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月霞
摘 要:初三歷史復習對于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以及備考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為了達到更好的復習教學效果,我們的教師必須探索和完善復習課教學的策略。本人結合自己在初三歷史復習教學中的實踐體會,探索總結出幾點有效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歷史;復習;有效性
如何優化歷史課堂教學、創新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成為當前中學歷史教研的重要課題。而復習課是初三學生培養能力與提高成績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研究如何創新復習課的教學模式與方法,提高教學效率與學生中考成績,有很現實的意義。
一、講練結合,優化課堂教學
初三歷史總復習主要是內容不少,難度也大,因此教師要把復習課上好,一定要講練結合,把課堂教學優化,提高教學效果。
(一)實現“精講”
1.教師的講解不能再停留在初一與初二的水平上,不要只是“吃剩飯”,應該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拓展與延伸,全方位地指導學生鞏固已學知識,建立知識結構。在教學中發現最能引起學生的注意那些讓他們感到熟悉而又陌生和新穎的教學內容。
2.教師在講解時,要善于運用歷史學的基礎原理與觀點,對客觀史實進行深入闡釋,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歷史觀。如講解“商鞍變法”,要明確指出“廢井田,開葉陌”的變法改革,它動搖了奴隸制下的奴隸主土地所有制,對建立封建制下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有一定的幫助;還有如“廢除奴隸主貴族的特權”、“建立縣制”等變法摧毀了奴隸制的上層建筑,有利于建立封建制上層建筑。這樣闡釋即理清了階段性知識,又融入了歷史基本原理。
3.研究最近幾年的歷史中考試題,不管是單選題、問答題,還是材料題,明顯加強了對學生比較、分析能力的考查,需要師生進行關注,在平時教學中,要注重傳授給學生具體的思維方法,比如比較、分析、歸納、綜合、評價等方法,重視“實事求是、尊重實踐”、“生產力標準”、“宏觀與微觀相結合”等評價歷史的標準或方法。
(二)指導練習。指導練習,它要求教師依據中考命題的特點與趨勢,結合實際教學內容,選擇、設計典型的練習,供學生課堂訓練。但要注意“練”的時機與情形,一是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選擇重點難點對學生進行訓練,二是就某些零散、細碎、比較簡單,無需深入解釋,但學生又容易忽略的知識進行訓練,三是對那些比較重要的內容、但學生好像是熟悉,但事實上卻是理解不夠透徹的內容進行訓練。對于后兩種情形的基礎知識應引起注意,中考中常出現一些考查學生應用能力的選擇題,即教師認為學生能夠通過自學解決,但考試的得分率卻不樂觀。這些知識課堂上教師無須講解,通過做練習題的方式讓學生掌握就可以了,這種方式還避免了教師講解過多、占用課堂教學時間過長的弊端,以練代講,避免重復講解。如“隋場帝開鑿大運河”是學生都知道的內容,教師不用每個知識點都詳細講解,可以通過對大運河三點、四段、五河、六省的歸納總結,讓學生自己畫出重點內容,這樣無論出什么樣的考題,學生都能從容應對。
二、讓學生敢于正視復習中的問題
復習最重要的就是“查漏補缺”,解決學生在新課學習階段不明白的問題和疑惑,進一步務實學生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提升學生備考的能力與水平。教師要鼓勵學生找出自身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要讓學生敢于、愿于正視自己的不足,暴露存在的問題。要讓學生了解,只有發現了問題,才能找到不足與缺陷,才能進一步提高學習成績,平時發現的問題越多,中考不會的問題就會越少,提高的空間就越大。因此,教師要在課堂上讓學生充分暴露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但是對那些問題比較多的,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不能嘲諷,這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絕對不能貶損學生的人格,教師對所有人都要一視同仁,只要學生自身取得進步就是效果。學生暴露出學習的問題,教師也就更好掌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了解問題出在哪里,癥結何在,才能在復習時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進行調整、加強。通過問題的解決教師還可以引發學生思考新的問題,掌握新的知識與能力,進而提高復習教學的效果。
三、師生共同編寫復習專題
教師為了讓學生盡快地發現問題,提高成績,要么讓學生死記硬背,埋頭做題,要么一節課喋喋不休,恐怕遺漏了任何知識點,變成了“一言堂”,這樣,學生不能真正參與到復習的過程中來,顯得有些被動,復習效果也不會理想。師生共同編寫復習專題是改變這種現象的有效途徑之一。教師可提前根據考試大綱,從歷史的知識體系為出發點,將歷史知識劃分為若干個復習專題,師生一起編寫復習專題,在編寫的過程中,學生通過一邊閱讀教材一邊進行專題歸納,加強了記憶,增進了理解,培養了自主思考與動手的能力,從而大大提高復習的效果。
四、重視跨學科綜合能力的培養
歷史復習時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非常重要。在第一輪復習中,教師要時時刻刻精心挖掘多學科交叉點,適時引導學生,圍繞講解的中心點,讓學生將政治、歷史的相關知識聯系起來,從而形成綜合化、體系化的知識網絡結構。如講解“中國近代化進程”,要注意引導學生從跨學科的角度進行綜合分析。歷史方面有洋務運動、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展等知識;從政治的角度可以運用哲學觀點分析、評價洋務運動以及民族資產階級兩面性的特點。進行第二輪復習時,可以以歷史專題學習為載體,通過相互溝通、滲透,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整合。但注意組織專題時要突破以前“純歷史”的角度,歸納出能聯系到當今社會熱點現象與社會突出問題的專題。因此,在歷史復習中,教師和學生都必須關心時事,關注社會、跟蹤熱點,加強歷史與現實的結合,強調歷史的社會功能。
總之,對如何提高初三復習效果還需要各位同仁進行更深入的分析論證,對這一問題的內容進行再充實,使之更加系統與完整,更好地指導歷史學科的復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