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全香
(馬鞍山第二十二中學 安徽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
當今社會是信息網絡社會,隨著各種電子信息產品和多媒體技術的普及,利用微課將教學內容以數字化的方式呈現出來,供學習者和研究者進行網絡在線學習,已經是大勢所趨。地理學科綜合性和知識性很強,涉及自然、人文、區域等多個領域,如果將微課應用于地理教學當中,則更能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將會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微課是指以視頻或錄像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時間一般不超過10分鐘。微課的核心是教學視頻或錄像,同時還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課件、自主學習任務單等輔助性教學資源,它們以一定的組織關系和呈現方式共同營造了一個半結構化、主題式的資源單元應用小環境。
微課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能對傳統教學進行輔助性的補充和拓展。微課的內容可以是教材內容重點或難點的講解,也可以是題型精講或考點歸納,還可以是方法傳授、教學經驗等技能方面的知識講解和展示。微課講授的內容多呈“點狀”“碎片化”,內容少、時間短、用起來靈活方便。
地理微課是將地理學科內容與微課教學結合起來。利用微課,將零散復雜的地理原理、規律等知識直觀、生動、有趣地呈現出來,化難為易,化枯燥為有趣,這樣既可以提高教師對地理教材的把握和理解能力,又可以增加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進而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率。
傳統課堂一節課45分鐘,而且地理知識點多,內容比較繁雜。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平均只有10~15分鐘,一節課時間太長,學生注意力得不到緩解,往往會感到很疲憊,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如果只將重要內容或精彩片段錄制成簡短的視頻,供學生隨時隨地下載觀看、重復點播,肯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1.利用微課,幫助學生預習新課
教師根據地理知識點的前后銜接關系設計制作好微課,引導學生將已有的知識儲備遷移到新知識的學習。課前先讓學生觀看此微課,幫助其前后銜接,梳理知識點,為新課做好準備。如制作《三圈環流》微課時,教師可先在微課中展示熱力環流動畫,引導學生回憶熱力環流的概念、成因、形成過程等相關內容,在此基礎上引出三圈環流的概念,并提出問題:三圈環流與熱力環流有什么區別聯系?引發學生思考并預習新知識。
2.巧用微課,引導學生學習新課
在新課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利用微課進行地理重難點內容再現,引導學生討論探究地理規律、對重要的部分進行強化鞏固。如,在學習《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時,教師可先讓學生重復觀看洋流分布規律微課,引導學生通過洋流的分布規律來探究它的影響,這樣既能鞏固已學的舊知識,又能遷移到新知識的學習。
3.利用微課,促進學生進行課后總結
地理學科知識點較多,很多內容都比較抽象,難以理解。如果課后不及時復習鞏固,學生很容易遺忘。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與學生一同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幫助學生構建新的知識體系,加強記憶。還可以利用微課制作一些有針對性和層次性的拓展練習,讓學生課后思考完成,升華本節課的教學效果。
地理新課標要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地理知識的能力,而如今信息網絡的發達和數碼產品的普及就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學生可以利用微課學習,提高自主學習地理知識的能力。
1.微課不受時空限制,學生有更大的自主學習空間
因為學生可以在網絡平臺上搜索相關的微課資源,然后在線點播觀看。只要有學習的愿望和興趣,學生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時間和地點去學習。
2.微課內容精簡、針對性強,適合學生自學
微課往往突出一個主題,將一節課的重點或難點內容單獨拿出來進行分析解讀,化難為易,學生自學是可以理解的。另外,微課視頻時間短,方式多樣,直觀易懂,學生注意力容易集中,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3.微課能適應個體差異,適合不同的學生自學
那些基礎較差、反應慢的后進生,可以反復觀看視頻,或者調慢視頻的節奏,直到理解內容為止。
1.微課的制作過程就是思考研究的過程
教師首先要認真鉆研教材教法,搜集教學資源,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過程制成微課,實際就是反思的過程,利于提高業務水平。此外,微課可以通過網絡在線傳播,方便教師與同行之間進行教學方法和經驗的分享和交流,提高教學水平,能有效促進專業成長。
2.微課中的視頻、課件等制作涉及多媒體信息技術相關的知識,教師在制作微課的過程中,也就掌握了一些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可以有效提高教師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并提高教師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能力。
總而言之,微課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方式,給學生、教師還有教學都帶來了很大的便利,雖然還處于起步階段,但它一定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