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長華
【摘? ?要】? 物理在初中教學當中具有重要的位置,但是一些物理知識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學生在理解上比較困難。而且物理相對比較枯燥,容易引發學生的厭倦,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成為物理老師需要關注的問題。現在許多學校在初中物理教學當中應用了探究教學,并且嘗試在教學期間不斷滲透科學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因此本文進行探析初中物理教學的情況,提出有效的措施,為物理教學效率的提高作有效的借鑒。
【關鍵詞】? 初中物理;探究教學;科學方法
隨著新課標的應用,初中物理教學也需要隨著改革,才能適應學生的需求。同時新課標也要求初中物理教學從以往過于枯燥的教學轉變為科學性的教學。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正確認識到科學方法的作用,這是由于在以往課堂上,對理論知識的重視度過高,而沒有關注其中滲透科學方法的教育,導致師生都比較關注答案而忽略了過程。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當中傳授針對性的科學方法,使學生可以了解物理知識的同時,可以掌握科學方法,形成良好的學習意識和能力。
一、初中物理探究教學中滲透科學方法的過程
物理教材主要是聯系整個初中物理學科相關的物理知識系統,教材的主要任務就是串聯各個知識點,而相關的科學方法則不容易顯現出來。但是顧慮到初中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還不夠成熟,因此在進行傳授物理科學方法的時候,沒有過多地要求學生刻意做到,而是讓學生日常學習當中逐漸感悟。例如初中物理教材當中出現的物理模型,在教學的時候只是將復雜過程進行簡化,得出的最終結論讓學生進行記憶,因此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過多出現已經被驗證的知識。長此以往,只能使學生機械地記憶已經獲得的知識,而沒有詳細了解相關的學習技巧。即使是涉及科學方法,老師也常常將其過濾之后,才能傳授給學生,學生只能學到比較簡單的方法,如控制變量法等等,均是較為有效的教學方法。鑒于此,老師在教學當中需要適時將物理有關的科學方法傳授給學生,并且滲透到日常學習當中。
二、初中物理探究教學法中滲透科學方法的策略
1.運用物理知識滲透科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在初中物理教學期間需要教會學生使用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問題解答的效率。例如可以在初中物理探究教學法當中加入控制變量法。此種方法可以幫助學生遇到變量的時候,為了確定多個物理量之間的聯系時,保持一些物理量不變。并且進行變化有關的物理量,了解相關物理量變化的規律。在初中物理學習當中,許多知識均可以采用控制變量法進行探究。比如在學習《摩擦力》這一課的過程中,老師在開展探究教學的時候,可以讓學生依據自身的生活體驗進行探究摩擦力是否真實存在。在開車的時候,輪胎對道路會產生摩擦力,互相觸碰擠壓的物體也會產生摩擦力。因此在進行探究摩擦力時,老師可以順勢提出相關的問題,如物體引發的摩擦力和壓力有著必然的聯系嗎;物體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嗎?為了解答這些問題,老師可以安排學生,讓兩個小木塊保持在相同的位置,然后進行施力使其勻速運動,在逐漸改變施加在小木塊上的力度之后,查看水平面承受的壓力是否有變化,進而進行驗證摩擦力有無增加。接著使小木塊更加粗糙,再次進行驗證摩擦力有無增加,學生經過應用控制變量的方法,即可很快得出答案,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開展物理實驗來滲透科學方法,提高學生興趣
在開展教學的時候,要想學生可以更加準確地了解相關的物理內容,常常會設立相關的物理模型或者開展針對性的物理實驗。特別是在開展探究教學時,常常會應用到物理實驗,學生在進行看到或者操作實驗的時候,可以更加直觀地了解到物理知識,而且在此期間,師生也可以就實驗展開討論,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因此物理老師可以利用物理實驗的作用,完成滲透有關科學方法的目標。例如在學習《聲音的傳播》這一課的時候,可以進行探究真空是否可以傳聲這方面的內容。在課堂上,老師可以拿出一個電鈴,將其放入可以完全封閉的塑料袋內,接著連接線路,學生可以清晰地聽到鈴聲。接著老師采用真空機將塑料袋當中的空氣緩慢抽出,學生可以聽到鈴聲越來越小。這就看充分證明,在空氣越少的情況下,聲音傳播會明顯受到影響,直至無法聽到聲音。但是由于課堂實驗,無法真正使容器實現真空,只能呈現出最力所能及的理想情況。雖然實驗不夠完美,但是也能夠經過傳出的音量的大小進行證明在真空狀態下是無法將聲音傳播出去的。采用此種方式,可以使老師在開展實驗的時候,逐漸將科學方法融入到教學內容當中,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提高自身的操作能力。
3.應用物理現象來滲透科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在初中的物理教學當中,其任務主要是指引學生自行探究完成教學的目標。在實際教學當中,采用探究教學不僅可以滿足學生探索未知的需求,也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在教學的時候,需要注重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然后經過學生自己探究和學習,完成問題的解答。由于物理屬于操作性較強的學科,需要采用多種方式進行學習。而物理現象為最直觀的驗證理論的方式,因此可以在課堂上進行列舉各種物理現象,然后透過現象進行傳授相關的科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例如在教授《平面鏡成像》這一課的時候,物理老師可以利用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平面鏡成像的情況,指導學生進行區分光的反射和折射之間的不同。并且在探析的時候,也可以順勢提出涉及光傳播的原理,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教材上的知識。從中可以看到應用具體的物理現象,可以使初中的學生很快了解在現象當中隱藏的物理原理,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
初中物理教學當中包含著多種類型的科學方法,經過利用有關的科學方法,可以有效幫助學生理解較為復雜的物理知識。因此在使用探究教學法的時候,需要在講課期間逐漸融入有關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在日積月累當中掌握這些科學方法,并且將其應用知識探究中,有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獲得更好的物理成績。
【參考文獻】
[1]陳亮.淺談初中物理教學中物理學史的滲透[J].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0(2):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