅佳 林璧慧
【摘 要】目的:分析肺結核病患者其自身的發病情況以及對其進行預防和控制的相關策略。方法:筆者通過向黃羅佳a主任采集其所在廣東省湛江市結核病防治所進行治療的66例肺結核病患者在臨床上的相關資料,按照有沒有現代肺結核病預防和控制策略覆蓋去將其分為試驗組以及對比組。試驗組中主要是由現代的肺結核病預防和控制策略去對其進行覆蓋,而對比組中則沒有現代肺結核病預防和控制策略對其進行覆蓋。結果:試驗組中患者其自身的結核菌素皮膚試驗陽性率和其自身的復發率都要比對比組低很多,并存在非常明顯的差異(P<0.05)。結論:進行肺結核患者自身的預防和控制措施,能夠使得患者的治療效果得到有效的控制,從而降低復發率。
【關鍵詞】肺結核病;發病情況;預防控制;探討
【中圖分類號】R5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3--02
肺結核病的治療存在比較大的難度,治療的不及時或不適宜等問題均有可能導致患者出現多器官的損傷,從而使得患者死亡率有所提升。當前普遍認為,對于肺結核病患者自身的發病情況和預防控制措施進行分析,有助于制定切實可行的治療方案,降低患者的傳染性,提升患者治愈率,減少患者在愈后出現的復發率。
1 資料和方法
1.1 基本資料 回顧分析上述66例肺結核患者在臨床上的相關資料,全部患者都經過了痰菌檢查并確認其自身患有肺結核病。把所有患者隨機分成試驗組與對比組,每組中分別有33例患者。試驗組中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的年齡范圍分布在31-74歲,平均年齡為(46.24±6.53)歲;病程范圍為1-11年,平均病程為(3.05±0.74)年。對比組中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的年齡范圍分布在30-72歲,平均年齡為(45.36±6.47)歲;病程范圍為1-11年,平均病程為(3.18±0.95)年。兩組患者相關的資料進行對比并不會出現比較明顯的差異(P>0.05)。試驗類型為回顧性的分析試驗,試驗時間為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
1.2 方法 對比組患者不進行現代肺結核病預防和控制策略的覆蓋,在入院后給予常規的體檢,并進行隔離。對比組患者入院前對肺結核病相關知識缺乏必要的認識,并且均未接受過有關的檢查;患者自身的居住條件相對較差,在飲食生活習慣上也不注重,未使用隔離的措施。試驗組患者有現代肺結核病預防和控制策略的覆蓋,入院后接受了健康體檢,同時對其給予有效的隔離。除此以外,還對其進行了如下的預防控制措施:(1)強化推進有關患者和家屬的自身健康教育工作,如發放相關的知識手冊,進行有關的健康講座,幫助其掌握肺結核病的傳播、預防以及治療等相關知識,認識到肺結核病預防和控制知識的重要性,提升患者對于疾病治療及科學管理的依從性和順應性。(2)通過培訓等方式提升預防和控制人員自身的操作技術,使其精準地掌握肺結核病相關的防控知識,并使用比較熟練的技術有效地預防和控制肺結核病。同時需要加強對疑似肺結核病患者的宣教工作,提供免費的實驗室檢驗及影像檢查,如痰檢、X光等。(3)重視疫苗接種:結核疫苗接種可以說是防止肺結核病最好的同時也是最為直接的一種方式,所以需要強化疫苗接種的宣傳力度,特別是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另一方面,需要加強人們的健康意識,積極進行兒童卡介苗的接種工作,促進肺結核病預防和控制。(4)進行好流動人口肺結核病的預防與控制工作。現代人口流動可以說是傳染性肺結核病傳播比較主要的一個影響因素。由于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外出務工人員相對較多,局部地區的人口會產生非常大的流動,因此需要強化關于流動人口在防治肺結核病知識方面的宣傳,并提高有關人員的肺結核病預防和控制意識,鼓勵其定期進行健康體檢。(5)告知患者控制煙酒攝入。當前普遍認為,飲酒以及吸煙等一些不良的習慣很有可能導致患者病情加重,所以肺結核病患者需要嚴格限制煙酒攝入,并使用切實可行的鍛煉方法,提高免疫力,預防疾病的復發。
1.3 兩組患者預防控制后結核菌素皮膚試驗數據
預防控制后,試驗組患者的結核菌素皮膚試驗結果陰性5例,對比組檢查結果陰性3例,兩組患者的肺結核陰性率無明顯差異。試驗組患者檢查結果為弱陽性24例,強陽性4例。對比組為弱陽性5例,強陽性25例。試驗組患者肺結核的控制情況明顯優于對比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統計學分析選用SPSS 18.0版本統計軟件實施。計量資料實施t檢驗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實施x2檢驗處理。以P<0.05表示組間差異比較有顯著性,具備統計學意義。
2 試驗結果
試驗組患者其自身結核菌素皮膚試驗陽性率及復發率都要比對比組低很多,組間存在非常明顯的差別(P<0.05)。
3 討論
肺結核病是臨床常見的慢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目前已成為全球重大公共衛生問題。肺結核病的主要病原體是結核分枝桿菌。當結核分枝桿菌侵入人體時,它主要寄生于人體肺部,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并誘發炎癥細胞介導的過敏反應。該病的主要臨床表現是咳嗽、咳痰、痰中帶血,有的人會出現低熱、盜汗、胸痛、食欲差、疲乏等癥狀。另外,肺結核病作為一種高度消耗性疾病,大多數患者都容易發生體重減輕,因此患者的營養應加強,飲食以高熱量,高蛋白食物為主。肺結核病在歷史上經歷了幾次重大爆發,奪去了無數人的生命。中國肺結核病疫情是全球22個肺結核病高負擔國家之一,肺結核病患者人數居世界第二位。近年來,隨著全球肺結核病防治措施的加強,肺結核病等傳染病的爆發得到有效控制。但是,由于結核分枝桿菌的變異性極高,應加強肺結核病防治知識的推廣和普及,促進肺結核病預防和控制工作的順利開展。
研究發現,試驗組結核菌素皮試的陽性率和復發率均顯示低于對比組,差異有顯著性(P <0.05)。上述結果表明,肺結核病患者應采用現代結核病預防和控制策略,對肺結核病傳播的控制有助于預防疾病復發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加強對肺結核病發病情況以及預防和控制相關策略的研究,加強相關人群的健康知識宣傳,提高相關人群的預防控制意識,有助于降低肺結核病的傳染性及復發率,對疾病的預防和控制具有很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黎敏.肺結核患者的發病情況和預防控制策略探析[J].醫藥前沿,2017,7(5):166-167.
楊成.肺結核患者的發病情況和預防控制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5,12(36):91-93.
張孟璋,陳慧,李茵.出入境肺結核患者的發病情況和預防控制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7,15(15):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