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志鋒
(江蘇省西亭高級中學,江蘇 南通)
根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來看,一定要融合高中生的年齡特征,從高中生的現實生活環境出發,充分發揮他們日常生活中的各類事情,創設一種非常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創造更加適宜、適合高中生的學習方式,讓高中生以更加積極飽滿的精神狀態去面對我們創造的信息技術生活化的教學環境,以便于更好地掌握信息技術的技能,所以,任課老師一定要從日常生活中的事件中尋找素材,在上課的時候,引入生活,燃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比如,老師可以根據所講課程的進度,開展一項課外活動,在活動之后,讓學生使用軟件,把這次活動進行的時候拍下來的照片進行美化處理,然后使用Word軟件加上優美的文字做成一個總結宣傳式的海報或文章。在這整個過程中,學生鞏固了他們所學的有關知識和技能,不但在現實生活里得到了學習的素材,發現了信息技術學習的趣味,而且在無形中很容易地加深了對信息技術專業技能的熟練程度,讓教學效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高中信息技術這一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信息知識和技能,所以,要實現信息技術生活化教學就要深刻地了解學生的現實生活環境,把這個條件作為出發點,根據學生的年齡、性格等各方面的不同,全面、周全地考慮學生的不同,確定正確的教學方式,讓信息技術和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教師可以在講授信息技術課程知識時,從現實生活出發,巧妙地設立題目要求和問題基礎,實現生活化教學。
例如,在教授表格信息加工的基礎知識時,在以往的授課方法里,老師先把表格信息加工的基礎操作進行一遍,稍加解釋,然后學生根據老師剛才的操作,進行模擬訓練,在這個時候老師觀察學生的掌握程度,這樣的教學過程既無聊,又很難讓學生掌握知識。所以老師可以改變原來的講課方法,讓學生自己創建一個表格,把自己的平常消費列一個清單,這種方式是以現實生活為基礎的,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會積極地上機操作,然后老師再把知識點導向Excel,便于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
信息技術這個課程,實質上就是一個非常具有實際操作性的課程,目的是要教會學生把課上學到的知識,融合到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促進學生成為實踐操作型的專業人才,作為這門課的任課老師,不但要從現實生活的問題出發,從生活的角度進行課上提問這個環節,而且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也要注重難易程度,先進行比較容易回答、比較平常的問題的提問,以階梯的形式一點一點遞進,把學生的思緒引導出來,然后再向他們提出那些比較困難的問題。大部分學生應該都會多多少少了解一些關于信息技術方面的知識,因此也就不可避免地會存在一些令人費解的問題,如果老師可以把這些問題吸收到課上講授,不僅能讓學生打消對這些問題的疑惑,而且能促進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積極性,開拓他們的思維活躍度,提高效率。在進行這個環節的時候,老師應當注意采納的素材既要符合現實生活,又要讓學生可以很自然地接受,符合學生的認知,不僅不能讓學生感到非常簡單,不能開拓思考深度,又不能太繁瑣、太困難,容易打消他們的積極性。因此,難易程度合適的問題,才可以讓學生樂于深究,尋找解決辦法,提高學生信息技術的綜合能力。
例如,在進行數據庫管理這個課程的講授時,老師先提出一種有趣的情境:如果你現在是農場的主人,你會怎么去照料你的農場,讓農場里的農作物不會受到損失。以這個有趣的實際問題作為課堂的切入點,在學生自己思考這個問題一段時間之后,老師可以趁熱打鐵,講授數據庫管理的相關知識,在學生掌握之后,就可以根據剛剛學習的知識,對最開始提出的問題使用自己的角度去聯合知識解決。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輕松地解決了問題,掌握了知識,而且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也被很大程度地激發了起來。
在新課程不斷深入改革的今天,高中信息技術教師要利用生活化情境進行教學,不斷堅持以上三大方面,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學習能力,使其有一個充實的高中學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