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財經大學現代經濟管理學院 江西南昌 330013)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其它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這就要求高校的意識形態工作,不僅要發揮思政課的主渠道作用,也要發揮“課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將思政德育元素融入到各門課程的教學實踐中。[1]
“課程思政”是指所有課程的知識體系都體現思政德育元素,所有教學活動都肩負起立德樹人的功能,全體教師都承擔起立德樹人的職責。“課程思政”既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思維方法,重在強調學校所有教學科目和教育活動,都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堅持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以課程為載體,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充分挖掘蘊含在專業知識中的思政德育元素,實現通識課、專業課與德育的有機融合,將意識形態教育滲透、貫穿到育人全過程,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2]
“課程思政”建設關鍵在于根據各類課程內容、特點,挖掘思政德育元素,在結合上下功夫。一是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課程思政”的教育元素不是從抽象的理論概念中邏輯地推論出來的,而是應從社會實際中尋找,從各學科的知識與社會實踐結合度中去尋找。二是要思想性和生動性相結合。思政課集思想性、政治性、階級性和前沿性,要正面引導、正確引導,也應注重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注重向社會環境、心理環境和網絡環境等方向滲透,用春風化雨的方式教育和引導學生。三是歷史與現實相結合。“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要從縱向歷史與橫向現實的維度出發,通過認識世界與中國發展的大勢比較、中國特色與國際的比較、歷史使命與時代責任的比較,使思政教育元素既源于歷史又基于現實,既傳承歷史血脈又體現與時俱進。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進行意識形態教育的主渠道?!恶R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重點要通過幫助學生理解意識形態工作的意義,以深入淺出的說理方式在每個知識點融入意識形態的思想內涵?!睹珴蓶|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論》要按專題式教學、問題探究式教學來開展,以為意識形態工作服務為宗旨,通過教學方式的轉變來提升教學生動性。不僅講清理論原理和疏導思想認識,還要糾正學生的不當言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要與歷史虛無主義做斗爭,要注意引導辨別“偽學術”問題,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中設計許多社會現狀的解讀,要通過大量生動的、有說服力的案例來講解,避免單純的理論性灌輸。要運用先進技術手段和時代活躍元素創新教學模式,通過生動有效的課堂講授,將理論問題講深講透、講準講夠,在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中引導學生真懂真信、自覺踐行。
不同高??筛鶕k學定位和學科優勢,組織知名教授、教學骨干、科研骨干開發特色化的系列課程,分層分類宣傳黨和國家各方面的成就,使廣大學生堅定“四個自信”,激發愛國主義情懷和民族自豪感。從國際視野大格局和世界發展大勢的角度來宣傳好我國在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激發學生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的歷史責任與擔當。上海高校推出的“中國系列”思政選修課程,產生了廣泛地社會影響和較好的育人效果,如同濟大學的《中國道路》、華東理工大學的《綠色中國》、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的《共享中國》等等。
要根據不同學科的性質特點,把握好所要挖掘拓展的重點。各門課程都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都要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從其學科價值中挖掘獨特的行業價值、歷史內涵、文化訴求;從學科實踐中分享每個教師獨特的學習經驗、人生體悟、事業感受;從其發展歷程中挖掘代表人物不畏艱苦、勇攀高峰的精神和追求卓越、不懈奮斗的光榮歷程。在科學研究中,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辨明各學科研究方向、掌握科學思維;在教學中,使學生掌握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學生一生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3將思想價值引領貫穿課程方案、課程標準、教學計劃、備課授課、教學評價等教育教學全過程,培育專業知識與思政元素深度融合的通識課和專業課。[3]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確保各類課程同向同行。高校應成立領導小組, 建立起宣傳、教務、人事、學工、團委、馬克思主義學院等相關職能部門和學院各負其責,互相協同配合的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工作機制,構建各學科體系間任課教師的交流溝通與左右聯動機制二是注重師德師風,提高教師教書育人能力。教育者要先受教育,既當好“經師”,更要做好“人師”三是提供經費保障,確保取得育人效果。劃撥專項經費保障工作開展,通過項目的形式對課程思政工作提供資助,試點或立項課程給予一定的建設經費,確保專項建設項目順利實施。同時要強化工作考核和激勵,定期對課進行評價,把教師參與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情況和課程思政效果作為教師考核評價、崗位聘用、評優獎勵、選拔培訓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