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

摘要:大學生在入學后如何盡快進入學習狀態,適應大學生活節奏,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形成良性學習習慣,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側重分析和解決學生學習動機問題。
關鍵詞:大學生 學習習慣 學習動機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2-0145-02
一、學習動機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隨著時代的發展,高校大學生學習動機正確引導不足是一個突出問題。學習動機是推動、保證其學習活動,選擇方向和培養學生成才的重要因素。大學生學習動機不足的原因是由多方面構成的,這不僅要求學生本人首先引起重視,而且學校、學院、家長和社會也要對其予以關注、重視和引導。[1]本文研究的目的與意義在于分析目前大學生學習動機的現狀和問題,并提出有效的解決對策。
二、學生大學階段需求動機調查與分析
(一)動機類型分類
通過隨機抽取和選擇的長春師范大學物理學院大一到大三年級約400名學生,關于學習動力方面的問題進行問卷調查,對所得到的結果進行匯總,大致可分為幾個類別:
第一種,積極求知型。這種類型的同學在日常工作接觸中,所表現的特點是,希望通過學習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斷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質和素養,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中真正有所收獲。
第二種,為應對就業做好準備。隨著就業難度的逐漸升高,畢業生人數逐年屢創新高,在這種背景下,很多同學的學習動機出發點是增加就業機會,并為此來準備考研、考公務員等就業有關的知識儲備。
第三種,懼怕失敗,消極退縮型。這類學生對學習缺乏明確目標,擔心考試成績,擔心自己無法順利完成大學學業,成績不理想,也會受來自家人和友人的壓力和指責。
(二)存在的問題
總體情況來看,大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還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但同時也存在明顯的問題。
從學生個體的現實角度來說,由于多重因素的影響,大學生就業前景的不樂觀狀況,使得部分學生徘徊在巨額學費的困擾和求職找工作的深度焦慮當中。[2]
從不同年級學生的動機差別角度來說,劉淳松的研究表明,大學一年級的求知學習動機水平明顯低于大二和大三年級學生的動機水平。[3]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大學生剛從高考緊張的競爭狀態中切換出來,進入到相對寬松的大學生活中,在思想上存在想放松和休息的心態,對于個人的發展、專業的學習和未來就業都缺乏清楚明晰的認識;在實際學生管理工作中體會到,部分學生對學習并不上心,但對學習成績卻又很看重,所以到學期末臨時抱佛腳,因此,存在學習動機歪曲或非理性的情況。
從學生的專業選擇角度來說,大部分的學生都是在自身報考志愿的前提下選擇大學專業學習方向。但是,也存在學生在選擇專業的時候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干擾。因此,存在很多并非學生自身真實的意愿選擇,所學并非學生所愛的情況,所以在學生入學后缺乏專業的客觀認識和理性分析,不明確所學專業的發展前景狀態下,忽視了專業學習對今后就業和學歷深造的基礎性作用。
三、開展大學生動機教育具體措施
(一)引導制定學習目標和人生理想
學生們在高中階段通過努力,一路拼搏進入大學,剛入大學的新生大多處于暫時的空白期,學習和生活環境的不同,使學生們迷茫,不知所措,因此幫助學生結合自身特點制定學習目標和明確未來努力的方向,顯得尤為重要。在學生入學后,在相對輕松的氛圍中開展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明確自身任務和使命。例如通過開展主題班會的形式,在會上側重學生的體驗式感受,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邀請高年級的同學作為朋輩來現場交流。與此同時,根據學生不同特點制定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引導學生在設定目標時要注意可行性與實際性,避免出現好高騖遠、不切實際的目標和空想。
(二)幫助學生正確歸納問題原因
我們在完成某項工作后,無論這項工作做得好與壞,我們都想深究其原因,只有這樣才會有利于我們做好以后的工作,避免走錯路或者彎路。要引導和幫助學生制定學習目標,甚至是設定人生理想。幫助學生尋找問題的原因,可采用單獨交流法和集體談論法。單獨討論法,是在和學生采取一對一的交流模式后,對學生的外在情況和內在情況進行分析,針對學生所需要溝通的主題,幫助其從三個角度來解決,即問題是什么,為什么會出現(包含主客觀因素),最后是怎么來解決。集體討論是通過了解與統計同一類問題或相似的問題,以學生自我組織形式為主,在固定的時間和地點,大家圍坐在一起,說出自內心的困擾。負責輔助的學生干部會在現場以不參與的形式記錄發言情況,對大家討論的話題和討論的結果進行匯總和統計,便于后期開展針對性指導。
(三)合理運用獎勵機制
通過制定目標,幫助和引導學生走上正確的方向。但是,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發現,有些學生還欠缺對未來的自信心,因此,這一部分想要強調的是如何通過教師的鼓勵,引導學生樹立信心。對班級的學生做了一項實驗,將學生分為三組,分別為,被表揚組,被訓斥組,被忽略組。分完組后,老師對這三組學生的學業、測驗,考試成績,進行評價,不僅要進行打分,還要評出等級,最后還要在作業中加上有針對性的評語(根據分組)。經過一段時期的測驗后,情況如下圖:
可以看到,被表揚組的同學統計值很高;被訓斥組,在開始階段受到訓斥有個短暫的提升過程后出現明顯下滑;被忽視組,前期有一個小幅的上揚,但隨后也在分數線徘徊。通過實驗可以看到,鼓勵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和熱情起
著非常重要的積極影響,因此,在日常的學生管理中,對學生給予善意良性的表揚,引導學生很好地認識自身,幫助其解決問題并進行積極獨立的思考。同時對學生作出的具有積極意義的行為給予充分的肯定,將成功歸類為學生自身的努力和能力,這樣也是在引導學生體會如何完成好未來的工作和學習,找到可以充分發揮潛力的模式。
四、結語
本文從大學生學習動機的研究角度出發,對學習動機的現狀進行了剖析,并從三個方面有針對性地提出改善學生學習動機的策略,希望本文所提出的觀點,可以為大學生學習動機教育研究增加積極因素。
參考文獻:
[1]朱紅,于津民.大學生求學動機對綜合能力的發展的影響[J].高等理科教育,2015.
[2]高亞兵.90后大學生學習狀況的調查與分析[J].浙江外國語學院學報,2015.
[3]張娜.國內外學習投入及其學校影響因素研究綜述[J].心理研究,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