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一烜
摘 要:在推動素質教育以及落實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之中,學習方法的轉變備受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傳統的學習方法不僅導致學習效率不斷下降,同時還難以真正的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為此,本文以高中化學為切入點,具體分析學習方法轉變的相關要求,以期為學生的個性化成長以及發展提供更多的依據,積極的促進我國化學學習質量和教學水平的穩定提升。
關鍵詞:高中化學;學習方式;轉變探索
一、引言
不同活動對高中生提出了較高要求,我們需要勇于參與不同的活動,通過個人的主動體驗來加強與其他同學之間的合作,發揮綜合活動教學的作用和價值。其次,高中生需要將學習方法的轉變與個人思維方法的轉變相結合,真正的實現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之間的緊密互動,保證自己能夠在自主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中掌握化學學習的技巧和精髓。
二、新學習方法與傳統學習方法的比較
傳統學習方法主要以老師為主導,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學習,采取死記硬背和大量訓練的形式進行相應的參與和實踐,其中新課程標準以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標準為依據,積極的采取創造性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保證學生能夠主動地接受老師的引導,真正能與其他同學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在主動合作以及小組探討的過程之中掌握不同學科學習的技巧和精髓。因此新學習方式能夠實現學生定位的有效轉變,保證學生能夠意識到個人的核心作用和價值,真正的參與不同的學習實踐活動,另外學生是學習中的主體,老師扮演著導演和引導者的角色,在對學生的心理機制進行分析和研究的過程中不難發現,傳統的學習方式只強調片面的記憶及背誦,忽略了整體性的投入,同時也難以發揮學生價值觀和情感態度應有的作用和價值。其中新型的學習方式能夠以學生的自由支配為依據,側重于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培養和提升,將自主探究和自學相結合,更好的實現學習方式應用的多樣化,充分的發揮全面學習的優勢,讓學生能夠調動個人的各項感官,主動地參與不同的學習活動,從學習中獲得更多的快樂以及成就。
另外,學生的主體性是新學習方式中的宗旨,老師需要引導學生掌握終身學習的技能,自主生成不同的學習理念實現個人的可持續發展,其次,如果站在更加微觀的角度對新學習方式進行研究,那么可以發現這種學習方式的體驗性、獨立性、獨特性以及主動性比較明顯,高中生能夠了解信息學習方式的實質要求,更好的推動個人學習方式的有效轉變,充分發揮新型學習方式應有的作用和價值。
三、新學習方式的價值基礎
創造性的學習方式能夠提高高中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保證高中生實現態度上的有效轉變,在學習實踐的過程之中,學生的學習內容以及學習模式產生了較大的變化,能夠主動接受老師的引導,不斷的實現與其他同學的有效合作以及共同探究。其中學習內容開始實現了單一學科知識到不同學科領域的有效融合,科學知識與人文知識在現有的學習所占有的比重越來越大。其次,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夠獲得更多的經驗,新型學習方式關注經驗與知識學習的合力共進,在學習結果上新學習方式能夠突破傳統考試以及自主讀書所存在的不足,學生能夠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和學會做事。由此可以看出,新課程的學習不再以封閉式的被動接受為主,而是積極的將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開放性的模式之下實現個性化的成長和發展。
四、高中化學學習方式轉變的教學策略
(一)落實自主學習的方式
高中化學學習方式的有效轉變以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調動為依據,積極的采取創造性的課堂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實現自我展示、自我學習、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高中生可以積極的抓住更多動手實踐操作的機會,將不同的學習方式與學習策略相結合,不斷的突破傳統應試教育的結果。其中學生的預習以及后期的復習尤為關鍵,高中生需要明確前期課堂講授的相關要求,不斷的強化練習,關注個人的發展要求,進行落實后期的復習環節,在良好的學習空間中實現個性化的發展和成長。
(二)落實合作學習方式,
作為一種創造性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方式對高中生學習習慣以及生活經驗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教育背景有種區別,為了能夠保證不同層次的學生實現個性化的成長以及發展,高中生需要在老師的鼓勵下實現與其他學生之間進行緊密的互動,采取互補搭配的形式構建實踐探索小組,積極的參與小組合作,更好的實現差異的有效消除以及弱化。在對小組學習內容進行分析和研究時,高中生必須要以實驗學習為依據,對不同的實驗原理進行進一步的探索,深入分析和強調實驗過程中的注意事項,結合自己在小組合作過程中的具體表現進行針對性的調整,真正的將實驗的誤差控制在最低的水平,在小組分工合作時更好這種研究中所存在的各類不足,實現信息資源的優化利用和共享。
(三)落實探究學習方式
探究學習方式能夠在第一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高中生需要關注教學目的的有效設置,主動在生活實踐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并尋求有效的問題解決策略,實現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之間的緊密互動。
五、結語
我國素質教育明確強調,學生才是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學生所采取的學習方法會直接影響最終的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同時作為整個課堂中的基本要素,學習方式所涉及的內容和形式相對比較復雜,為了能夠有效的突破新課程改革所存在的各類事故和不足,高中生需要在老師的引導下采取多元化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手段,更好的促進個人學習效率和水平的穩定提升。
參考文獻:
[1]黃可德.高中化學學習方式轉變探索[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4,15(5):87-88.
[2]吳坤.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方式轉變的實踐與探索[J].中學化學,2013(6):8-9.
[3]徐樹.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學教學方式及其轉變途徑研究分析[J].教育:文摘版:00113-00113.
[4]葉振宇.新背景,轉觀念——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學教學方式及其轉變途徑研究[J].華夏教師,2017(3):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