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鳳凰初級中學 江蘇泰州 225300)
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十分抽象,理解起來非常不容易,這就導致許多學生對這一課程的學習僅僅停留在閱讀和背誦的層面,而沒有進一步地深入探究[1]。長此以往,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效果得不到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得不到激發,給學生道德法治素養的培養帶來巨大的困難[2]。而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正是初中教師為推動道德與法治教學所做的一次積極有益的嘗試,目前在不少初中學校也已經顯現出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程不同于語文、數學或英語等基礎性的理論課程,其具有更多的針對性和實踐性,僅僅通過課本是難以使學生對相關知識充分把握和理解的。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并不能認識到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特殊性,在課堂上依舊使用和其他課程一樣的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學理念比較陳舊,教學手段也比較單一,課程中的許多概念和知識都無法具象化和實例化,很難吸引學生主動投入時間和精力到教學過程中,使教學效果得不到有效發揮。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學生的學習有著重要的指引作用[3]。課堂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主要場景,一個好的課堂氛圍應當是教師和學生雙方都積極參與,在良好的互動中形成的。但是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中,許多教師都沒有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與學生之間缺乏有效的互動,課堂教學也產生嚴重的割裂現象,往往是教師在講臺賣力地講,學生在課桌隨心地聽。這使得課堂的整體學習氛圍沉悶枯燥,毫無活力,無法形成師生一體,共同進步的學習體系;也無法培養學生的思考和探究精神,學生的學習體驗不佳,達不到課程的教學目標,學生的道德法治素養也就無從談起。
初中教育既是對之前小學教育的延伸,也是之后進行高中教育的重要基礎,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具有重要的承上啟下的作用。在初中教育體系中語文、數學和英語等主科往往占據著關鍵地位,學校和教師為了應對中考和升學率的壓力會把大部分的時間、精力和資源都投入其中,而忽視學生在其他學科方面的學習,對于不參加中考的道德與法治課程更是沒有足夠的重視。在教學中許多主科教師會強硬霸占原本屬于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時間而使學生無法受到足夠的道德與法治教育,這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人素養的提高勢必會造成一定的阻礙。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教師也不能將教學活動局限于講臺、黑板和課桌,而要主動進行自我變革,與時俱進,轉變固有的教學觀念,創新原有的教學手段,為學生打造新的學習天地。尤其是在運用案例教學法進行教學的時候要注意與多媒體技術相結合,通過新型的技術使一個個案例變得具體形象,加深學生的理解和思考,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比如教師在講解八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書中的“堅持憲法至上”這一單元時,可以通過互聯網給學生瀏覽電子版的憲法內容,使學生對憲法有大概的認識,對于一些踐踏憲法尊嚴的違法行為,教師也可以通過互聯網尋找具體的案例視頻或圖片,使學生通過反面案例對如何維護憲法尊嚴,堅持憲法至上有清晰的標準認識,最終使學生在內心樹立起重視法治,崇尚法治的觀念。
初中學生的年齡并不大,所受的教育也不高,自身知識儲備和人生經驗還不足,對社會和世界的認識還比較淺薄。這就要求教師在運用案例教學法時不能按照“拿來主義”的原則,對各種教學案例不加分辨和思考就直接照搬運用到學生的教學中,而是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聯系學生的當前生活,在學生的認知范圍內合理選取典型的教學案例,使教學案例既符合課本教學內容和目標也貼合學生的具體情況。比如教師在講解“人民當家作主”這一單元的內容時,由于學生還沒有滿十八周歲不具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對于全國人大等權利機關的產生沒有詳細的了解。因此教師可以選取學校當地所在縣市的權力機關作為教學案例,從小處著手,通過縣市一級的人大再推廣到全國人大,使學生的認知能夠層層遞進,不斷加深對道德與法治觀念的理解。
學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要受眾,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一味地對學生灌輸理論知識,也要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思考和探究,變被動接收知識為主動吸收知識。教師在運用案例教學法進行教學時不能忽視學生自主的作用,既要為學生展示各種各樣的案例也要在案例展示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深入學習,使學生產生疑問,并努力去解決疑問,同時通過案例與學生的自身生活進行對照分析,使學生獲得更切實際的道德與法治體驗,這樣案例教學法的教學效果才能得到最大最有效的發揮。比如教師在講解“理解權利與義務”這一單元時,不能僅僅通過案例舉例讓學生機械地理解權利與義務的相關內容和知識,也要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科學地分析,舉行適當的討論活動,在學生之間進行合作與分享,使學生結合具體的案例對自身的日常實際產生一些反思,思考在初中學生的生活中有哪些權利可以享受,有哪些義務需要遵守。
案例教學法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能夠很好地解決傳統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種種弊端,給教學課堂帶來新的學習氛圍,不僅使教師的教學目標更容易達成,對學生道德與法治素養的培養也具有更加明顯的效果,值得在初中課堂作進一步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