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晉東
(浙江省衢州第三中學,浙江 衢州)
眾所周知,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他們對于生物知識的掌握,是現在生物學習中的重點。怎樣讓學生把理論知識與生活相聯系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脫離了生活的理論會讓學生感覺到生物知識的晦澀難懂,而生活化情景教學正好對癥解決了這個問題。與其他的教學方式相比,他的優點在于將難變易,將單調變有趣,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過去的生物課堂中,大部分的老師更關注學生的理論知識的掌握,忽視了對于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分析問題等綜合素質的培育,以至于出現“高分低能”或者“死讀書”的情況。生活化情景教學的實施,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使學生的學習寓教于樂,有效地提高了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
老師要在科學的基礎上,生動地、靈活地向學生傳授知識,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生活化的情景教學方法正是本著這一原則為學他服務著。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大多是老師進行填鴨式的教學,知識單調、講授枯燥,是許多學生沒有學習興趣的主要原因。運用生活化情景教學法能夠大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致,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用科學的方法去尋找答案,從而全面提高老師的教學效率。
生物學與我們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而生物學的真諦就是探索生命,在人們平常的生活中,有許多需要用生物學來解釋的科學現象。比如說,我們人類的血型,有人和媽媽一樣,有人和爸爸一樣,這是為什么?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為什么會有不同的相貌?即便是雙胞胎,他們的性格也會不一樣,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用類似這樣的問題來引發學生的思考,會取得不錯的效果。
在我們應用這種教學方法進行知識講授的過程中,可以遵循以下幾個步驟:
對于重要知識點的情景設計,要求有科學性、直觀性,還有可執行性。這是保證生活化情景教學的前提條件。教師給學生設計的情景應與學生的親身經歷聯系緊密,讓他們可以親自參與。比如在學到遺傳與變異的時候,老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父母都是白皮膚,那么他們的孩子也一定是白皮膚嗎?黑貓和白貓能生出帶有黃毛的小貓嗎?提出這樣的生活中的問題,會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
生活化情景演示結束后教師應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思考和討論。在討論過程中鼓勵學生互相提問、互相質疑,真理就在激烈的討論中浮現出來。就比如用上文那個問題作為例子:白貓和黑貓有沒有可能生出黃色毛的小貓來?不同的學生一定會有不同的答案,有生活經驗的學生一定能回答這個問題,但是“為什么這樣”卻不一定會給出完整的解釋,這樣經過討論得出來的結論會使學生對于所學的知識掌握得更牢固、更深入,并且在課堂上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在同學們討論結束后,教師要對學生的結論進行一個總結,把要講授的重點突出來,形成系統的完整的理論知識體系,使學生對于所學到的知識領會更加深刻。當然也可以留下一個課后問題,讓學生自動組成小組進行課后討論或研究,把它作為知識的延伸,為新的知識做鋪墊,鼓勵學生在生物科學的領域內自由發揮,深究問題的根源,這也是做為生活化情景教學的一個有效的補充。
對于生物學來說,改變舊的教學方式,用靈活的、科學的多種多樣的生活化情景教學方式進行知識的講授,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學習狀態有明顯的效果。老師在施教過程中應理論聯系實際,把知識的傳授與同學們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結合起來,以生動的、直觀的實驗展示為基礎,引導學生思考、觀察、動手。這樣一來,既提高了課堂效率又給了學生深刻的印象。讓學生主動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潛能,讓學生不把學習生物當作一種負擔,而是作為一種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