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玲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一些老手藝、老工匠逐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但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的工匠精神永不過時,并且隨著時代的發展,還融進了求真求實、理性懷疑、求證檢驗、民主開放的科學精神。作為作為職業學校的教師,應時刻牢記使命,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深入挖掘教學活動中的有利因素,引導學生樹立起對職業敬畏、對工作執著、對產品負責的態度,形成求真求實、大膽質疑、團結協作的科學精神。
【關鍵詞】培養;科學精神;工匠精神
中圖分類號: G642.4;R-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33-0131-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33.060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some old handicrafts and old craftsmen gradually fade out of people's lives, but dedicated, lean, focused, innovative Craftsman spirit can never be, an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but also into the truth-seeking, rational doubt, proof test, democratic and open scientific spirit. As a teacher in a vocational school, we should always keep the mission in mind, lead by example, teach in depth the favorable factors in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lead to guide students to establish an attitude towards professional awe,dedication to work , responsible for products ,and form the scientific spirit of truth–seeking ,bold questinging and unity and cooperation .
Spirit.
【Key words】Culture; The Spirit of Science; Craftsman Spirit
一般來講科學精神是指求真求實、追求真理、求證檢驗的精神和民主、自由、開放包容的精神[1]。“五四”以來這種精神一直為教育界所倡導,近30年來,受應試教育影響,在學校教育中,特別是基礎教育階段,科學精神受到沖擊。近年來,隨著我國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發展,科學精神再次受到教育界重視。2016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教育活動中,特別是在職業教育中培養工匠精神近年來逐漸成為各方面的共識。
作為職教領域專業教師深感責任重大,下面談一點自己在工作實踐中培養學生科學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體會。
1 教師以身作則 言傳身教
前些時看了一則新聞,說上海市小學一年級暑假作業有這樣一個內容:從今天開始,每天從晚上7點到9點觀察一次月亮,并畫出月亮的形態。可這個看似簡單的作業卻難倒了上海市天文學會秘書長。原來月亮每天升起的時間都會比前一天晚50分鐘左右,一個月有近半個月時間月亮在第二天凌晨或一早升起,又在白天悄悄地消失[2]。布置這個作業的初衷可能是想要培養學生觀察驗證的科學精神,可老師的這種似是而非恰恰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所以,老師要注意身先垂范,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在教學中用詞要嚴謹,實驗演示要嚴格依照程序進行,對實驗結果的分析要客觀,動作示范要規范到位,只有這樣才可能在學生身上種上科學精神的火種,才有可能將科學精神發揚光大。
2 教學中點滴滲透 注重引導
我所從事的專業為口腔修復工藝,學生畢業后要在醫療衛生機構從事義齒修復,在義齒加工廠從事義齒加工及矯治器制作,療器械公司從事相關產品銷售與管理等工作。義齒修復屬于人體器官的修復,目的是恢復患者的咀嚼、發音等生理功能以及面容的美觀,對產品質量與精度要求嚴苛,義齒修復體制作每個工序既相對獨立又相互關聯,同時它又完全是一種個性化的勞動,它不可能大批量機械化生產,主要依靠手工勞動。所以必須培養求真務實、團結合作的科學精神和精益求精、專注執著的工匠精神才能使學生勝任工作。在教學實踐中,我比較注意根據教學內容,有側重地進行培養。
2.1 培養精益求精的態度
精益求精是從業者對每件產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職業品質。正如老子所說,“天下大事,必作于細”。牙齒形態雕刻實訓就特別有利于精益求精態度的培養。在實訓中要求學生嚴格依照標本先按照1:3的比例雕刻,再按照1:1的比例雕刻,要反復訓練,盡可能把牙齒每一條溝、每一個窩、每一個尖、每一個脊、每一個面都如實表現出來。在不斷接近牙體真實狀況的過程中,讓學生產生“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體驗,逐步形成精益求精態度。
2.2 培養專注執著的精神
工匠精神還體現在做事時內心篤定而著眼于細節的耐心、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執著與堅持。
要想做到精益求精,沒有專注執著的精神是不行的。在教學活動中要著力培養學生的這種精神。口腔修復,可以說是“螺絲殼里做道場”,要在細微之處見功夫。專業課中大量的實訓項目,如上文提到的牙齒雕刻、還有彎制卡環、全口義齒排列、堆瓷、打磨等都是對學生的耐心與意志的磨煉。教學中,不僅要教給學生操作方法,更要引導學生形成技術(特別是手工技術)是在反復訓練中形成的,只有千萬次的重復,才有可能技藝精湛,爐火純青。《莊子》中記載的游刃有余的“庖丁解牛”、《核舟記》中記載的奇巧人王叔遠等,無不是在千錘百煉中才能達到的境界。
2.3 培養嚴謹踏實的態度
在制取石膏模型的實驗中,石膏與水的比例、在口腔中靜置的時間書上都有建議。實驗時,學生按書上提示的比例調制石膏,再按書上要求的靜置時間操作,結果有時石膏太軟,印模變形,有時石膏太硬,取不下來。出現這種情況,就引導學生分析原因,是書上提示錯了?自己操作有問題?還是有其他原因?原來每次取用的石膏粉受氣候、空氣濕度的影響其干燥程度有所差異,靜置時間受溫度的影響也略有不同。每次做這個實訓,我都不放過這個對學生進行“實驗操作 數據收集 整理分析 形成結論”的思維訓練,思維結果可能是驗證了別人的經驗,也可能會提出創造性想法,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養成質疑與辯證的思維習慣,使思維活動與工作態度日趨嚴謹。
2.4 培養團結協作的精神
無論是理論教學的分組討論還是實踐教學中的分組操作,都要求學生團結合作。在分組討論中,要引導學生既能能暢所欲言,又能求同存異;受短板效應的影響,小組所呈現作品的質量取決于技術最差的那位同學,因此在分組操作中,要著力培養學生盡職盡責、團結協作的精神。
2.5 培養創新意識
在理論和實踐的教學活動中,給學生心中種下一棵“創新的草”,強調基礎理論知識重要性、動手實踐的必要性,只有當二者真正結合起來才是創新的開始。
隨著社會的發展,一些老手藝、老工匠逐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但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的工匠精神永不過時,并且隨著時代的發展,還融進了求真求實、理性懷疑、求證檢驗、民主開放的科學精神。作為作為職業學校的教師,應時刻牢記使命,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深入挖掘教學活動中的有利因素,引導學生樹立起對職業敬畏、對工作執著、對產品負責的態度,形成求真求實、大膽質疑、團結協作的科學精神。
【參考文獻】
[1]百度文庫.2018年6月30.
[2]《新民晚報》2017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