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丹
(黑龍江省大慶市大慶第一中學,黑龍江 大慶)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英語作為第二語言也逐漸成為日常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實際的課程教學中,可以說英語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尤其是初高中英語,在考試中占據的比例也非常高,這體現了英語學科的重要性。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為保證英語教學效果,在英語教學中教師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是新課改的重要目標。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提示傳統的教學方法及理念已經無法滿足新的教學形式,所以需要教師進行適當的改革,轉變傳統課堂教學中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借助現代化教學技術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使學生養成良好創新意識及創新精神[1]。與此同時,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也使得各行各業對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學生如果創新能力缺乏,必然難以適應社會的進步及發展,同時也不能獲得發展的機會及空間,所以在新時代下,強化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預習活動需要具有強烈的目標性及合理性,這樣才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能力,進而使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強烈的興趣[2]。但從實際上來看,很多學生在進行課前預習的時候,常常不能認真思考及深入分析,因而預習效果往往不佳。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就需要借助課前質疑,促使學生對新知識進行自主的思維及探究。比如以高中英語閱讀教學An interview為例,課前為學生設置以下問題“What’s the meaning of the Olympic Games?”“Do you like the slogan of the Olympic Games?”通過課前設疑,由淺入深,緊密聯系文章內容,使學生能夠實現階梯式的學習,這樣可有效激活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使學生課前預習效果顯著提升。
在英語課程教學中,師生間保持一種友好、相互尊重的良好關系,有助于教學任務的完成,同時教師放下尊嚴與架子同學生保持良好的關系,有助于民主和諧關系的建立。通過民主關系以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為學生提供自由開放的空間及創設寬松愉悅的英語學習氛圍。
新課程背景下,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實現從教學專制到教學民主層面的轉變。在課堂教學中,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應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感受到教學活動中自己是主角而非傳統教學中被動聽從的角色。比如在高中英語教學“Sport”這一話題時,教師就可聯系學生愛好運動這一特點,讓班級中有體育特長的同學介紹與體育活動相關的詞匯短語,談談學生的運動經歷,進而激發學生對話題的興趣。另外針對學困生,當學生獲得一定的成績后,教師需要及時給予學生肯定及表揚,使學生感受到民主和諧的課堂,這樣可顯著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為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師就需要打破傳統思維定式的束縛,將想象力作為突破口及切入點以有效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進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水平[3]。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巧設問題,充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與發散思維能力。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閱讀及分析課文的過程中,巧設開放性問題以讓學生進入到所學的知識情境中,使得學生的思維插上想象的翅膀。如在高中英語外研版必修一Module3 The Maglev-the Fastest Train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提問“What new kind of vehicle can you design if you live on the moon?”讓學生帶著疑問去閱讀課文,從中找出具體的答案。此外,學生在把握原文的主旨后,教師還可以通過變換人稱、文體或者充當不同角色等方式,讓學生置身于自然與真實的語言環境中,通過大膽及合理的想象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進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如在教學外研版高中英語必修二“Chinese Taikonaut”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想象一下如果自己是一名宇航員,有機會代表國家到太空遨游,自己會怎樣做?這樣有助于激發學生創新意識,繼而拓展學生創新思維。
總之,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師需要不斷探索英語課堂教學的新思路及新方法,引導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創新精神,從而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水平,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快速發展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