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秋鳳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鹿寨縣黃冕鎮中心校,廣西 柳州)
要想進行有效的德育,教師得提高自身的素質,從自我做起,成為學生心目中的榜樣。教師的一言一行關系到學生的行為。例如:在每堂課下課的時候,老師除了整理自己的課本以外,應該檢查課桌上面是否有垃圾,出教室之前應該清理完畢。通過這次我發現,學生每次下樓變得有禮貌了,依次排隊、上下課。這些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還要讓學生堅持到底,那么就需要教師在德育教學中制訂一套可行的方案,才能將德育滲透到每個學生的心中。
在教學中,任課教師認為德育是德育處和班主任的事情,在課堂中,如果學生表現不好或者跟任課教師發生了矛盾,任課教師就會把責任推給班主任。其實,教師走進了一個認知誤區,學生良好習慣和素質的養成不是一個人和某個部門的事情。每位任課教師都有責任對學生進行德育。教師要轉變自己的思想,人人要樹立德育觀,每位任課教師要以最好的姿態來教育學生,要給學生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教師要起到為人師表的作用。學生的素養是靠熏陶和感染提高的。如果在平常教學中,我們每位教師都做好了榜樣,那么學生自然跟隨,在不知不覺中就會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學生的素養也會有所提高。教育不是單純地教,所謂教育就是教師做好榜樣,學生自然跟隨。
在做課間操的時候,學生都在操場上鍛煉,但是老師發現班級的燈還亮著。同學們都互相對視,但是沒有一個人要去關燈。這時候老師把教室的燈關了。像這樣的情況屢屢發生。但是如果在每次課間操的時候,任課教師提醒學生請關掉燈去做操,每次堅持,學生就會養成一種習慣。習慣成自然,久而久之,學生每次下課做課間操的時候都會記得關燈。任課教師無論走進校園還是教室,看到地上有碎紙屑應該隨手撿起扔進垃圾桶,在這一瞬間,會有很多雙眼睛在注視著我們。教師的親身示范,總比在課堂上講多次的效果要好很多。只有教師從自我做起,學生才會按要求做。教育無處不在,處處是楷模。
學校是學生集體學習的場所,學生之間難免會發生一些矛盾,也會出現打架斗毆的現象。遇到這種情況,作為教師,我們要學會調節,讓學生到辦公室坐下,讓他們先消消氣,聽同學把原因說清楚。教師要學會傾聽,之后再判斷誰對誰錯。教師要慢慢做心理疏導,引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發展,告訴學生那樣做是不對的,下次注意,給學生慢慢講道理。教師要讓同學之間把矛盾徹底化解,讓學生學會寬容和理解。只有教師學會傾聽,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心理指導,才會減少更多的矛盾,才會讓班級一片和諧,也提高了學生的素養。
作為教師,要有一顆愛心,要熱愛自己的學生。要想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必須從學會尊重、真誠開始。教師要以身作則,要時刻注意自己的儀容儀表、言行舉止。教師在與學生溝通的時候要學會尊重學生,真誠去對待每一位學生。只有教師學會了尊重學生,學生才會尊重老師。在課堂上,學生舉手回答問題的時候,如果說錯了,教師也不要斥責學生,應該耐心幫助學生糾正問題,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問題,幫助學生建立起自信。只有以德服人,學生才會喜歡聽老師的課,教師才會受到學生的愛戴。
學生的管理制度都是老師和學校制定的,但是按照規定管理學生,學生大多數都是不服從的。他們的潛意識里面覺得這些制度是不公平的。如果學校把這些制度按照班級下發,讓學生提出建議,最后由學校總結再做修改,我相信肯定會起到很好的效果。只有讓學生參與自主管理,學生才會在以后的學習中嚴格要求自己,效果也會事半功倍。
總而言之,要想做好學生的德育,還要教師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斷堅持,從自我做起,以自己的言行舉止來感染身邊的每一位學生。只要在德育中,教師始終堅持從自我做起,做好榜樣,學生才去會效仿、聽話照做。對學生進行德育可以培養其良好的習慣,只有培養學生先做人,才能為培養國家的棟梁之才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