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深化,互聯網金融異軍突起,成為金融領域的新生力量。其中P2P網絡借貸的發展尤為迅速,它解決了中小企業和個人融資難的問題,受到投資人和借款人的共同關注。然而最近出現的P2P平臺欺詐事件揭露了這個行業風險的存在,引起監管機構的高度關注。本文對目前國內P2P網絡借貸行業存在的風險進行了研究,并提出防范措施。
【關鍵詞】 P2P網絡借貸 風險 防范
P2P(peer to peer或person to person)是一種將小額度的資金聚集起來借貸給有資金需求人群或小微企業的一種商業模型。隨著不斷的發展,P2P已經不僅僅是個人對個人的借貸行為,也可以是個人和企業、企業和企業之間的借貸。P2P網絡借貸省略了傳統金融中介的環節,直接把借款人和貸款人聯系在一起,實現了“金融脫媒”。
P2P信貸具有“短平快”的特點,目標直指傳統金融行業無法滿足的中小企業和個人借款。這種明確的市場定位,在傳統金融難以滿足民間借貸的客觀條件下,讓P2P信貸呈現爆發式增長。同時,P2P信貸通過運用互聯網這個高效的信息平臺,提高了資金流動的效率。
一.P2P網絡借貸的發展現狀
根據《2017 年中國互聯網借貸行業年度報告( 2017 年)》的統計顯示,從2014年至今,網絡借貸的數量突飛猛進。2017年,網絡借貸行業交易額達到2884.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35.9%。
在解決了民間融資供需之間矛盾的同時,P2P網絡借貸也曝露出諸多風險。根據網貸之家的數據顯示,從2015年到2018年上半年,每三家P2P平臺中,就有一家平臺出現問題。P2P網絡借貸的風險急劇增加,隨時有大規模爆發的風險。現在的P2P行業內存在著很多隱性風險,我們有必要深入探索其中的風險。
二.P2P網絡借貸運作的風險
根據最近兩年倒閉的P2P平臺出現的問題,以及結合政府下發的文件,本文將P2P網絡借貸的風險總結為以下三種:
(一)龐氏騙局風險
目前,已經注冊的P2P網絡借貸平臺總體資質不高,而且缺乏統一有效的管理。P2P網絡借貸平臺大多不透明,投資者對P2P平臺的了解大多是通過廣告、網絡等方式。這些渠道了解到的信息大多是經過包裝的、片面的信息,這使得投資者和平臺間存在明顯的信息不對稱。而且,交易市場是網貸平臺自建的,平臺很可能進行非法運作。例如,e租寶就是利用自身權限,在交易后臺偽造數據,從而捏造出根本不存在的項目進行非法集資。
(二)借款人的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是指借款人無法正常還本付息而引發的風險。P2P網絡借貸的服務對象多為工薪階級和初創小微企業,這些對象并不具有很高的資質或抵押資產,這使得平臺面臨著借款人很高的違約風險。在P2P平臺的業務實際運作中,很多平臺對借款人的信用審核體制不完善。借款人為了獲得貸款,會隱瞞對自己不利的信息,也很可能對個人信息造假,導致對借款人的審核出現錯誤。
同時,我國的投資者偏愛平臺保本保息,大部分的平臺實行剛性兌付,當借款人無法按時還本付息時,由平臺和第三方擔保機構兜底。因此,一旦出現借款人償付危機,平臺成為主要的風險承擔者,進而會引發一系列的風險。
(三)流動性風險
P2P網絡借貸平臺的流動性,是指平臺是否有足夠的現金儲備來滿足投資人隨時抽取資金的能力,也可以稱為平臺的清償力。保證流動性,才能保證P2P平臺的正常運營,保證業務不間斷。對于P2P平臺,流動性風險是需要防范的最基本的風險。
P2P平臺不能像商業銀行那樣吸收存款,沒有足夠的準備金保障。同時P2P平臺由于自身的風險性,很難從投資者那里獲得穩定的資金投入,就很容易導致期限錯配失敗。當期限錯配失敗引發資金鏈斷裂時,投資者就會爭相拋出手中的信貸資產,導致擠兌現象。
三.P2P網絡借貸風險的防范
(一)將P2P網絡借貸與銀行個人征信系統對接
為了防止借款人的惡意借貸,可以將P2P平臺內部的信用系統與中央銀行的個人征信系統實現對接。這可以加強平臺企業對借款人的全面、及時的審查,同時借款人P2P網絡借貸的不良記錄也可以錄入銀行的個人征信系統。兩者的精確對接可以給P2P平臺在風險預警和防范過程中提供更多的的參考信息,使得P2P平臺能對借款人做出更精確的審核。但進入個人征信系統的P2P平臺有可能泄露信息,必須建立平臺評級制度,讓優質平臺逐步獲得進入個人征信系統的授權。同時嚴格查處泄露信息的平臺。
(二)引入第三方機構進行監管
事實上,許多P2P平臺跑路事件,是發生前已經有了長時間的風險積累。因此,政府可以通過立法來要求平臺必須委托專門的第三方評估機構(如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事務所),采用統一的標準對P2P網絡借貸平臺進行綜合評分,定期發布風險評估報告。評級制度建立起了預警機制,這樣,各平臺的風險指標可以準確有效地呈現投資者面前。
(三)開發P2P網絡借貸平臺風險評測體系
為了有效防范經營中的隱患,建立一套標準化與規范化的P2P網絡借貸平臺勢在必行。P2P網絡借貸平臺應相互合作,由行業領軍者主導,開發出P2P行業的風險評估機制,建立起系統的風險評估體系,從而對行業內的各種風險進行準確評估。評估報告將成為審核借款人的重要依據。同時,P2P平臺自身應加強對借款人的審核,開發優質借款人。
【參考文獻】
[1] 劉繪,沈慶勛.我國 P2P 網絡借貸的風險與監管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15(1):52-59.
[2] 盧馨,李慧敏.P2P 網絡借貸的運行模式與風險管控[J].改革,2015(2):60-68.
[3] 葉湘榕.P2P借貸的模式風險與監管研究[J].金融監管研究,2014(3):71-82.
作者簡介:牛新聞(1997-),男,安徽阜陽人,碩士在讀,中南財經政法大學,430073,研究方向:投資理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