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筱暄 劉夢醒

【摘要】 目的:探討臨床優質護理對結腸癌根治術患者心理水平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的影響。
方法:選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本院實施結腸癌根治術的結腸癌患者98例,依據患者的意愿及護理方法不同分為觀察組(n=50)和對照組(n=48),觀察組實施臨床優質護理,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記錄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況(SCL-90)、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及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結果:觀察組SCL-90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2.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2.9%(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臨床優質護理應用于結腸癌根治術患者中,能夠改善患者的心理水平,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 臨床優質護理; 結腸癌根治術; 心理水平; 并發癥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8.30.023
結腸癌是較為常見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具有較高的發病率,目前,結腸癌主要以手術治療為主,但在圍術期會出現較多的護理風險,故而在圍術期的護理方式也是十分重要的,護理效果直接關系著手術效果及患者的預后狀況。有大量研究顯示,優質護理應用在結腸癌患者圍術期中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預后及生活質量[1-3]。現筆者為探討臨床優質護理對實施結腸根治術患者心理水平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的影響,選取98例結腸癌患者,依據患者的意愿及護理方法不同分為兩組,分別實施常規護理和臨床優質護理,比較兩種不同護理模式對患者心理水平及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判斷臨床優質護理對結腸癌根治術患者的臨床效果,以便能夠為結腸癌根治術患者的護理提供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本院實施結腸癌根治術的結腸癌患者98例。(1)診斷標準,早期癥狀不明顯,極易漏診,出現下列癥狀時可考慮結腸癌,①癥狀:近期持續腹部隱痛,排便習慣改變,不明原因的乏力、貧血或體重減輕;②體征:腹部捫及包塊;③實驗室檢查:糞便隱血試驗(+),糞便稀或有黏液、血液。排除其他可能造成上述表現的疾病,病理檢驗確診[4]。(2)納入標準:①符合結腸癌的診斷標準,經影像學或病理檢查確診為結腸癌;②符合結腸癌根治術的手術指征;③TNM分期為Ⅰ、Ⅱ期[5];④患者及家屬同意采用手術治療;⑤患者同意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3)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心肺、肝腎疾病者;②合并完全性腸梗阻者;③手術不耐受者;④血液系統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礙者;⑤精神疾病或意識障礙者;⑥參與其他研究者。入選病例均符合本次研究標準,且無1例患者出現中途中斷。按照患者自身意愿及護理方法不同分為觀察組(n=50)和對照組(n=48)。本次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后實施。
1.2 方法 (1)對照組:常規護理。包括飲食護理、完善術前準備、健康宣教、心理疏導、為患者提供良好的休息環境、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及疾病變化。(2)觀察組:臨床優質護理,具體如下。①優化環境護理。在患者入院初始與患者進行耐心的交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鼓勵患者訴說自身的需求,從而為患者提供符合自身條件的住院環境,減輕患者對陌生環境的焦慮感;②加強心理疏導。在臨床優質護理中,護理人員應首先對患者產生情緒(焦慮、抑郁)變化的原因進行分析,然后進行對癥疏導,部分患者因擔憂術后治療效果而產生情緒變化,護理人員可對患者詳細的講解手術的目的、方法及預計達到的目的,以及在手術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醫師備用的處理方案,以往的成功案例等,提高患者對治療的自信心,減輕其因擔憂手術效果而產生的情緒變化;部分患者認為手術是一種創傷,會對人體造成一定的傷害,且術后極易產生并發癥等情況,故而產生情緒變化,針對該種原因,護理人員可告知患者手術雖然是一種創傷性的治療方法,但只要護理得當,極少會產生并發癥,減輕患者的擔憂心理,改善其情緒。③優化健康宣教。在臨床優質護理中,可通過開展結腸癌知識講座、發放結腸癌知識手冊、觀看結腸癌知識視頻以及成立結腸癌知識群組等方面提高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的了解程度。在患者住院期間,除了對患者進行結腸癌病理知識說教外,還需定期組織結腸癌知識講座,邀請經驗豐富的醫師主持講座,受邀人員包括患者及其家屬,向其講述結腸癌的危害、手術治療優勢、目前的治療進展以及未來的展望。醫師需詳細認真的解答患者及家屬提出的疑問,提高其對疾病的認知,從而積極配合治療及護理。④優化術前準備。除了進行常規術前準備外,護理人員還需引導患者進行正面思考,盡量滿足患者術前的合理想法,適當地對患者進行表揚和夸獎,增加患者自我肯定,給予患者繼續治療的勇氣。⑤術中護理。掌握患者對手術耐受程度[6],以做好相應的措施;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呼吸狀況及出血量情況。⑥術后優化護理。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持續進行胃腸減壓、留置胃管至腸功能恢復正常,觀察胃腸液量與性質,觀察是否存在再出血情況,是否發生休克,一旦出現異常,則需及時告知醫師,并進行處理;另外還需依據患者的出血情況補充血容量[7-8],以維持膠體溶液輸注,出血少者可每次給予20 mL生理鹽水+
2 mg去甲腎上腺素,3次/d;出血較大者可選擇每次給予100 mL生理鹽水+6 mg去甲腎上腺素,
3次/d;密切觀察切口情況,避免出現感染等情況;在拔除尿管前,需注意患者膀胱的恢復情況,尿液的變化情況,以避免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記錄兩組心理狀況、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及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1)心理狀況通過癥狀自評量表(SCL-90)進行評價,主要包括恐懼、焦慮、抑郁、敵對、軀體化5個因子,每個因子分為5個等級,分數分別為1~5分,如≥3分為存在精神障礙[9]。(2)術后并發癥主要包括切口疼痛、切口感染、泌尿系統感染、呼吸道感染、肛瘺。(3)護理滿意度通過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評價,包括住院環境、溝通狀況、護理態度、護理技巧等方面,總分100分,分數越高,護理滿意度越高。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8.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基線資料比較 觀察組男35例,女15例;年齡36~58歲,平均(46.9±3.8)歲。對照組男33例,女15例;年齡35~59歲,平均(47.2±4.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心理狀況比較 觀察組SCL-90評分為(8.3±0.9)分,低于對照組的(16.5±2.9)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9.064,P=0.000)。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2.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2.9%,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9.970,P=0.002),見表1。
2.4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8.6±0.9)分,高于對照組的(86.7±1.8)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1.645,P=0.000)。
3 討論
結腸癌占胃腸道腫瘤的第3位,好發部位為直腸與乙狀結腸的交界處,以40~50歲為最高發病年齡,男性多于女性[10-13]。目前,多采用手術進行治療,但在進行手術治療前后,多數會因擔憂手術效果、術后創傷等方面,使患者產生心理變化,出現諸如焦慮、抑郁等情緒,影響手術效果及預后情況[14-15]。故而在進行結腸癌手術的過程中需配合有效的護理,以改善其心理水平,保證手術的順利實施,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在本次研究中,筆者以行結腸癌根治術的結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患者意愿及護理方法不同分為兩組,分別實施常規護理及臨床優質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心理水平、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情況,判斷臨床優質護理對結腸癌根治術患者的護理效果,以便為結腸癌根治術的護理方式提供一種新的思路。在臨床優質護理中,通過優化環境護理為患者提供一種較為輕松的休息環境,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對陌生環境的焦慮感;依據患者可能會產生的心理變化的原因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并對患者進行優化健康宣教,增加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知識的了解,并向患者介紹成功的案例,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從而緩解患者的心理狀態。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SCL-90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臨床優質護理可改善患者的心理水平。這與張靜等[16]的“優質護理對結腸癌患者圍手術期護理效果的影響”一文中的研究結果相一致,但其研究是通過焦慮、抑郁評分(SAS、SDS)評價患者心理狀態的,筆者認為焦慮、抑郁評分的評價較為片面,而SCL-90可綜合性的測量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包括恐懼、焦慮、抑郁、敵對、軀體化5個因子,可更為全面的評價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且具有較好的信效度[17]。另外術前準備優化,可增加患者的自我肯定,提高患者治療的勇氣。通過進行術中護理及術后優化護理,掌握患者對手術耐受程度,通過觀察生命體征及其他指標,了解患者的身體狀況,及時對患者出現的異常情況進行處理,從而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通過對患者整個圍術期進行全程優質護理,不僅能夠改善患者的心理水平、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還能夠在提高護理質量的同時,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也證實了臨床優質護理可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此方面,有很多學者就圍術期護理對結腸癌根治術患者的應用價值進行了探討,結果證實圍術期護理在護理質量及護理滿意度上有明顯的改善效果[18-20],但關于圍術期全程優質護理的研究較為片面,而本次研究則對其進行了補充,使得結果更為完善。
綜上所述,結腸癌根治術患者應用臨床優質護理,不僅能夠改善患者的心理水平,還能夠提高護理質量及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高永蓮,孫海英,孫巖.優質護理在結腸癌患者圍手術期護理的效果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15):222-223.
[2]劉慧珍.優質護理在結腸癌術后并發腸瘺致腹腔感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8(36):152-153.
[3]邱麗,譚翠蓮.探討優質護理在結腸癌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效果[J].結直腸肛門外科,2015,21(s1):135-136.
[4]陳孝平,汪建平.外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263-265.
[5] Baek H J,Kim D W,Ryu J H.Association between TNM staging system and histopathological features in patients with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J].Endocrine,2015,48(2):589-594.
[6]高阿麗.實施循證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手術患者脈搏、血壓及手術耐受度的影響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5,13(5):110-111.
[7]胡蓬勃,許玲,王曉宇,等.B型超聲在急危重癥患者血容量補充中的指導作用[J].國際移植與血液凈化雜志,2013,11(6):41.
[8] Cholankeril G,Hu M,Tanner E,et al.Skilled nursing facility placement in hospitalized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lon cancer[J].Eur J Surg Oncol,2016,42(11):1660-1666.
[9]何麗琴.個性化護理對糖尿病患者癥狀自評量表評價結果的影響[J].吉林醫學,2013,34(11):2171-2172.
[10]楊金霞.CT診斷對術前結腸癌及術后結腸癌復發的臨床分析[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7,17(3):112-113.
[11]孔雁,徐建梅,劉風玲,等.直乙腸交界處癌與直腸癌及乙狀結腸癌的預后比較[J].中國全科醫學,2015,18(23):2783-2786.
[12]孫靜.年輕結直腸癌患者臨床特點及病理特征分析[D].北京:北京協和醫學院,2016.
[13] Tamas K,Walenkamp A M,de Vries E G,et al.Rectal and colon cancer:Not just a different anatomic site[J].Cancer Treat Rev,2015,41(8):671-679.
[14]孫海霞,黃新穎,李國東,等.快速康復外科在老年結腸癌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5,15(25):4974-4977.
[15]祖若珍,張再重,李海濤.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內鏡輔助腹腔鏡結腸手術護理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1):91-93.
[16]張靜,謝玲女,馮海洋.優質護理對結腸癌患者圍手術期護理效果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7,55(25):157-159.
[17]施玲燕,黃水平,卓朗,等.大學生應用SCL-90量表的參考值及信效度評價[J].中國學校衛生,2013,34(2):223-224.
[18]周芳.圍術期針對性護理干預在結腸癌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21):157-159.
[19]池締蘭.臨床護理路徑在結腸癌患者圍術期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2):46-47.
[20]張龍鳳.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措施在結腸癌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效果[J].吉林醫學,2014,35(27):6142-6143.
(收稿日期:2018-04-18) (本文編輯: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