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亞琴
(甘肅省慶陽市寧縣一中,甘肅 慶陽)
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陣地,提高課堂效率,是我們每位教師努力的方向。下面我結合自己的物理教學實踐,談一下打造高效物理課堂的體會。
(1)把“講堂”變成“學堂”,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2)教師是課堂上的組織者、引導者,為學生提供輔導和幫助;(3)學生能把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三種學習方式融為一體,最終達到高效學習的目的;(4)高效課堂學習氛圍輕松愉快,充滿生機活力;(5)有科學合理的學習任務安排,學生信息量、思維量、訓練量適中;(6)能開闊學生的思維和視野,不局限于書本和課堂;(7)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
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學會。所以,在備課上,我們應注重備學生,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思維特征和心理發展特點,結合學生已有知識基礎,選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把重點放在怎樣教學生學上。具體說就是:預測一下學生對本節課的興趣點在哪里?可能的難點在哪里?理解和掌握的關鍵在哪里?準確設計好學生的學習活動。
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養成自學的習慣。教師以學習提綱或問題的形式告訴大家本節課的知識點,先讓學生仔細閱讀課本,然后對不懂或不會的地方,進行小組討論,小組討論后,還不會的地方提出來,教師進行解答。
在課堂上,教師講解以下兩種問題:(1)關鍵問題。用精練、概括的語言把重點、難點、疑點講深講透,填補學生預習和討論中的“空白”。(2)發現的問題。對于課前為學生自學或預習而布置的一些一般性的學習內容,上課時先不講它們,讓學生在做這些內容時自己發現問題,然后再針對學生發現的問題進行合理點撥,引導啟發學生去解決。
在課堂上,要想讓學生真正地投入到學習中,就要強化學生的體驗,教師只進行必要的引導。例如,在運動圖像的學習中,我畫出幾種具有代表性的速度—時間圖像和位移—時間圖像,讓學生上講臺上模擬這些運動,在模擬的過程中,無論是在講臺上模擬的學生或是在座的學生都會思考物體分別做的是什么性質的運動,圖像的點、線、面分別代表什么含義。學生會自覺地展開討論,糾正在講臺上模擬的學生出現的錯誤和問題。只要變“教”為“學”,就可以在短時間內讓學生獲得大量的知識,大大提高課堂效率。
根據課堂需要將學生分成小組,學習時,小組內互相“合作”,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相互學習、相互補充、相互提高,達到兵教兵的作用。課堂上要鼓勵優秀的學生多幫助別的同學學習,這是讓優秀的學生更優秀的最佳途徑之一,對于學困生,教師結合新課適當地補充知識上的缺漏,幫助他們分析問題,教給學習方法。
傳統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是“灌輸—接受”,學生處于被動狀態;高效課堂采用新理念,課堂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踴躍發言。新理念讓學生在“聽中學”“看中學”“想中學”“議中學”“演中學”。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學習的合作者。高效課堂切實提高了學生的知識水平,培養了學生的能力。
“想中學”增強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議中學”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應答能力,“演中學”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培養了學生的表演能力。這些能力的提高是潛移默化的。
高效課堂讓老師少講,學生多學、多說,老師先不講,只是告訴學生學習的方法和內容,學生要將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索取,學生要動起來,還要在同學面前講出來。學生要從過去的觀眾變成演員、當事人,要重建一種新的課堂秩序,要克服人類最大的弱點“惰性”。學生的規范變成習慣,需要教師告訴學生如何做,需要老師堅持點評,采用合適的評價。讓學生發生質的飛躍需要長期的培訓。
展示是高效課堂的亮點。為什么要展示和展示什么,是我們每位教師必須要思考和面對的問題。在展示的過程中,我們同時也發現了一些問題,課堂自由展示的結果是使課堂上出現了一部分“展示專業戶”,展示成了個別學生的“專利”;另一方面,如果教師進行人為的操控,擴大展示群體,又使展示變成了“泛泛而展”,失去了“精品”度。
高效物理課堂打造過程中,我們會碰到各種狀況,遇到各種問題。這其中有精彩的發現,也會有重重的疑慮,這都是很正常的。因為高效課堂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我們長期的堅持,更需要我們廣大的一線物理教師不斷地學習新課程理念,不斷探索、不斷實踐、不斷反思總結教學中的經驗和不足,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打造高效物理課堂而執著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