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星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作為小學教學的一門重要學科,對學生教授小學語文知識,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但是,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小學生會感到負擔過重,并且有著一定的學習壓力,不利于激發語文學習的興趣。本文深入探究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增效減負的策略,以期為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持續開展提供更多的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增效減負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工作的持續開展,小學語文教學越來越重視在教學期間進行增效減負工作。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增效減負的實現,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利于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為了達到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增效減負的教學目的,教師必須做好教學改革工作,并且將多種新型的教學方式運用到教學過程中。
同時,在教學期間,教師要做好學生的心理工作,讓他們能夠在減負工作時,培養良好的語文核心素養。
一、通過創設教學情境進行增效減負
在小學語文教學期間,教師不僅需要進行生詞、古詩等相關知識的教學,還需要豐富學生的個人認知,開闊學生的視野。因此,為了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教學情境,從而達到增效減負的目的。
如在教學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這首古詩中“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時,為了讓學生對于其中的內容擁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認識,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將廬山瀑布的畫面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了解到廬山瀑布奇麗雄偉的獨特風姿,從而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和這首詩的含義,并體會李白胸襟開闊、超群出俗的精神面貌。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學生能夠更深刻地了解詩歌所要表達的含義,加深理解,在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的同時,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通過轉變教學觀念進行增效減負
在開展教學改革工作之前,小學語文教師都以傳統的教學方式為主。傳統的教學方式始終堅持以教師為教學主體,對學生的主體地位缺乏足夠的重視。受這一因素的影響,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無法得到充分發揮,不利于教學工作增效減負工作的開展。因此,為了幫助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達到增效減負的目的,為達到《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需要對自身的教學觀念進行深入革新,將新型的教學措施運用到教學過程中,提高工作效率。
如在教學《狼牙山五壯士》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放映有關狼牙山五壯士的電影和紀錄片,從而讓學生更好地了解五壯士的英勇事跡,以及作者對狼牙山五壯士的贊美之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逐漸轉變了教學觀念,并且將新型的教學方式運用到教學過程中,在最大限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增效減負的教學目的。
三、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教育改革工作的持續開展,為了幫助小學生減少學習的壓力,促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積極投入到學習過程中,教師需要在開展教學期間達到增效減負的目的。為此,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開展語文知識的相關教學工作,還可以通過轉變教學觀念,進行語文知識的教學。通過以上這些方式,促進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持續開展。
參考文獻:
[1]李振速.探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增效減負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4,(20).
[2]楊自香.試分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增效減負的策略[J].華夏教師,2016,(12).
[3]趙世同.關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增效減負策略的探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5).
[4]江小姜.淺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增效減負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3).
(作者單位:江西省婺源縣甲路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