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昌楠
(浙江省溫州市特殊教育學校,浙江 溫州)
我國特殊教育起步較晚,起點較低,相關的教育體系尚不完善,教學創新方法研究相對較少。因此,我國在繼續加大新建特殊教育學校之余,還應進一步加強對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創新進行系統的研究。本文就特殊教育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創新進行了淺顯探究,以期為我國特殊教育學校小學數學教學提供更多的創新思路。
語言交流是信息逐步被加工、表達、形成、傳播以及接受的一個過程,由于特殊教育學校中很多小學生在溝通、交流方面受到一定的制約。因此,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既需要培養、教授學生數學基礎知識,更需要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培養、提升學生擁有較高的語言表達能力與數學信息交流能力。在特殊教育學校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數學教師應通過不斷創新、豐富數學教學手段,來幫助學生能夠在課堂數學學習過程中更好地理解一些數學方面的詞語,使之能夠更準確地理解、掌握各種數學知識與信息。雖然,學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生理和心理問題,其對數學知識的認知與理解較正常學生有著較大差異,但數學教師仍要鼓勵、引導學生能夠在課堂學習中大膽提出自己的疑惑;且要鼓勵學生能夠在課堂學習時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地與教師或同學進行數學知識、數學思想的交流,使其在交流、溝通中獲得更多的數學知識,這對提升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均具積極的促進作用。另外,數學教師也可以適當開展數學課堂討論、學習技巧交流等來有意識地培養、提升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與數學表達能力,這對培養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自主思考、自主探究意識、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均有重要意義。
陶行知在其的活教育思想中提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受特殊教育學校學生自身因素影響,或某一方面存在一定的先天不足,進而也會影響到學生知識的理解能力。因此,特殊教育學校數學教師應合理運用不同的教學模式來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培養其數學思維能力,為提升學生數學思維、數學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情境教學模式是數學教學實踐中重要的方法之一。情境教學模式既可以讓學生,尤其是低學段的小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理解各類數學知識,也能夠提升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同時,情境教學模式可以結合學生數學的理解能力、認知特點、學習特點以及知識掌握程度等進行不同的創設,使學生能夠通過情境教學去更好地感悟、理解數學知識,使之能夠與自己的實際生活密切聯系在一起,進而達到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提升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目的。另外,數學教師也可以采用互動教學模式來促進師生之間的“教”“學”互動性,在激發其數學學習興趣的同時,也能夠為學生營造更多的、輕松的、多邊互動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在“教”與“學”、數學信息的互動交流之中完成各種數學知識的學習與不同學習思想的碰撞、交融,進而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與主動探索精神,最終實現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創新能力的目的。另外,數學教師還可以結合不同學生數學學習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思維訓練,如為學生創設一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教學內容,并組織學生進行相關的“討論”與“交流”,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思考,這種拓展性數學思維訓練也能夠有效地達到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
特殊教育學校的數學教師必須摒棄傳統的“傳授”“灌輸”數學教學模式,應立足于尊重學生數學學習需求及個體差異的基礎上,進行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不斷創新。同時,數學教師還應在課堂上針對教學內容、教學任務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如使用一些直觀的、具有展示性與引導作用的教學用具來進行課堂教學,以提高學生對一些抽象的數學知識的理解。同時,數學教師須理性地認識到學生客觀存在的個體差異性,在教學過程中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及情感意志,避免因廣泛性的課堂教學而導致個別數學學習能力、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因其生理上的缺陷而形成自卑心理、厭學心理。因此,數學教師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必須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基礎上進行因材施教,讓每一位學生均能得到良好的數學學習與個性化發展的機會。另外,特殊教育學校中的一些小學生因自身因素而造成其性格內斂,不喜歡主動回答教師提問,因此,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則可以為其布置一些適宜于獨立思考、提升數學思維能力的問題或課業,讓每一個學生均有展示自我、個性化學習與發展的平臺。同時,數學教師在學生展示自我的同時,還應結合差異化教學評價適時地、適度地給予學生相應的肯定式的教學評價,讓每一名小學生均能夠在數學課堂學習過程中,均能夠不斷地收獲到成功、不斷地超越自我,并在不斷提升自己的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同時對自己未來的生活與學習充滿信心。
綜上所述,特殊教育學校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從多角度、多元化、差異化的教學理念去進行課堂教學創新,并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數學信息交流能力、數學思維能力、創新意識;并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開展因材施教,使之在數學學習的過程實現個性化發展,使之成為社會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