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迪
摘 要:大學生是可愛、可信、可為的一代。但通過對當前高校大學生的觀察可以發現,誠信意識缺失、不良學習風氣、好逸好奢等不文明現象正在高校中蔓延。習近平青年修德思想的提出,旨在教育青年堅定理想信念、錘煉青年高尚品格、練就過硬本領等。因此,通過正確理解習近平修德思想,有利于為構建頂層設計提供理論指導,從而使大學生文明修身教育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關鍵詞:青年修德思想;大學生;文明修身
一、習近平青年修德思想
習近平的青年修德思想以當前國際國內社會的發展為時代背景,以中國共產黨青年道德為直接理論基礎。在2014 年5月4日重要講話中,習近平對青年修德問題提出了明確要求,構成了習近平青年修德思想的主要內容,標志著習近平青年修德思想的初步形成;在2018年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習近平對大學生提出了希望,標志著修德思想的進一步發展。
(一)立德以明辨
“德者,本也”。“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由此可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道德之于個人、之于社會,都具有基礎性意義,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道德所特有的認識功能、調節功能、教育功能、評價功能、平衡功能、調節功能,使他成為了社會和諧的基礎性支撐,有了德性才有了明辨之心。“德者,才之帥也”,修業必先修德,一個人才德相匹配的時候,必是以德為引領的,這樣才能真正成為國家棟梁之才;“德者,民之性也”,一個國家的文明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年輕一代的道德標準和精神面貌上,大學生是引風氣的社會力量,他們的行動必須顧及自己所屬群體的利益;“德者,國之基也“,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延續至今,國家的進步在于道德的進步。
(二)勤學以求真
“下的苦功夫,求得真學問。”這是總書記對廣大青年如何樹立和培育社會注意核心價值觀的回答。當代青年正處于人生黃金期,既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代,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代,是同新時代共同前進的一代,廣大青年更應有所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大學生應該端正學習動機,樹立大局觀念,以民族振興為己任,以國家繁榮富強為學習動力。學無止境,大學生惟有勤奮學習,才能從先進知識文化中汲取力量,夯實理論基礎,從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汲取智慧和經驗,為中國夢注入強勁動力。增強知識更新的緊迫感,勤于學習、敏于求知,把所學知識內化于心以增強自身實力,以更好的應對挑戰與困難,完成時代賦予的歷史重任。
(三)力行以致用
學以致用、知行合一,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品格。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道路雖近,不走就不可能到達;事情雖小,不做就不會成功。任何美好的理想,都不會唾手可得,都需要經過不懈努力。歷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離不開中華兒女矢志不渝的艱苦奮斗,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大學生應志存高遠,立鴻鵠志,做奮斗者,在機遇面前不浮躁,在困難面前不妥協,腳踏實地往前走;將艱苦奮斗的精神內化為生活基本準則,做到繼承與弘揚,把現代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相結合,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一代又一代的偉大精神。
(四)求索以創新
對知識的好奇心、渴望可以激發人們的創新動力,引導創新行為,使得大學生砥礪前行,探索未知。習近平曾多次強調,“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大學生是最富活力、最具創造性的群體,理所當然應該走在創新創造的前列,做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的時代先鋒。歷史的車輪總是在向前走,新時代的機會不會給予一成不變者,而是留給創新的人群。”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無論是穩中求進促發展,激發活力筑強國,還是完善制度機制提治理,綠色生態建美麗中國等,都亟需以創新為驅動。
二、習近平青年修德思想在大學生文明修身教育中的實踐
通過對習近平青年修德思想的了解,可以發現以及當代大學生在文明修身方面存在的問題與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思想中提出的希望與要求不甚相符,亟待我們引起重視并從加強立德、勤學、力行、創新這四方面來努力加以解決。
(一)抓住課堂主渠道來立德樹人
“所謂大學者,無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這就是說大學主要的不是富麗堂皇的樓房,而是一支強大的教師隊伍。
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形勢與政策”課、專題輔導講座、“實用禮儀學”選修課、網絡課、微課等形式,充分利用網絡傳播優勢,積極發揮兩微一端等新媒體在大學生文明修身中的宣傳教育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入教書育人的全過程,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將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定期推送大學生文明修身的相關理論與學生感興趣話題,增強互動溝通,引發學生共鳴。
(二)優化育人環境來問道
優化育人環境,有利于增強大學生文明修身的責任認同感,認同感有助于大學生的主體性展現,主人翁意識明顯,有助于從他律轉向自律。一是優化家庭環境。家長是學生的第一老師,孩子身上的行為都是家長的映射,要以身示范、以德育人,使子女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二是要優化校園環境,推進校園綜合治理,重視學風建設,以班級為主載體,教師為第一責任人,學生為主體,使校園呈現人際關系和諧、學術思想活躍、校園文化繁榮、環境整潔優美的良好校風校貌,使大學生精神得到振奮、心靈得到凈化、情操得到陶冶。三是要優化社會環境,深化社會綜合治理,不斷發掘“最美現象”,積極弘揚“最美精神”,不斷凈化網絡與社會環境,給大學生成長發展提供足夠的榜樣示范。
(三)加強實踐能力的鍛煉
大學生文明修身教育只有更加注重實踐性和養成型教育,突出大學生的體驗與內化過程,增強文明修身實踐體驗,達到自我完善與提高的目標。一是高校要重視社會實踐活動,從形式上可采取個人、小組、團體實踐,對活動區域、時間、專業等進行細化,提出相應要求,從類型上看可采取調研、便民、文藝匯演、三下鄉、勤工儉學等,以提高大學生的參與度、服務意識、專業能力等正面影響為目標;二是大學生在外實習是他們第一次正經接觸社會,實習也會給他們帶來一定的影響,重視實習方向、專業性等問題,使學生們在真實實踐中能得到相應的收獲,使實踐更具有現實性。
(四)多渠道求創新
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和信息時代,更是一個全面創新的時代,高校應努力培養廣大青年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能力和創業精神,這是一個過長形的教育,應貫穿于大學教育的全過程,并把這種內在潛質融化為一種社會責任感。教師思想要與時俱進,搞好改革創新相關工作,高校教師應優先轉變教育理念,樹立創新意識教育理念,建立以創新為核心的教育模式,重視創新課程的開設,使學生通過創新型課程的學習,掌握一些創造性思維方法和創造技法;同時要轉變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科學合理的多樣化和個性化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從大學生的主體教育出發,注重大學生的人性教育,尊重大學生獨立的人格,關愛每一個大學生,使他們具有創新的激情,并教育學生要尊重他人、崇尚科學、遵從客觀規律。
如上所述,大學生在文明修身方面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亟待我們重視并加以解決,而習近平青年修德思想為我們提供了基礎的大學生文明修身教育的頂層設計和理論指導。完善大學生文明修身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研究中將習近平青年修德思想融會貫通,不斷堅持實踐探索,總結實踐經驗,就一定能夠提高大學生文明修身教育針對性與實效性,完善大學生文明修身理論體系,實現“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李建如.習近平青年修德觀及時代價值研究[D].重慶工商大學.2017-05-22.
[2]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5-05.
[3]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光明日報,2016-12-09.
[4]習近平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5-05.
[5]方年根.論習近平青年修德觀的科學內涵[J].思想教育研究,2016(3):37-39.
[6]金向華、方年根.習近平青年修德思想與大學生文明修身教育[J].寧波大學學報(教? 育科學版)2017年3月.第 39 卷第 2 期.
[7]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Z].2017-02-27. [8]新華網.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http://www.xinhuanet.com/2018-05/03/c_1122774230.htm,2018-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