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新利
(江蘇省新沂市實驗學校,江蘇 新沂)
中小學的體育教學改革,打破了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突出了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主體作用,讓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得以推廣,促進了學生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的養成。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應著重對中小學體育教學的發展方向進行分析。當前的中小學體育教學方向是在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基礎上,進行以學生為主體的特色化體育教學,在教學中淘汰了一些傳統的體育訓練內容,加入鮮活的休閑體育學習內容,使得體育教學更加符合時代發展的需要。而我們在面臨中小學體育教學改革的浪潮之時,要迎合中小學體育教學發展方向,做出有效的教學創新,使我們的體育課程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自從新一輪課程改革以來,中小學體育教學越來越重視發展學生的健康觀念以及以體育與健康的關系為核心開展的體育教學過程。而具體的體育與健康的關系,包括學生通過體育運動促進身體的健康成長;學生通過體育運動獲得心理健康的發展;學生通過體育運動獲得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三個方面。這對傳統的體育課程教學來說,不再是單一注重對學生的體質進行訓練,而更加突出學生通過體育運動獲得心理健康及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讓中小學體育課程承載了更多教學責任。此外,新一輪體育課程改革還注重將課程所教學的體育運動內容,發展為學生的終身體育愛好,要求學生養成終身運動的觀念。這項變化對體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體育教育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更加有效的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培養學生的運動愛好,養成終身運動的觀念。
中小學體育教學的發展方向,首先是要在體育課程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傳統的體育課程以教師的技能傳授及組織學生進行體育訓練為主,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直處于被動的位置。而當下的體育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以及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鍛煉體質、享受快樂、增進友誼,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當前中小學體育教學的具體發展方向,是圍繞著培養和發展學生體育核心素養而展開的。作為三大體育核心素養,運動能力、健康行為以及體育品德被充分地滲透入中小學體育的教學過程中。所謂運動能力,就是體育教學中最基本的能力,是學生體能、技戰術能力、心理能力在體育運動中的集中體現。培養學生的運動能力不同于傳統體育教學中對學生單純進行的體能訓練,需要更加注重技戰術與心理因素對學生運動的影響。健康行為則是新課改之后體育教學中的核心要素,通過體育教學應該全面培養學生在運動中和在生活中的健康行為。而體育品德作為體育與德育的結合點,應當在體育教學中得到更加廣泛的關注,使學生通過體育學習獲得德、智、體的全面發展。
中小學體育的創新首先需要教師積極改變教學模式,在同一班級中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以小組為單位的個性化教學。例如為喜愛田徑項目的學生設置田徑小組,同時為喜愛球類項目的學生設置球類小組,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點以及特長選擇不同的學習內容。其次,我們在體育教學中應該盡量淘汰一些單純的體質訓練科目,增加一些有趣的休閑體育內容,讓學生能夠更加輕松地進行體育學習,獲得身心愉悅的同時發展運動愛好。例如盡量減少長跑訓練,在教學中適當加入體育游戲等。最后,我們要注重對學生的集體項目教學,如組織學生進行足球比賽、籃球比賽、短跑接力比賽等,用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最終發展學生的體育品德。
總而言之,當前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學的改革與發展,適應了學生日益增長的體育與健康發展需要,我們要緊密結合體育學科特點,進行有效的教學創新。在中小學體育教學創新的過程中,我們要勇于打破應試教育觀念的束縛,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思想,將一些落后的體育訓練科目淘汰下去,加入適合學生學習的新鮮體育教學科目,以保持體育教學的鮮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