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元
摘 要:大學生是未來發展的重要力量,其思政教育是大學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而輔導員是與大學生接觸最多的老師,輔導員自身是影響學生成長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過輔導員思政教育的現狀進行反思,提出豐富學習內容、完善培訓機制、充分利用溝通交流方式、健全考核測評體系的主要路徑,并提出做好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新思路,以提升輔導員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
關鍵詞:輔導員;大學生;思政教育;新思路
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遷,人們的思想變得日益的多元與活躍,尤其是充滿活力的大學生群體,他們的思想更是呈現出跳躍性、個性化、隱秘化等特點。大學階段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然而大學生在為人處世方面還不夠成熟,容易受到社會上各種思想的影響。我們輔導員是大學生接觸最多的教師,如何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們輔導員亟待解決的問題[1] 。
一、大學生思政教育的現狀
(一)對思政教育的重視不夠
大學生正處于思想較為活躍的時期,容易受到社會上各種觀念的影響,對其進行思政教育應是高校教育的關鍵,但是目前,我國大學對思政教育的重視度并不夠,更多關注學生的專業能力及相關學術研究能力。在課程設置上,思政教育多是作為公共基礎課來設置的,課程時間相對較短,且多在大一時進行;等到大二、大三之后,該課程相對較少。學校和教師對該課程的不重視直接導致學生的不重視,該課程的逃課率一直居高不下。輔導員忙于把精力放在各種事務性工作上,忽視了對學生思想方面的引導和教育[2]。
(二)思政教育師資力量薄弱
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多由輔導員擔任,但是,輔導員相對于其他教師來說較為年輕。多數輔導員是剛剛從高校畢業的應屆生,缺乏教學經驗,雖然了解學生的思想,但在遇到實際問題時經驗不夠,無法處理。而且多數高校的輔導員并不是專業思政教育出身,沒有相關知識儲備,在教學的時候大多從資 歷較老的輔導員那里學習經驗,或是直接從網上選取相關資料,無法和實際相結合。高校對思政教育不重視,教師隊伍建設不完善,輔導員升職空間有限,最終導致師資力量的薄弱。
(三)思政教學效果不佳
思政教育大多屬于公共課,是為了幫助大學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輔導員不僅肩負著各種行政任務,還要負責學生的思政教育,導致教學時準備不足,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導致教學效果不佳。
(四)教學方法落后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教學成為高校教學的主要手段。在思政教學中,教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較為單一,多是板書加多媒體展示,再加上教師多把思政教育當作一項任務, 并不是太重視教學方法的使用,在課堂導入、課堂提問方面都沒有引入更多的教學方法,這也是目前存在的問題之一。
二、高校輔導員思想教育能力提升途徑
在當前 “大思政” 教育格局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諸多新的挑戰,需要高校進行全面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輔導員的思政教育能力就是改革重點之一。 針對當前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的不足之處,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進和提升。
(一)豐富學習內容
“打鐵還需自身硬”,高校輔導員若是想改進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首先應當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提高自身的思政教育能力,使自己成為政治素養過硬的高校輔導員。首先,高校要在學校層面組織面向輔導員的政治理論學習班。通過學習黨的基本理論、路線、方針、 政策等來提升輔導員的政治素養。其次開展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主題的系列教育,緊抓最新思政教育內容的同時增強高校輔導員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和理論認同。再次開展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國夢”、“核心價值觀”為專題的宣傳教育活動,組織輔導員學習領會最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增強輔導員隊伍凝聚力的同時豐富高校輔導員的思政教育內容。另外,還要結合國內外的發展變化形勢,根據最新的發展情況,準確傳達我國各項事業的新進展和新部署,緊隨國家政策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調整[3]。
(二)完善培訓機制
輔導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充分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性,要緊隨國家思政教育改革的步伐,根據國家的方針政策變化和學生培養目標的不同,有側重地進行長期系統性的培訓。首先,要開展多層次的長期培訓。 應按照學校、學院的不同層次開展定期培訓,并形成長效機制,使學習成為常態。其次,要有目的地開展特色培訓。針對輔導員面對的不同學生群體具有不同思想政治教育需求進行專項培訓,如新生輔導員培訓、畢業生輔導員培訓等。其次,還要針對高校學生中可能出現的重大事件進行重點培訓,強化輔導員的戰略思維和底線思維,做到有備無患。另外,在全面推行依法治國的前提下,要通過培訓增強高效輔導員的法治觀念,增補法律知識,確保依法開展各項工作。
(三)充分利用溝通交流方式
高校輔導員是與學生接觸最多的一線思想政治工作者,對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提升也最為廣泛,日常溝通的溝通和交流是其開展工作的主要方式。溝通是一門藝術,不僅僅是利用語言或文字來傳達信息,更需要一定的技巧來實現溝通雙方的信任、理解和認同,進而實現溝通的目的。首先,高校輔導員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溝通渠道。在網絡環境下,微博、微信都是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的重要渠道。其次,高校輔導員要有正確的角色定位。高校輔導員 對于學生來說亦師亦友,要在溝通交流過程中既促膝談心又傳達最新的思政精神,既不能一味迎合學生也不能固執己見。再次,要根據不同學年、不同身份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溝通方式, 把握溝通重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有效溝通。另外,溝通交流不僅僅局限于輔導員與學生之間, 同校輔導員之間、各學校輔導員也可以通過座談、經驗交流會等形式進行溝通,促進思政教育能力的全面提升。
(四)健全考核測評體系
健全的考核測評體系能夠促使輔導員反思思政教育工作開展情況,是對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反向考察機制,能在一定程度上敦促輔導員進一步完善思政教育工作,提升輔導員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高校輔導員考核測評體系,要以改善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為主旨, 堅持目標考核與過程考核相結合,促使輔導員重視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力圖達到教育目標。 考核測評的內容要堅持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原則,即要根據學生所學專業、生源特點和國情校情設置考核測評項目。另外,雖然高校輔導員不屬于思政課專任教師,但為了鼓勵輔導員根據日常工作經驗申請相關課題、撰寫論文,可以將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作為一項考核指標,激勵高校輔導員提升業務能力的同時增強自身的理論水平。總體來看,考核測評指標的覆蓋范圍應當包括思政教育活動開展情況、教育目標完成情況、理論成果完成情況等。綜上所述, 對高校輔導員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情況加以分析,并針對現實問題作出相應的工作部署,有利于完善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 進一步提高高校輔導員的思政教育能力。 在實際生活、教育過程中,高校輔導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排頭兵,應當在與學生接觸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不同年齡、不同學年的學生特點,按照豐富學習內容、完善培訓機制、 充分利用溝通交流方式、健全考核測評體系等方式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努力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每一個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讓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從而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目標。
三、做好思政教育的新思路
(一)改變思想,加強重視
大學生三觀的形成和學校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思政教育在其中起著重要作用。學校和輔導員應該改變傳統思想,加強對思政工作的重視。從學校角度來說,要增加思政課程的課 時,加大考核力度,特別是在學生獎學金的評比中,提高德育所占的比重。輔導員在做好其他日常工作的同時,要格外關注學生思想的變化,及時和相關學生溝通交流。當然,輔導員也參與思政教學,要做好課前準備,不把思政教學當作一項教學任務。
(二)利用網絡,改善教學方法
現在是信息時代,大學生學習之余的時間多半是在網絡中度過的。針對這種情況,輔導員可以通過網絡來加強對學生的思政教育。在平時,輔導員可以通過QQ群、微信群等給學生推薦正能量的故事;在思政課堂開始之前,也可以在網絡上給學生布置課前任務,等課堂開始后檢查學生的完成度,這樣既能將傳統的教學方法加以改革,也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相關思政知識,加強對學生的思政教育。
(三)有針對性的教育
現在的大學生更個性,進入大學后,學習生活相對于高中來說很是寬松,學生的精力較為分散,這就加大了思政教育的難度。輔導員在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的時候,必須因材施教,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以及思想狀況開展工作。畢竟每一個學生所處的狀態是不一樣的,有些學生叛逆些,輔導員就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教育;有些學生臉皮薄,輔導員在教育的時候需要注意態度。只有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政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結論
總之,大學生的思政教育是對輔導員的一個很大的挑戰, 面對目前思政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輔導員要不斷開拓思路,將思政教育和工作實際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為當代大學生的積極健康成長貢獻力量,真正成為大學生成長成才的人生導師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
參考文獻:
[1]陳蘇婭.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的挑戰與應對策略之我見 [J].新課程學習:下旬,2014(9).
[2]沈涵.高校輔導員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反思[J].現代職業教育,2017(10):163.
[3]堅持走自己的高等教育發展道路——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講話[N].人民日報,2016-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