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夢琪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六中學,內蒙古 呼和浩特)
就當前階段的高三教學而言,化學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著各種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不僅影響教學結果,更可能影響學生在高考時真正發揮自己的水平,因此,現代高三化學教學必須在化學教學過程中解決問題。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在新課程改革中,教育反復強調要在學習中樹立學生的主體性,但實際效果并不理想。實際上,學生作為教學模式的主體,可以在學習中發揮極大的能動作用,在現代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必須要重新審視其主體性。在失去教師指導的情況下,學生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不能夠科學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當然,這種情況與錯誤的教學方法直接相關,但也可以看出,失去老師指導的學生失去了學習能力。為了進一步實現高中化學教學目標,教師必須提高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
對于教師來說,應該發揮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指導作用。然而,在我們的傳統教育模式中,教師在主體性教學中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實事求是地講,教師很難在短時間內實現有效的角色轉換,這在教學中是一個問題。以教師為主體的學習策略是以歷年化學教學和教學經驗積累產生的,這種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有一定的作用,但忽視了學生的價值,在學習化學知識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要求沒有得到滿足,那么教學就成為一種刻板的教學方式,教學效果會大打折扣。
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客觀的環境問題對教學效果影響比較大,但是不少教師都忽視了這個問題。學生進入高三后,教學環境會產生重大變化,學習氣氛緊張和來自家長、教師的壓力督促他必須要不斷地努力,這樣整個高三學期的學生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特別是在復習階段,過度的壓力使學生在回顧過程中過于緊張,這不僅對學生的學習不利,而且對學生的身心發展也有不利的影響,長此以往,學生未來的發展前景令人擔憂。
在教學中,在科學理念的指導下,教師應該在化學綜述的過程中,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化學知識結構,掌握每個學生的化學知識水平,了解他們在化學學習中的“強”和“弱”。然后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按照學生的要求制訂教學政策,做到“彌補薄弱,鞏固實力”,使學生的化學知識綜合性和豐富性逐步提高,使他們的整體化學知識水平提升,讓學生更好地面對高考。
學生的化學學習其實從初一就已經開始,經過很長時間的學習,學生已經構建了一個比較扎實的知識體系,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對知識體系中的一些細節問題可能會有所模糊,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不可避免地會在學習過程中遺忘知識,教師要采用科學的方法,以便能夠讓學生記憶化學知識,教師要在充分掌握學生知識結構的基礎上,創設能夠加強學生知識記憶的情境。在這一部分,作者認為可以利用化學實驗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知識記憶效果,因為學生內在的對化學實驗的熱情遠遠大于書本知識學習,我們的復習目標是加強學生的學習和記憶,所以利用化學實驗來提高學生的知識記憶是最有效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選擇最合適的教學方法來優化教學內容,比如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是比較緊密的,其中有一些關鍵的知識點尤其重要,這對于教師的學習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起點,如果教師能夠在知識點之間找出整個高中化學學習過程中的幾個關鍵點,并引導學生圍繞其展開學習,那么教學不但變得簡單,教學效果也會得到明顯改善。因此,教師必須深入研究教學大綱,總結別人的教學經驗,最恰當地確定高中化學知識的幾個要點,實現教學內容的優化,為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提供支持。
復習是一個鞏固學生基礎的過程,也是一個強化提升的過程,因為很多化學學習水平并不理想的學生在經過復習以后,化學水平得到了明顯的提升,這就是化學從原本的“高考拉分科目”到“高考提點科目”。這種情況經常出現在高中化學復習中,構成“奇跡”有兩個因素,首先是學生自己扎實的基本功,其次是教師必須要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
綜上所述,高三化學教學對于學生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高質量的化學教學不僅有利于幫助學生在高考中超長發揮,更能夠為學生將來的化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在現代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要注意解決好問題,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