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文博 王軍軍 羅林俊 閆鵬
【摘要】本文立足國企黨建和生產經營工作實際,就如何促進黨政融合、黨建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進行分析,從提升思想認識、加強組織保障、建立健全機制3個方面簡要闡述了觀點和認識,以期引起廣大讀者思考,形成更深刻、更有見地的思路與見解。
【關鍵詞】促進;黨建;生產經營;融合
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根”和
“魂”,是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也是新時期國企黨建工作的根本要求。黨的十九大對全面從嚴治黨、加強黨的建設作了系統全面的部署與安排。新時代加強黨的建設、切實發揮好黨組織兩個核心作用,推進黨建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保障氣田高質量發展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與使命。下面,就如何促進黨政融合、黨建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談幾點粗淺認識。
一、黨政黨建與生產經營融合,思想提升是基礎
思想決定行動,認識決定高度。促進黨政融合、黨建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思想認識必須得提升。而提升思想認識,前提是必須要正確對待并處理好三個關系:一是入和出的關系。關于促進黨政融合,我們各級黨組織反復強調要堅持“抓生產從黨建入手,抓黨建從生產出發”,這就要求,我們各級組織、各級領導要以辯證的觀點,一分為二地的看待“入”和“出”,務必同等重視從黨建入手和從生產出發,在抓生產時一定要從黨建入手,在抓黨建時一定要從生產出發。不能自吹自擂、各自為戰,生產部門、生產干部就生產而抓生產,片面認為統一隊伍思想、提升工作積極性、改進工作作風是黨群部門、黨群干部的事,而拱手推給黨群部門、黨群干部;黨群部門、黨務干部也不能為黨建而抓黨建,脫離生產經營中心工作而講政治、抓思想、強組織、嚴作風。生產經營與黨建工作必須緊緊圍繞“促進氣田高質量發展”這一契合點與共同目標,緊密結合、相互配合、相互協調開展。二是輕和重的關系。進入新時代,我們既要堅持不懈把管黨治黨、從嚴治黨持續向縱深推進,同時要推進氣田高質量發展,必須正確認識生產經營與黨建工作是一體兩面、相互依存、相輔相成的關系,也就是穩定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穩定的保證這樣的關系。生產經營與黨建工作不分輕重、不分主次,各單位、各部門,包括每一個人,都不應有“重生產、輕黨建”或者“主抓生產、輔抓黨建”的錯誤認識,必須堅持生產經營與黨建工作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三是虛和實的關系。雖然黨建工作花開有聲,但終究是一項久久為功的工作,成績與效果也更多體現為意識形態、言行舉止,不像生產經營工作的成績與效果直接體現為數字那么直接和實在,因此,就有人錯誤地認為,黨建工作虛而不實,從而造成黨建工作被淡化、虛化、邊緣化。實事求是講,黨建就是生產力,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只要我們堅持不懈把黨建工作往實做、往細做、往深做,一定能促進生產經營、促進氣田發展。思想建設是黨的基礎性建設。我們必須解決好廣大干部員工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堅決杜絕虛化弱化淡化邊緣化黨建工作的錯誤思想認識,堅持虛功實做、久久為功,推動黨建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實現“雙提雙促”目標。
二、黨政黨建與生產經營融合,組織加強是保證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這是新時代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的行動指南。我們必須從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做起,提升黨的組織力,從嚴落實健全基層組織建設要求,生產經營和改革發展推進到哪里,黨的組織和活動就開展到哪里,全面推動黨的組織建設和黨的工作全覆蓋。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以“兩學一做”常態化制度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四個詮釋”崗位實踐活動以及
“黨建質量年”活動為主線,強化黨的政治建設、提升“三會一課”質量,創新黨建方式方法,切實把管黨治黨、從嚴治黨向基層、向崗位延伸。必須加強基層黨務干部配備,加強
“雙向進入”和黨政干部交叉任職,充分落實黨建責任和“一崗雙責”,進一步完善“三重一大”制度與程序,把黨委會研究作為“三重一大”事項決策的前置程序,確保黨組織兩個核心作用得到充分體現,真正讓黨組織在生產經營改革發展中唱主角,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作用。
三、黨政黨建與生產經營融合,機制保障是關鍵
任何一項工作想順暢協調高效運行,建立一套科學合理完善的機制是基本的保障。實現黨政融合、黨建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在思想轉變提升、組織保障有力的基礎上,還必須得建立起一套能夠促進黨政同頻共振、同向發力,達到“雙提雙促”目標與效果的運行機制。近些年來,我們緊緊圍繞“轉作風、抓落實”工作主線,完善領導干部靠前指揮制度,加強會議紀律、勞動紀律、工作紀律,加大機關服務基層、支撐服務產能項目建設力度,建立黨建督查督辦制度,形成以“月計劃-季總結-定時督察-及時督辦”為管理模式,覆蓋“計劃-執行-考核-調整”全過程的“PDCA”黨建工作機制,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緊緊圍繞“51億方產量和30億方產能”兩個關鍵任務指標制定工作思路、研究工作措施、策劃專題活動、開展黨建課題研究,著力構建黨建與生產建設“一體化”運行模式,取得了一些進展和成效,但仍與預期效果及目標有一些差距。今后,必須進一步打破慣性思維、跳出固有思想、經驗圈子,繼續加大探索和研究,加強學習與借鑒,持續創新完善黨政融合機制,完善黨建與生產經營一體化工作模式,促進黨政同心同向、同步同行,保障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同獎懲,實現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以及制度建設與氣田生產經營管理發展緊密結合、相互融合,實現“一體化”運行,消除“兩張皮”現象。必須持續完善黨建帶工建帶團建工作機制,加強黨對工團組織的領導,激發工團組織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發揮工團組織在服務保障生產經營中心工作、支撐強化黨組織建設以及維護員工群眾權益等工作中的橋梁紐帶作用,凝聚人心、匯聚力量,團結帶領廣大干部員工全面加強黨的建設,一心一意投入推進氣田高質量發展的事業當中,切實實現黨建與生產經營“雙提升、雙加強”,促進黨政融合、黨建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