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傳統理念和教學模式的影響,現階段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的創新性不足并且教學內容不統一,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針對這一情況,要實現教學突破,就必須從將初中綜合實踐活動歸入校本課程入手,通過各個學科教師共同合作來實施,由此實現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校本實施的可持續發展。
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基于學生的生活實踐與社會實踐的經驗,充分體現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程,所以學好這門課程是必需的。現如今,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沒有現成的教材和統一的教學內容作為依托,課程實踐地點沒有固定場所,教學方式也不固定,這對于學校和師生而言都困難重重。
初中綜合實踐活動是屬于地方管理型校本實施課程。因此,在實施該課程中依托校本開發課程資源是實施有效課堂的重要途徑,通過教材來綜合完成實踐活動課程。筆者認為,校本的研發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必經之路,也是初中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需要我們深入探究與實踐,開辟校本開發的新路徑。
1.轉變思想,進行課程改革。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不屬于學科課程的范疇,因此,需要學校根據相關教學指導意見,結合本校實際情況,進行大膽創新和課程改革探索,讓初中綜合實踐活動實現學科化建設,設立科研小組對其進行研究。綜合實踐活動的科研組組長可以讓校區行政領導通過業績、能力等方面進行評定,找到最適合的優秀教師擔此重任。科研組組長需要在每個學期的開端擬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學科計劃,并且為各年級提供有價值的參考研究主題。這項任務需要在征求學生意見的基礎上進行,要全面把關選好相關課程主題,給教師分配好教學任務,指導各自分配的班級,以創新且穩妥的出發點進行研究。
初中教師對課程改革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轉變傳統學科思想,綜合實踐活動的改革才能取得成功。對此,學校可以定期組織開展校本綜合實踐研究活動,同時多借鑒其他學校成功實施的案例,汲取經驗,多學習相關理論知識并積極運用到實踐當中去。在研討過程中,積極面對遇到的問題和困惑,并竭盡全力運用集體的智慧去解決,實施有效的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策略。
2.轉變策略,運用課程管理。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新型課程,是一門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核心的綜合實踐性課程,是通過學生的直接經驗回歸到他們生活的特殊活動課程,同時也能和其他學科課程以及知識類綜合課程整合構成現有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因此,對于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管理,學校應當采取課程式的管理模式,將課程管理納入學校的常規教學中,每周的課程安排可以根據教師和學生其他學科的情況以及反饋情況來擬定,可實施相關教學管理,時間以期中、期末為基準進行評比和獎勵;管理評價需要根據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并緊扣課程重點與目標來實施。主要考查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學生在學習上的參與情況、情感、價值觀、生活觀等評價重點。課程管理模式可以實施“校長—教導處—教研組長—指導教師—研究小組長—學生”或“團委—年級組長—班主任—社會實踐社區服務負責人—學生”或“校長—年級組長—班主任—指導教師—學生”等模式。在這樣的管理模式下,學校要合理制定科學的課程計劃表,保障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順利開展。
3.充分利用資源,豐富活動課程。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校本實施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或研發中廣泛利用互聯網、學科資源或實踐基地等校內外各種資源。在校內可以利用相關學科組建興趣小組,如設立球類俱樂部、表演興趣小組、環保宣傳小組、動漫興趣小組、天文興趣小組等。同時也可充分發揮校外實踐基地的作用,如自然保護區研究基地、植物研究基地、荔枝園社會實踐基地、中小學德育基地、國防軍訓基地、公園植物研究基地、社區社會服務基地等實踐基地作為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依托。此外,學校還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舉行文化藝術博覽、文化藝術學生作品展示等活動,使校園文化多姿多彩。
通過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校本化實施,讓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更親密,讓學生在汲取生活知識的同時,豐富生活,開闊視野,促進個性化發展,鍛煉綜合實踐能力。
4.轉移教學重點,升華教學主題。在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校本化過程中,大部分教師和學生都能夠適應教材,根據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標來完成相關活動。因此,教學的重點要進行轉移,可將選擇教材內容的主題轉移到與學校實際、社區實際緊密聯系當中去,合理、適當地利用當地資源,自主升華教學主題,讓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校本實施更具有價值。升華教學主題后,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學習過程中,能夠對所學知識產生感悟,并對其進行質疑,從而能夠通過現有知識反思新知識、拓展新理念。教師要敏銳地利用這樣的有益契機,積極引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讓學生能夠深層次地對知識學習進行創新研究,獲得自身學習成果。例如,在進行語文學科教學時,在“故鄉”這個主題單元,就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我愛我的家鄉”設計名片主題活動,讓學生根據家鄉特色來設計家鄉名片,讓學生在設計名片的同時查閱關于家鄉的資料,讓學生更進一步地了解家鄉的特色,提升對家鄉的熱愛之情,也能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除此之外,還可以在學校舉行大型研究或設計活動,教師根據學生的興趣點,以學生的角度多思考,多設想,升華系列探究活動的教學主題,同時每個教學主題下設多個小主題,讓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身個性化操作的活動內容,形成有效的綜合實踐活動。這種基于校本理念去升華教學主題活動的做法,能完美規避活動的場地、天氣等條件限制,把教學重點落到實處,并且也能收到良好的活動效果。
綜上所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對教學的校本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策略要注重發掘校內外的課程資源,多樣化評價并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這有利于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校本實施策略值得我們進一步探索和研究,才能讓這門課程繼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