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康康
(浦江縣第五中學,浙江 浦江)
初中階段是學生受教育階段的關鍵時期,對后續的中考、高考等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在七年級的教學上,學生剛從小學階段過渡到初中階段,對數學知識、概念缺乏深刻的理解,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其后續的學習會產生嚴重的影響。因此,需要初中數學教師落實新課改的要求,積極采用先進的教學理念、方法,促使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保障教學效率,以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從而不斷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水平。
第一,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并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為了更好地讓學生理解數學的含義,理解數學與生活之間的關系,筆者為學生布置了問題,“如果我們不使用數學方面的知識,能不能度過一天?”學生通過實踐可知,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離開了數學人類將無法生存。同時為了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筆者在講解完“一元一次方程”時,為學生設置了問題,“同學們,根據方程60+x=100,你們會想到什么呢?”很多學生想到了成績、路程、人民幣等,絕大多數都與學生的生活有關,通過這種方法,可促使學生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知識,不斷提高學生對數學的理解能力。第二,數學反作用于生活。在新改革下,初中數學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1]。在進行教學時,不應該局限于做題方面,要引導學生積極從生活中發現問題,并利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從而體會數學知識的魅力。例如,筆者在講解“二元一次方程”時,將公園門票問題引入教學當中,“公園成人票30元,兒童票15元,共賣出了100張票,一共收入2550元,問分別賣出多少張票。”在這種情況下,有利于學生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促使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
在新課改的發展下,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有利于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從而保障教學質量。因此,需要教師重新認識教學過程,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確保數學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七年級數學具有教學量大、內容抽象、學習難度大等特點,不利于學生理解。而傳統課堂有較強的時空限制,教師很難在有限的課時下講解更多的內容,不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使得教學效果受到了影響。對此,教師可加大課前教學力度,利用信息技術制作教學視頻,并上傳至校園網站中,供學生自由安排時間來學習,提前預習教學內容。在這種情況下,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探究能力,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以保障課堂教學效果[2]。
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主要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導致課堂氣氛比較沉悶、壓抑,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課堂效率受到了影響。對此,教師應轉變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限制,開展PBL教學法、合作探究法等,從而創造輕松的教學環境。例如,筆者在講解“圓的初步認識”一課時,在課前為學生制作了多媒體課件,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筆者在課件的開始,為同學們展現了很多生活中關于圓形的圖片,如硬幣、圓形井蓋、圓形花盆等,并為同學們提出問題,分析各個圖片之間的相同點,大多數學生都能直觀了解到展示的圖片都有圓形的特點。對此,筆者繼續提問,“同學們,除了展示的圖片之外,生活中哪里可以看到圓形?請大家以小組探究的方式進行交流。”由于展示的信息都是生活中常見的內容,對學生提出這個問題,有利于增加問題的難度,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同時,采用小組交流的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交流能力,促使學生在探討中相互吸收、相互影響,以營造良好的課堂討論氛圍,促進問題的解決。
傳統教學模式下,很多初中數學教師比較注重課中教學,忽略了課后教學的重要性,不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對后續的教學工作造成了嚴重的影響。而在新課改下,促使教師發展信息化教學模式,并利用新媒體社交平臺與學生進行溝通,如QQ、微信、微博等,以增進師生間的溝通。對此,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進行分析,設計相應的問題,并制成視頻、課件等形式傳輸給學生,促使學生在課后進行自主研究、自主學習,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當學生遇到不會的問題時,可及時利用社交軟件與教師進行溝通,以解決學習上的難題。另外,教師還可以對學生存在問題的地方進行整理、分析,形成錯題資源,并對學生進行重點講解,避免學生再次出現此類錯題。
綜上所述,傳統教學模式存在很多弊端,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得教學質量受到影響。因此,需要初中數學教師落實新課改的要求,不斷創新教學理念和方法,積極采用先進的教育技術和思想,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確保教師教學水平的快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