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火青
(長沙市長郡梅溪湖中學,湖南 長沙)
我國當前的課程體系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種是國家課程,是由國家制定和頒布的各種課程政策;第二種是地方課程,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門依據國家課程政策,在國家課程的基礎之上,利用地方資源開發設置的課程;第三種是校本課程,是以學校的發展為目標,在學校中開展,以學校為實施基礎,由學校自行開發設置的課程資源。游泳是一項水上運動,此項運動可以讓人體消耗大量的能量從而強化身體素質,可以增強心肌功能與抵抗能力,增強身體的柔韌性,可以有效避免運動過程中對身體造成的損傷,同時還能利用水的阻力、壓力和浮力對人體進行一種類似于按摩的效果,起到美容的作用,同時還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減壓方式。因此游泳是一種非常適合高中生進行的運動項目,把游泳設置為校本課程,對于高中生的發展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
在普通高中開設游泳校本課程,首先通過對高中生開展游泳教學來豐富學生對于游泳相關安全知識的了解程度,讓高中生能夠初步熟悉水性,能夠掌握蛙泳的基本技能,能夠經過系統的訓練促使學生的蛙泳技能得以鞏固和提升,并在游泳過程中能夠有效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其次在通過游泳教學鞏固學生對于蛙泳這一基本游泳技能的掌握程度的前提下,傳授給學生爬泳的新技能,并讓學生能夠掌握在水中出發、轉身的技能,掌握在水中進行自救、互救的方法,提高學生的水中生存技能。
按照學生的其他課程設置情況以及實際的天氣情況,在每學年上學期的9月、10月以及下學期的5月和6月四個月中分別進行時間為4周的校本課程學習時間。具體內容設置,高中一年級主要指導學生熟悉水性,了解蛙泳的基本理論知識,掌握蛙泳的基本技能,學習較快的學生則對所學內容進行鞏固提高訓練為主。高中二年級主要以繼續鞏固蛙泳游泳技能為主,逐漸開始學習爬泳技能,并進行相關鞏固。高中三年級則不斷提高學生游泳技能為主。在每一個教學期間,都必須高度重視對游泳安全知識的滲透與強化,主要包括溺水的預防措施,一旦出現溺水情況應當如何開展自救、互救的相關知識。
首先,需要配有室內游泳池,并能夠保證水溫及水質等多方面要求。其次,需要配備有擁有豐富游泳專業知識及專業技能的教師進行教學,由熟悉游泳訓練方法的教師對學生進行訓練指導,需要有熟悉游泳救生知識與技能的專業教師作為安全保障。最后,在進行游泳校本課程學習之前需要組織學生進行體檢,保證學生身體健康,沒有患傳染病,沒有慢性病史,沒有心臟病及皮膚病等不宜進行水上運動的疾病。如果學生確實因為傷病不能參加學習,可等傷病痊愈后繼續參加。如果學生因為疾病不能參加學習,可以采用其他的鍛煉形式替代。
客觀、全面、公正的評價機制是校本課程高效開展的制度保障。學校需要制定系統的評價制度,從學生的出勤情況、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效果等多種方面對學生進行整體考核。最終考核標準可以分為 A(優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等不同等級,學生首先可以自行申報等級,然后由教師進行相應層次的考核,最終確定考核結果。
在游泳校本課程教學中,保證學生安全是第一宗旨。教學場地內部必須配備相應的防護器材,相關的急救設備必須購置齊全并且按照相關標準要求擺放到位。救護人員必須明確自己的崗位職責,并能夠堅守崗位,切實負責。必須強化對學生的安全教育,保證安全必須提起所有師生的高度重視。其次需要對學生進行文明教育,嚴謹在泳池內大小便,嚴謹隨意吐痰,保證水質的潔凈,避免因為人為情況造成水質不潔凈導致學生疾病的發生。
總而言之,在普通高中開設游泳校本課程,對于學生的身體技能、性格培養、智力發育、心理調節、情感熏陶等方面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畢竟游泳校本課程實施還是一種新興事物,各方面還需要教師不斷進行探究、創新,才能保證游泳這一校本課程的更好實施效果。