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農安縣靠山鎮中心小學 吉林長春 130224)
科學、合理地創建好學習小組,更有利于學生愉快地進行合作,培養其學習能力。學習小組成員的搭配應根據學生的學業成績、學習能力、性別、興趣愛好進行,每個學習小組里都有學優生和相對的學困生,盡量保證一個小組內的學生各具特色,能夠相互取長補短,使組內成員之間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和互補性,保證小組競爭的公平性。每個小組當中,都應配備一個小組長,這個小組長必須具有多方面的素質,學習要優秀,責任心要強,并能管住自己,在學習上生活中小組其他成員比較信服的,而且要樂于助人,善于傾聽別人的意見,有一定的組織能力。小組中還要配備一個中心發言人,這名學生在小組討論結束后,能把大家的意見,結論完整詳細的闡述出來,能代表大家的一致意見。同時,小組中還要有一名記錄員,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能隨時把討論的見解、主張、結論及時的記錄在案。在討論結束時,呈現給小組其他成員,有利于快速,準確的形成一致結論。在創建學習小組的時候,教師要充分考慮到,絕對不能讓小組中的優等生扛主角,他的意見就主宰了整個小組的意見,久而久之,學困生就習慣于在熱鬧的環境中做一個旁觀者。這樣,也就沒有真正做到全員參與,沒有真正達到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比如,在進行“相遇問題”時,讓中等學習能力的成員提出相關問題,由學困生成員來回答問題,由優等生成員來判斷正誤并找出錯誤點得以改正。這樣,每個成員都能體現各自的能力,在合作學習中提升自己的能力。科學的分組對小組內成員的影響是巨大的,不科學的分組會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大大降低,所以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科學的組合。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途徑,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習慣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教師長時間的精心培養,不可能一蹴而就。如何培養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良好習慣呢? 首先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小組討論的結果,往往是小組成員各自見解的統一體,每一位小組成員都要有自己的不同的見解主張,合作交流必須建立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如果沒有獨立思考,那么學生在合作中就會顯得盲目、被動,根本無話可交流。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一定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對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進行訓練和培養。其次,培養學生學會傾聽的良好習慣,傾聽是尊重別人,愛人尊重的高尚品質,學會傾聽,對自己的學習有著非常大的幫助。傾聽是思考問題,借鑒他人思想的主要方式。所以,教師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這在小組學習活動中至關重要。最后,培養學生學會表達。學會表達,是學生最基本的學習技能,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當會傾聽還是不夠的,還必須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說給小組成員聽,所以,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想說,會說、敢說的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討論的內容,要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水平、年齡特征進行設計,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合作學習,因此,在學習內容選取上十分重要。教師要精心設計小組合作討論的問題情境,設身處地感受學生的所做所為,所思所想,引發學生合作學習的動機,提出合作學習的目標,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興趣。那么什么樣的內容適合安排合作學習呢?首先,具有探究性和挑戰性的學習內容。這類內容,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會有不同的想法,也有一定的深度與難度,能引起學生討論的興趣,活躍小組討論學習的氛圍。例如:討論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這個問題就比較適合小組合作探究,小組間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驗證這條規律,通過動手擺一擺,畫一畫,量一量,來達成一致意見。其次,個人無法完成的學習內容,學生沒有經歷過或者難以發現規律,這樣,在小組合作中,不同學生間的意見交流與展示,就能讓其他小組成員豁然開朗,恍然大悟。最后,容易出現不同結論的內容,這類內容在小組中可以通過小組間的講解,分析,排除,達成一致結論。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小組為單位,在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促使學生之間的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最終達到學生愛學、會學、樂學的目標,進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